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作者

冰儿

初次见面,宝玉对黛玉说了那句令后人无数次引用,现今仍位于撩妹之榜首的情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尽管这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通俗版,但这句更温柔旖旎,缱绻多姿,前世今生,尽在其间——“林妹妹”这个称呼由此拉开帷幕。

但宝哥哥对林妹妹的关注远不止此,紧接着,他给林妹妹又起了个名字:颦儿。宝玉如此解释名字的由来: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看来啊,宝哥哥的确是最懂她的人,这个名字与林妹妹的风格太搭了,娇俏妩媚伶俐悉数尽显------或许前世认识,心上刻有烙印吧。

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有趣的是,宝玉亲口给林妹妹起的名字,自己却很少用,反倒是被宝姐姐“霸占”过去,得空就颦儿颦儿亲热的叫着,而宝玉却是作壁上观的样儿。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抛开颦儿的醋意,他们仨其实层次才学相当,尤其互剖金兰语之后,三个人基本上就是小密圈的关系了,宝哥哥沉浸在自己起的好名儿被高度认可的兴奋中,很享受你懂我懂的三人之间的那种小默契。

宝玉把颦儿这个名字捧起来放在心里,而喜欢用林妹妹、林姑娘来称呼他心中的颦儿。

那次在怡红院外,宝玉瞅了黛玉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回答:“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你放心”固然动人,但一直觉得“好妹妹,你别哄我”读起来更有画面感,这句是后边石破天惊的表白之前奏,带有小男孩的几分惴惴试探,又有几分热烈旖旎,那份纯情,那份萌动,当真是最美初恋版本。

黛玉那次赌气不理宝玉时,他还说过这样一段话:“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这一句一个“姑娘”,俨然就是恋爱中被任性小姑娘气到而自己给自己辩解的委屈哥哥模样。

还有那次在潇湘馆赔罪:“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妹妹身上可大好了?”——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竟一腔深情至此。看林黛玉只顾拭泪,宝玉笑道:“我知道妹妹不恼我……你要打要骂,凭着你怎么样,千万别不理我。”说着,又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几万声啊,真真是甜蜜暴击。

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一节节读来,句句句句,都是林姑娘,林妹妹。似乎林黛玉这个名字,从来不曾在宝玉的脑海里留下过痕迹。

可是,真正心酸的名字场景还在后边。尽管我和张爱玲君一样,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但我个人觉得,比较能吻合曹公之前八十回情调的一个场景竟然出现在高鹗的续本中,尽管寥寥数语,却击中了我,触到了我的泪点。

那就是《红楼梦》第九十八回,那一段最简短不过的描述,“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适闻有一故人已死, 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姑苏林黛玉。”

这个对白,年少的我曾看得泪流满面。那个从来只会叫林妹妹、林姑娘的宝哥哥,为了寻访最爱的故人,用最正式的官方名字,一字一句报出了林黛玉的名字和籍贯,只为了在另一个世界,能再次与她相遇。“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心痛!

这份爱,世上再无可比者。

一声姐姐,生生的把宝姑娘端了起来。可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处处妥帖的宝姑娘,也仅仅比林妹妹大了那么一点。她在家也是薛蟠最疼爱的妹妹、薛姨妈最宝贝的女儿啊。

但就是这么奇怪,宝姐姐好像生来就披上了一个“懂事”的人设。宝哥哥满世界的“林妹妹”,“云妹妹”,却唯独漏过了宝钗,只尊重有加地叫她一声“宝姐姐”,以至于她从来没有在宝玉面前有过撒娇作痴的小女儿情态,连一次正正经经的发火都没有过。

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那次宝黛别扭之后,宝玉调侃宝钗像杨妃,宝姐姐当时的心情该是极为不爽的,她还看到了林妹妹面露得意之色,我想那一刻,她的心里一定有一团火在燃烧涌动——因为毕竟杨贵妃是红颜祸水的代表啊,宝姐姐一向那么端庄有礼,那么珍重芳姿,怎么就和贵妃相提并论了?而宝玉竟然当众拿着她比杨妃,这样的气如何受得?想想看,宝钗生日那次湘云嘴快说了林妹妹像小戏子,林妹妹尚且不依不饶地在无辜的宝玉面前耍足了小性子,而宝姐姐呢?最终的最终,宝姐姐还是宝姐姐,她忍下了这口气,“气怔半晌”之后,冷冷回了一句旁敲侧击的话,但终究没有多少失态之举,竟是保持了一贯的端庄大度。

