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一句話流傳甚廣: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嚐到哪種滋味。但按照現在每年都會傳一次“巧克力短缺”的新聞,接下來你很有可能一塊巧克力都沒得吃了。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會越來越難以生存。

預計在未來 40 年內,人類將無巧克力可供食用,可可樹的生存環境正面臨著全球變暖的嚴峻考驗。

氣候變化將極大地改變西非國家(目前是可可的最大生產地區之一)可可種植業的格局,可可種植的格局變化勢必也將對巧克力的生產和數量產生影響。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根據研究預測,在 2050 年時可可種植的面積(綠色)將明顯縮小。 圖片來自:Läderach et al.

可可樹是個嬌氣的主兒,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挑剔,它們只能在緯度低於南北緯 20 度的地區生存,還需要在溼度較高降水豐沛的地區才能保證長勢良好,產量充足。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可可粉那香而略苦的特殊風味,製造了巧克力那滋味萬千的口感。但現在卻是可可樹無處生長,可可豆產量逐年減產。

報道稱全球變暖的走勢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對於像可可樹這樣的“矯情”植被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除了全球變暖,巧克力短缺還有可能是因為人類太能吃了。

根據研究,一個典型西方消費者平均每年吃 286 塊巧克力。如果是比利時人,這個數據還會更高。 286 塊巧克力需要農民種植 10 顆可可樹來提供生產巧克力所需的原料。

2014 年,人們吃掉的巧克力比當年可可豆產出多 7 萬噸,到 2030 年,這種赤字可能達到 200 萬噸。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現在不光是西方,在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這些亞洲國家,對巧克力的需求也在逐年的攀升。

由於種植技術的限制,可可的種植及產出並沒有趕上急劇增長的需求,這意味著可可的庫存正在下降。

不同於其他作物可以依靠高科技科學種植來提升產量,目前全球超過 90% 的可可仍需要農民們使用傳統的方式來種植。

Doug Hawkins,哈德曼農業研究公司,倫敦

所有的數據都表明,未來幾年我們可能會看到每年有近 100000 噸的巧克力赤字。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追求浪漫與奢侈的小心思開始爆棚,人們越來越對巧克力這種優雅甜食上癮,各種顏色的情人節、七夕、5·20......太多的節日都成了巧克力消費旺季。

巧克力也被包裝成了各種浪美、美膩、仙氣的代言,成功俘獲了大量迷妹的心。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就連下雨天都要吃巧克力!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以後的下雨天可能就沒有咯~

沒有愛情的時候吃點巧克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愛情和甜的、苦的、會“滅絕”的巧克力沒啥本質的區別。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都說巧克力是愛情的化身,算你猜對了。

先分析一下巧克力的成分,巧克力當中都會有一種叫做苯乙胺化學物質,苯乙胺的攝入可以提升體內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什麼!?多巴胺就是你們談戀愛的時候腦垂體自動分泌出來的,讓你產生戀愛的感覺的那個物質。他可以讓你感受力增強、心跳加速,多巴胺快速流經大腦,讓你們感覺很舒服。

談戀愛談的好開心好開心的時候,就是細胞外液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帶來的感覺。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研究表明,吃巧克力時那種幸福快樂的感覺都來自苯乙胺的作用,當苯乙胺、多巴胺混合到一起,它們的作用有時候能超越負責邏輯思維的大腦的控制,從而使人陷入“瘋狂”的戀愛中。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巧克力除了有愛情的味道,也有“屎”“蟲子”的味道。

製作巧克力的可可豆通常會採用露天發酵法,接受雨露陽光的洗禮。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在第一階段發酵的可可豆,感興趣的可以移步 youtube 欣賞

發酵時各種昆蟲都會爬過來吃,然後就有些蟲子(蟲卵比較少見,因為發酵溫度比較高)就留在裡面了。

但是這並不能影響巧克力的生產和售賣,因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確實有明文寫著允許巧克力內含有少量昆蟲、毛髮甚至糞便的存在。

美國 FDA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了《食品瑕疵干預水準》的規定,對食品中自然存在或不可避免的、對健康無害的瑕疵進行了規定。

說白了就是關於蟲類屍體、動物毛髮或糞便等物質在食品中的殘留。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官方認證可以食“屎”

這一規定中也包括巧克力或巧克力漿中,在收穫和加工中混入的蟲類或齧齒類(是的,老鼠……)汙物的含量限制。簡單來說:

送檢 6 份樣品(每份 100 克),如果平均含有蟲類殘骸超過 60 塊,或者在任何一個樣品中超過 90 塊,則不合格;

送檢 6 份樣品(每份 100 克),如果平均含有老鼠毛髮超過 1.0 根(無論毛髮大小、是否為片段),或者在任何一個樣品中超過 3 根,則不合格;

