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路徑「科學治堵」

三大路徑“科學治堵”

成都交警為“科學治堵”貢獻力量

昨天,從市交管局獲悉,據《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交通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成都作為全國汽車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城市,在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第二季度擁堵排名中位列第32名。記者瞭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新上牌汽車27萬輛,汽車保有量超過470萬輛,在建地鐵里程超過400公里,佔道施工折減道路資源近20%,在如此巨大壓力下,我市交通擁堵指數同比下降9.15%。

市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自開展“科學治堵”以來,通過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三大路徑,多部門聯手,全力確保城市道路暢通,保障市民出行。

智慧治堵

推進“城市智慧交通雲腦”建設

“蓉e行”發動群眾治堵

交管部門正加快推進“城市智慧交通雲腦”、成都市交通運行協調中心、智能交通二期、電子警察一期升級改造以及共享單車、網約車、建築垃圾運輸車監管平臺建設,提高交通治理智能化水平。完成130個智慧信號燈路口改造,173個信號機聯網。

截至目前,“蓉e行”微信公眾號用戶已突破173萬人,收到群眾舉報的各類交通違法、上報的故障交通設施、收集的交通優化建議共計50餘萬條,共計1.5萬輛私家車主動進行停駛,停駛總天數達20萬天,超過70萬人通過“蓉e行”處理電子眼、辦理“五路一橋”退費,大大減少了機動車出行的使用強度。

工程治堵

新施劃公交專用道126公里

完成6個“雙待模式”路口改造

今年我市新施劃公交專用道126公里,加快推進熊貓綠道主體工程和慢行交通示範片區建設,完成小街區加密成網100公里。全力推進一環路、三環路、繞城高速、日月大道等改造工程,打通“斷頭路”49條,黑化路面40條,整治病害井蓋812個。

加大停車供給,推進錦城廣場P+R地下停車場建設,在小南街、成都東客站等新增全時共享泊位590個、分時共享泊位480個。

深化“5+”施工保障模式,健全多部門聯合清障救援機制,確保繞城高速施工順利推進,繞城高速交通擁堵指數同比下降4.72%。完成了6個“雙待模式”路口改造,對5個擁堵節點實施“短平快”改造。

依法治堵

初步形成490條嚴管街

“零容忍”嚴打運渣車違法

開展“明路權·車易行”交通秩序整治大會戰,強化“七亂、五車、三駕”突出違法查處,繼續鞏固“車讓人”“車讓車”管理成效。

開展運渣車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夜間勤務模式,在開挖工地、消納場地、進出城主通道“零容忍”嚴打運渣車突出交通違法。新增“以靜制動”嚴管街70條,初步形成490條嚴管街的規模效應。強化共享單車規範化運營監管和停放秩序管理,推動共享單車與地鐵公交“雙零換乘”。

強化新型交安設施應用,在6個路口設置了一體化人行信號燈和新型太陽能行人過街語音提示系統;完成東客站區域交安設施提檔升級,促進區域交通“微循環”,有效提高通行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