一生为农笔耕不辍——记山西洪洞古村韩家庄豆腐块农民作家韩旭

一生为农笔耕不辍——记豆腐块农民作家韩旭

◎韩灵喜

韩旭(1942--2006),本名韩国安,乳 名巴巴儿,笔名韩旭,共产党员,洪洞县万安镇韩家庄 村人。

1942 年阴历八月初六,出生在汾西县 陈村(1958 年后划归洪洞县)陈府山上的洪 子沟里。在那时,日本侵略者霸占了他的家 乡——韩家庄村。因此,父亲母亲无法在本 地生活下去,只好逃难,以做柳货为生。人 穷志不穷,人穷心不穷。从陈村回到家乡生 活了七年(1943--1949)。为了求生,父亲 又带领全家跑到灵石县南沟里,住了二年。 少时,家境贫寒,九岁丧母,由继母抚养成人。 初中毕业,年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务农。

一生为农笔耕不辍——记山西洪洞古村韩家庄豆腐块农民作家韩旭

由于没能实现上中国音乐学院的梦想,后来 跟儿女们谈起这个时,总是惋惜不已。他有 亲兄弟三个,排行老大,膝下养育一男三女。 先任村干部三十余年,后为村里人义务送报 送信十余载。不幸罹患癌症,病逝于 2006 年,阴历十月初四。享年 65 岁。 他一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做事认真,为人耿直。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激励后辈。他曾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篇题为 << 以毛主席的话为准 >> 的短文中写道:“对集 体的财物,我要管理好,哪怕是一张纸、一

滴墨水,我也不随便浪费。”有读书剪报写 作绘画唱歌珠算集邮之好,无大吃大喝抽烟 酗酒赌博打牌闲逛之习。他一生没有为儿女 留下什么像样的家财。凡胎一个,病夫一个, 好人一个。但是,他的辉煌之处,闪光之处, 熟识他的人、知道他名字的人还是会津津乐 道,念念不忘。——那就是他被誉为豆腐块 农民作家。

二十岁就在洪洞小报发表诗歌 << 十学 王杰 >>,张贴各地,广为传诵,轰动一时; 重病期间荣获国家级征文一等奖。。一生为农, 农闲之时,笔耕不辍,为农业呼,为农村盼, 为农民歌。擅长通讯、报道、特写、评论、 诗歌、散文、杂文,在 << 农民日报 >><< 山 西日报 >><< 山西农民 >><< 山西农村 >> 等 百余家报刊杂志登稿,被聘请为多家报纸、 电台的特约通讯员、特约撰稿人,历年获得镇、 县、市、省、国家各级荣誉证书若干。著述 丰厚,风格淳朴,文笔洗练,短小精悍。

一生为农笔耕不辍——记山西洪洞古村韩家庄豆腐块农民作家韩旭

1983 年在 << 古槐 >> 杂志第三期发表诗 歌,最后二句是:“千金难买好日子,最少 能活两辈子。”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初期的新 生活。

1991 年 4 月 27 日,<< 临 汾 日 报 >> 发

表文明家庭有奖征文 << 丈夫 >>。

1991 年 8 月 16 日,<< 杂 文 报 >> 发 表 乡风絮语有奖征文 << 请放下架子来 >>。

1991 年 9 月 30 日,<< 临 汾 日 报 >> 发 表残疾人之声有奖征文 << 心有移山志一腿串 百村 >>。

1992 年 1 月 24 日,<< 山西日报农村版

>> 发表洪洞报社记者刘奇康的文章 << 三个 老农齐努力一年写稿九百七 >>。报道了韩家 庄的韩旭、涧西村的王文杰和普安村的崔必 雄,三人互相联系,交流经验,成立农民通 讯组投稿的事迹。

2003 年 9 月,作品 << 理解是解决烦恼 的金钥匙 >> 在共青团临汾市委等四家单位举 办的“好习惯”杯征文竞赛活动中,荣获优 秀奖。

一生为农笔耕不辍——记山西洪洞古村韩家庄豆腐块农民作家韩旭

2005 年 6 月,征文 << 老来不敢闲 >> 在 中宣部、文化部、农民日报社等八家单位联 合举办的“读书成才奔小康”全国农民读书 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6 年 4 月,征文 << 自食其力日子甜

>> 在中宣部、文化部、农民日报社、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等九家单位联合举办的“读好书 促和谐”全国农民读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这标志着他在写作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 界。

作为一个农民,作为一个仅有初中文化 的农民,文学创作能有如此建树,如此造诣, 实在难能可贵!

后记:十一年前,草木凋零、凄风苦雨 的日子里,父亲抱憾离我而去;如今,槐花 飘香、麦浪滚滚的季节里,母亲又含泪离我 而去。今生再也没有床前孝敬父母的机会了。 谨以此文纪念生我养我疼我爱我的父亲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