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3600枚邊區造手榴彈,山崎大隊終被滅,亮劍中的場景實際如何

摘要: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李雲龍指揮獨立團後的第一戰就是消滅山崎大隊,他用土工作業迫近日軍防線,然後用3600顆手榴彈摧毀了日軍防線,取得了戰鬥勝利,那麼在實戰中這樣是否可行?

送你3600枚邊區造手榴彈,山崎大隊終被滅,亮劍中的場景實際如何

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李雲龍指揮獨立團後的第一戰就是消滅山崎大隊,他用土工作業迫近日軍防線,然後用3600顆手榴彈摧毀了日軍防線,取得了戰鬥勝利,那麼在實戰中這樣是否可行?

1938年春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進入太行山區,開闢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時候,確實是武器彈藥奇缺,一個戰鬥班只有三五條槍,每條槍才三五發子彈。因此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游擊戰爭的軍火接濟是一個極重要問題”。到1939年6月八路軍總部成立軍工部時,已經組建了兵工廠七座,其中四座步槍製造所和三座彈藥廠,可以說太行山區的軍工生產已初具規模。

與需要精密的機械設備製造步槍、子彈和炮彈不同,製造手榴彈就要簡單的多。土法上馬翻砂鍊鐵鑄造手榴彈殼,裝藥採用中國的古老辦法炒制黑色火藥,再製造簡單的引發裝置,終於可以成批製造土手榴彈了。在電影電視裡,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八路軍戰士等鬼子靠近後,突然投出了大批手榴彈,然後乘著爆炸後的硝煙衝出戰壕和鬼子拼殺的鏡頭。這確實也是當時八路軍最常用的戰術。

但是這種俗稱“邊區造”的手榴彈的技術也很不成熟,有的手榴彈還沒有投出去就在手中爆炸。雖然後來逐步改進,但是因為是鑄造的彈殼,爆炸後碎片很少,有些甚至只能一炸兩半,達不到用碎片殺傷敵人的目的。

送你3600枚邊區造手榴彈,山崎大隊終被滅,亮劍中的場景實際如何

1940年4月,八路軍總部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等單位調來一批曾留學德國、日本等國的技術人員,與一批專業技術熟練的工人相結合,成為太行兵工專業技術上的生力軍。他們成功製造出了硫酸,研製出多種烈性火藥、炸藥,用它們裝填的槍彈、炮彈和手榴彈、炸藥包,在戰場上威力很大。雖然用現在的眼光看,那個時候的軍工生產還屬於粗製濫造,但畢竟能夠自己生產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武器。

那個時候的手榴彈,可以說是我軍當時可以大量獲得補給的武器之一,所以說李雲龍的獨立團用3600顆手榴彈炸鬼子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我們可以想象,當3600顆手榴彈在敵群中爆炸的時候,會給敵人造成怎樣的心理恐懼。為了更好地發揮手榴彈的實戰效能,彌補我軍重火力的嚴重不足,除了射擊訓練外,就是狠抓手榴彈的投彈訓練。後來我軍湧現出了許多的神投手,在戰場上不但投的遠而且投的準,甚至可以將手榴彈投進鬼子炮樓的槍眼裡,真正實現中心開花的效果。還利用鐵軌制造出著名的八一步槍。同樣採取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精神,中國的軍工已經發展出目前世界上最為完善的獨立軍工體系。

送你3600枚邊區造手榴彈,山崎大隊終被滅,亮劍中的場景實際如何

只不過,3600顆手榴彈把鬼子炸蒙這種細節,那就是小看了鬼子修築工事的水平了。消滅山崎大隊的原型戰鬥關家堖之戰結束後,八路軍首長查看鬼子構築的野戰工事,對鬼子的多層塹壕防禦體系、防炮火工事、交通壕以及在火力點上使用頂蓋或就便器材加以偽裝遮蔽等野戰築城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如果只是認為鬼子的野戰工事就是幾條光禿禿的壕溝,那就大錯特錯了,殊不知這種簡易工事早在克里米亞戰爭後就已經在實戰中被淘汰了。

送你3600枚邊區造手榴彈,山崎大隊終被滅,亮劍中的場景實際如何

而消滅山崎大隊的戰鬥原型是1940年10月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關家堖之戰,八路軍一二九師集中了9個主力團(386旅772團、16團,385旅769團、13團,新10旅28、29團,決死一縱25、38團,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外加總部炮兵團,總兵力將近2萬人,圍殲孤軍深入根據地的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岡崎支隊(約500人),結果激戰兩天,還是沒能全殲岡崎支隊,因日軍主力陸續趕來而不得不撤圍。日軍戰報確認岡崎支隊在關家堖戰鬥中陣亡52人,受傷97人,失蹤2人,合計151人,餘部在主力接應下得以逃脫被全殲的厄運。而八路軍官方戰史稱自身傷亡600人,但在在關家堖和峰堖各有一座烈士墓地,每座烈士墓地都至少埋有1000多烈士的遺骸,由此,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八路軍此戰的傷亡至少是在2000人以上。此戰暴露出八路軍戰術能力較低、協同意識較弱、武器裝備低劣、攻堅能力極差的問題,這和《亮劍》中的情節可完全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