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李明宝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7年前在清真寺里上的那几堂文化思想课——周五下午礼完主麻拜后,永发村的村民聚在一起,听昆明来的知名回族学者讲“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当代中国穆斯林如何在生产生活中践行正信正行”……这些课堂上的言语,像投入水潭中的石子,在村民心间激荡起一道道思考、改变的涟漪。永发村的改变究竟有多大?和今日君一起去看看。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丨永发村村容

走进永发村,沿着村里的主路,两边的房屋多是两到三层的小楼房,建得整整齐齐,沿路都有花坛,俨然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农村样板。正对着村民活动广场的墙壁上,挂着一幅醒目的标语——“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街道永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明宝特意大声念了一遍标语后说道: “我们永发村发展到今天的内在动力,就凝结在这几句话里头。这是我们永发改变的起点。我们村的发展历程真的是那句话:思想观念不转变,发展就无从谈起。”回首近二十年来的巨变,李明宝不禁感慨。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丨永发村村内的“民族团结石”

永发村过去叫做“烂泥坪”,现有301户1212人(其中回族171户676人),是典型的回、汉杂居民族村寨。上世纪90年代,村里人觉得这个名字不中听,便申请改为“永发村”。可名字好改,村子面貌却不易改变: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多,打架斗殴常见,偷盗抢劫不少。

“当时的永发,又穷又乱。”在李明宝看来,“穷”是物质生活, “乱”则特指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房子想在哪儿建就在哪儿建,去邻村地里掰别人家包谷,政府号召没人响应……最让村干部们头疼的,是村里家族抱团,仿佛一个个固执、守旧又利益关系纠缠复杂的小集团。“在村里开展工作,就像蹚地雷阵,左动是雷,右动也是雷,简直进退两难、动弹不得。”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丨村里的清真寺

千头万绪如同乱麻,如何理顺?当时的永发村两委决定,抓住思想观念这个核心,以2000年村里新建的清真寺为阵地,开始文化思想教育。

“这个做法的目的,是通过宗教信仰来重新塑造、激发民族自尊心。”李明宝解释,清真寺对信教群众来说,严肃神圣。在这里,群众会自发地约束、反思自己的言行。清真寺里结合天方之经和孔孟之道的小课堂,对整顿理顺村民的思想观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马龙区委政府还在永发村开展了以回汉“共存、共融、共建、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促进村里的稳定和团结。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丨永发村里的民居

过去,永发村内时有纠纷,甚至本民族之间也矛盾不断,根本谈不上发展。依托清真寺的小课堂,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村两委在每一户或每个大家族中选出一个较有权威的成员,参与到村里的工作中去。此后,凡涉及到各自家族利益的问题,就由该成员在自家协调说服。逐步打破了村里各个小集团“各扫门前雪”的情况,村民逐渐建立起集体意识。

永发村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生产生活环境治理,改变了交通不便的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启发动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丨村里新建的蔬菜大棚

思想观念理顺了,眼界胸襟开阔了。村民们自力更生,力求自我发展。2009年,永发村更搭上了国家政策的顺风车。马龙区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在永发村启动实施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等项目。累计向永发村投入资金4251.4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2421.9万元)。如今的永发村,成为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市级“宜居新村庄建设示范村”,形成了民族大团结、大融入、大发展的繁荣局面。2015年1月,永发示范村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实现了民族民居特色传承、民族民俗健康文明、民族经济兴旺发展、民族社会和谐稳定、民族群众团结进步的目标。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丨黄全进(右)

成效显而易见。如今,龙头企业在永发村里扎了根,全村建成10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母牛繁殖、肉牛养殖产业链正在形成,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通过强化居民经济发展意识和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永发村现已形成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经商、餐饮和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增收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全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9700元左右,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最近,永发村新引进的芦笋产业也正在迈上正轨。来自安徽的黄全进和五六个朋友合伙一起来到这里开辟新事业。“今年云南市场的芦笋供不应求。”黄全进介绍,他们与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农户拥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待芦笋基地的运营上轨道以后,还能通过承包大棚获得管护收入。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丨芦笋喜获丰收

“建一个漂亮的新农村简单,但新农村要能扎得住根,实现自我生长,就不光是投钱的问题了。”采访中,李明宝有一句话发人深省,“新农村要立得住,就需要村民要变成新村民,尤其是从思想观念上适应新变化,融入新时代。”

李明宝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村里设了公共垃圾箱,村民每月每人交2元清洁费。垃圾箱刚刚设立的那段时间,垃圾箱里还没装满,旁边先堆满了。后来,村两委通过与村民协商,形成了每家每户轮流值日的制度。现在,村里干净整洁,再不见旧时模样。“关键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要让村民们有参与感——这是自己付出后得到的清洁环境,自己就要维护和保持。”

脱贫先立志,致富先“换脑”。永发,就是这一观点的现实佐证。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观念一变天地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而只有外在环境的改善与内在观念的转变相互促进,才能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成就一个真正美丽的新农村。

从“烂泥”到“永发”——曲靖马龙县永发村的逆袭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