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三條經典哲理,能夠具備的人,非富即貴

《菜根譚》三條經典哲理,能夠具備的人,非富即貴

明朝奇書《菜根譚》,此書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今天我們來品讀其中的三句經典:

一、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常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這句話的意思是,汙穢之地往往有利於各種生命繁衍,清澈的水中通常沒有魚兒棲息。所以君子應當培養包容萬物的氣度,要容得下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千萬不能過於高潔而孤芳自賞。

《菜根譚》三條經典哲理,能夠具備的人,非富即貴

古語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人相處,有一分退讓,就受一分益;吃一分虧,就積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驕,就多一分屈辱,佔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災禍。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我們再人際交往中應當求大同存小異,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差異,要學會容納別人的缺點,原諒別人的過錯。

二、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只要私心膨脹,即使是剛烈的性格也會變得柔弱,喪失理智而頭腦發昏,把恩人當作仇敵,人品被玷汙,結果因小失大,名聲掃地。所以古代賢人認為不貪婪是一種寶貴的品德,單憑這一條就可以終生無憂。

《菜根譚》三條經典哲理,能夠具備的人,非富即貴

人一旦起了私心貪念,就讓邪惡駐進了心靈。這世間美好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們總希望讓儘可能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擁有,孰不知我們在貪婪地佔有時,心靈也被腐蝕掉了,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無所有。

三、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鍊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鍊則身心交損。

這句話的意思是,逆境與貧困,如同造就英雄豪傑的熔爐與鐵錘。只要經得住這種考驗,無論對精神還是肉體都會有所收穫;如果經不起這種磨鍊,那麼在精神上、在肉體上都會受到損害。

《菜根譚》三條經典哲理,能夠具備的人,非富即貴

俗話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越是身處逆境,越是能激發起人的上進心。就如古人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那些無依無靠的人,更懂得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機會,為自己的前途而發奮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