这样的女孩子,是没有耍小性子的机会的,因为她被推到了“懂事”的祭坛上,把人设像旗帜一样高高悬挂其上,悲喜只能藏在自己的心里。

第四十回的酒令,一向恣情恣意的黛玉脱口念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只有懂事的宝钗听到了,过后像模像样地教导了她。这其实是两个知音级别的人物,两人之才学,岂是别的姐妹可比拟的?而两人的相处模式,也是嬉笑怒骂全无半点芥蒂的。且看: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她的脸。黛玉笑着忙央告:“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还求谁去?”这段话,我看得相当感慨,黛玉的撒娇永远那么浑然天成,自然而然,而宝钗,何曾在谁面前有过这么软语撒娇的机会?她永远是照顾人的那一方,这句“好姐姐”硬生生把她钉在了这个角色上,脱身无能。

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她教导宝兄弟多读圣贤书,多关心仕途经济;她教育林妹妹那些闲书看看就好,不要移了性子;贾母为她做生日时,她早已懂得专门点贾母喜欢的食物和戏文;金钏跳井,她第一时间为姨妈贴心地送去宽慰,湘云真心真意赞宝姐姐的真心,连林妹妹也说自己之前错看了宝姐姐……种种种种,宝钗就被这个知音姐姐般的懂事角色牢牢禁锢着,从来没有展露过锋芒,也从未纵情恣意过。

我总是妄自揣度:内心深处,宝姐姐真的愿意一直做宝姐姐吗?她是不是也渴望别人叫她一声“宝妹妹”,放下一直端着的完美架势,做回一个真性情的小女孩儿?就像那次她的哥哥从外地回来,给她送了许多泥捏的照着自己样儿做的小人儿,她也可以那样娇憨可爱地展露一下笑颜。

为宝姐姐一叹。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这首诗叫《你的名字》,是一位台湾诗人写的。通篇没有一个爱字,却像捧着一颗滚烫的心,无限深情地展示给最爱的人。恋爱中的女孩,是不是都对那个人的名字有一种迷恋?每次想到那个名字就会耳热心跳,放在自己的心上反复揣摩,他的名字,每一笔每一画,都如滚烫的字符,在你的心里无数次划过,像燃烧的烈火,灼痛而快乐。

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龄官,那个“眉蹙春山,眼颦秋波,面白而腰纤,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态”的女孩子,在端午节那天的午后,独自一人在大雨如注的蔷薇花架下,痴痴地画着字。局外人宝哥哥“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记得当年读到这一节,我还是个不谙情思的小女孩,当真来了个“东施效颦”——兴致勃勃地翻走姥姥珍藏箱底的一根银簪子,在刚下过雨的小院子里,开心地画邻家小哥哥的名字——因为他的名字笔画少,特别好写。画了十几下,就再也没有耐心画下去了,扔了簪子就又找小伙伴疯玩去了。

那时候,怎能懂得“你的名字”在另一个人心中的分量!

长大后又读,这段一直被我无数次翻看。我终于懂得,一笔一画,几千个的“蔷”字,是一个女孩最炽热滚烫的爱情表白啊,她躲在蔷薇花架下,用最唯美孤独的方式,演绎了最热烈纯真的痴爱。那场倾盆如注的大雨、那树繁华茂盛的蔷薇花、那个悄悄流泪的女孩,那几千个“蔷”字,一帧帧如电影画面一般的唯美场景,一直顽固地驻扎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发现,世界上所有的爱情都是相同的。

龄官是个何等骄傲的小戏子,贾元春喜欢她唱的戏,她并没有受宠若惊感激涕零,反而不遵贾蔷的意思,坚持要唱自己喜欢的,其风姿傲骨,与林妹妹在宝玉面前摔掉北静王的珠子颇有几分神似;贾蔷在她面前做低伏小,小心翼翼,龄官生气闹性子的样儿,贾蔷对她的宠溺爱怜之态,又如宝玉和林妹妹的日常。看来看去,除了地位不同,觉得他们就是翻版的宝哥哥和林妹妹。

锦绣周末|你的名字

所以一直觉得,龄官才是最像林妹妹的女孩,葬花之悲恸与画蔷之痴情,你能分出哪个画面更让你心动吗?更神奇的是,宝哥哥一见龄官与贾蔷在一起的日常点滴,才恍然明白,原来每个人只能得自己最爱的人的眼泪——从此,悟了爱情之真谛。

所以,不必问,世俗的贾蔷能不能配上龄官真纯的爱,也不必探究,他们今后能否真的生活在一起,更不必感怀漫漫岁月的风与沙,终究会否吹散那份纯真与爱恋,我只知道,那几千个“蔷”字,即是最深的爱情烙印,无论她在意的那个人,知不知道这个动人的画面。

每个人,都有过最爱的时刻。龄官画蔷之纯美和龄蔷之恋,丝毫不逊于宝黛之恋,在爱情这个世界里,只要爱了,哪有什么高下卑贱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