巧克力漿(可可豆碾碎製成的液體)中,如果殼的含量超過豆子碎粒的 2%,則不合格。

換句話說,低於上述標準則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如果你看見這條信息,希望不要影響你對巧克力的好感,畢竟巧克力還是好吃的,你也還是能嚐出來“愛情”的味道!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曾幾何時,傻呵呵的我在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時候特別羨慕掉在巧克力河裡的 Augustus,可以暢遊在巧克力河,雖然被嚇個半死,但是巧克力喝個夠我也是相當滿足。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但是 BBC 紀錄片《造物工廠》卻告訴我,在巧克力攪拌發酵的時候,味道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實驗室裡的科研人員每天都要花上幾個小時去聞巧克力的味道。實驗室裡的容器裝著各種巧克力,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分析它們不同的氣味來源。

奇妙的是,巧克力也像紅酒、香水還有咖啡,有前味、中味及後味。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當巧克力發酵完全,開始進入真正的加工模式時巧克力的醇香才會揮發出來。這個時候是實驗員最幸福的時刻。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看到這裡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以上的每一個消息都是以實驗室-媒體(廣告)-群眾的渠道傳播,包括“每年一次的巧克力短缺”“巧克力可以讓人體驗到愛情的味道”等等等,仔細想一想,有沒有一種可能性的是巧克力製造商故意散播出來這樣的消息,背後會不會有什麼貓膩兒呢?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上個星期,《衛報》專門報道了巧克力製造商們利用購買科學研究的報告或者投資實驗室來向市場宣傳巧克力對人體有益的一面。

所以有沒有那麼一種可能就是關於巧克力的所有信息都是巧克力製造商們“精心安排”的騙局呢?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報道中指出,巧克力製造商為一些營養科學研究提供資金,經過精心設計實驗,巧克力製造商將會收穫各種有利於解釋巧克力營養的報告,而其中關於巧克力的負面消息卻被直接忽視。

這種具有針對性的宣傳策略已經時間久遠,甚至有的現在還在進行著。關於巧克力對人體有益的報告還在源源不斷的投入到市場宣傳當中。

有沒有覺得這種營銷手段很熟悉,這不就和“鑽石恆久遠”的營銷手段一毛一樣麼!?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仔細研究一下才發現,還真是一毛一樣。

可可樹主要分佈在赤道南北緯 20° 以內較狹窄地帶,所以西非得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可可豆生產地,該地區的產量約佔據全球 70% 。而巧克力行業每年產生 800 億的利潤。聽到這你一定會想:哇,西非人民發達了!像中東一樣佔盡天時地利。

其實並不是這樣,非法利用非洲廉價勞動力挖掘出來的鑽石被稱為“血鑽”,同理的可可豆也可以被稱為“帶血的巧克力”。

BBC 的紀錄片《巧克力-苦的真相》並不是教人如何品嚐巧克力的美食節目,也不是介紹非洲的風俗人情觀光之旅,他只是在告訴我們名貴的可可豆在到達巧克力工廠之前的遭遇。

片子一開頭就宣告了它的主題——可可豆生產裡觸目驚心的童工販賣使用情況。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實驗室裡的研究人員告訴大家制造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工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宣傳策略,讓大多數人都認為鑽石就是永恆愛情的象徵,巧克力就是甜蜜生活的代表。

至於是出於什麼目的,相信大家應該是瞭然於心。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當然,肯定有人懷疑過這種宣傳手段,來自德國的記者 John Bohannon 為了嘲諷這種現象,精心策劃了一場騙局,這就是著名的“巧克力減肥”事件。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為了嘲諷科學界各種審核不嚴謹的學術雜誌,並測試他的記者同行們是否關心科研過程的嚴謹性,他發表了一篇關於“吃黑巧克力有助減肥”的文章報道,經過不斷的互推、轉評,不久之後(其中不乏著名的巧克力製造商的推動宣傳),關於巧克力可以減肥的新聞接踵而來,就連黑巧克力的市場份額也開始順勢增長。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面對這個結果,Bohannon 本人自然是笑得像是一個 200 斤的孩子一樣,他還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篇文章並發動了群嘲技能:《我是這樣騙過成千上萬人的》。

在這篇文章中,Bohannon 這樣忠告人們:“希望我們的小實驗能提醒記者和讀者們,對任何事都要持有懷疑的態度”。

但是,很顯然,一般的新聞媒體只報道了“黑巧克力可以減肥”。對於 Bohannon 的隨後的“迷信破除”卻隻字未提。以至於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認為吃黑巧克力可以減肥。

每年都要傳一次“絕種”的巧克力,怎麼年年吃年年有?

那麼問題來了,關於巧克力能減肥的假新聞都可以這樣輕而易舉的炮製出來,那麼我們開頭說的關於巧克力要滅絕的新聞是不是真的呢?

反正從 2013 年開始這個消息每年都會傳上那麼一陣子,搞得愛吃巧克力的我們人心惶惶,努力吃了這麼多年,發現巧克力還有的吃,好像可以稍微放鬆一下了。

信息來源

@ 1光年 生物學上如何解釋“愛”知乎

The dark truth about chocolate The Guardian

Will we run out of CHOCOLATE? Dailymail

《巧克力-苦的真相》 B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