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基點村」永福龍車村:「紅綠雙贏」的「小莫斯科」

「革命基點村」永福龍車村:“紅綠雙贏”的“小莫斯科”

在龍車村,家家戶戶都住上新房子。

昨日,記者從漳平市區沿著盤山公路驅車近兩小時,終於到達紅尖山腳下的永福鎮龍車村,只見路兩旁都是新建的兩三層小洋樓,村道是一條新修的6米多寬的水泥路。村黨支部書記遊林洲告訴記者,以前的路才3米寬,是2003年鋪的,早已破了。去年村裡投入1200多萬元鋪了這條路,以滿足龍車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和綠色發展的需要。

漳平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

永福是閩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紅旗不倒之鄉”美譽,朱德、鄧子恢、魏金水、譚震林、伍洪祥、胡少海等都曾在這裡戰鬥過。龍車則是漳平第一個黨支部、第一次革命暴動、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誕生地,曾被人們譽為閩西紅色革命的“小莫斯科”。

1928年夏秋之交,龍車村的遊宗漢、陳世鑑等一批熱血青年,在龍巖後田做工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8月,鄧子恢、郭滴人到龍車具體指導籌建黨組織工作,成立中共龍車支部,並建立龍車革命赤衛隊。

1929年9月2日,龍車赤衛隊在朱德的指導下舉行暴動,勝利後,朱德率領紅四軍軍部和一、三縱隊進駐龍車,幫助龍車黨支部組建和擴大地方赤衛隊。1930年,龍車暴委會改為龍車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開展分田鬥爭。此後,龍車成為紅八團和巖南漳游擊隊的政治、軍事集訓基地。

紅八團和游擊隊離村後,地方反動勢力捲土重來,龍車人民百折不撓,使敵人搜捕紅軍游擊隊的計劃破產,保衛了蘇區的革命勝利果實。該村先後有300多人參加紅軍和游擊隊,為革命犧牲100多人。

村支委陳榕灶帶領記者參觀了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遊氏宗祠)、龍車區蘇維埃舊址、紀念碑和正在重新修繕的龍車革命紀念館等。他說,村裡先後投入500多萬元,全力打造龍車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以“紅色教育+紅色旅遊”模式,促進經濟發展。

“短平快”的綠色致富路

永福人種花,龍車也不例外。遊林洲告訴記者,龍車海拔1000米,高海拔低緯度是種植高山花卉的一大優勢。花農大多種植蟹爪蘭、瑞香、富貴籽、茶花,比鎮裡的提早一兩個月上市,往往都能賣個好價錢。在龍車革命紀念館旁有一個大棚,裡面種了8萬多盆君子蘭和2萬多盆蟹爪蘭,長勢極佳。花農李順金說,一年可以創收20多萬元。

但是龍車人更多的是種蔬菜,因為花卉一年只能賣一季,風險比較大,而蔬菜種植週期短,短的如芹菜40多天,長的如茄子兩三個月,短平快,收入相對穩定。陳樟標是種菜能手,他種了30年菜,對各種蔬菜的生理特性、土壤要求、病蟲害防治都很有心得,這幾年他種了15畝芹菜,一年三茬,年收入10多萬元。

放眼龍車村,到處都是菜地,有露天種植的,也有大棚的,芹菜、黃瓜、佛手瓜、蔥,等等,品種豐富。村民有的在摘菜,有的在整畦,各忙各的。走在龍車村村道上,記者看到五六個蔬菜收購點,村民陸陸續續前來賣菜。遊林洲告訴記者,全村種植蔬菜2000多畝,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1.5萬元,遠高於永福全鎮平均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