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人楊守德:一曲墜子唱到今

民間藝人楊守德:一曲墜子唱到今

“墜子書我唱了大半輩子,可以說,墜子書已經融進了我的血脈。”69歲的楊守德容貌黝黑,卻生得一口伶牙俐齒,他深情地說,“俗話說,生意不抵手藝,手藝不抵口藝。兩塊剪板,一個伴奏,張口就來,一陣唱下來,就有收益,走到哪兒,都餓不著肚子。”

楊守德家住河南省寧陵縣城郊鄉郭英村。一提起郭英村,那可是遠近聞名的墜子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村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3歲的孩童,都能唱上幾個經典的片段。走村串寨說書的,一打聽哪裡的,大多回答“郭英的”。楊守德在這個村,說唱技藝響噹噹,人送“墜子王”的美譽。

唱遍全縣受歡迎

在楊守德童年的記憶裡,貧困、飢餓就像烙印一樣刻在他的腦海裡。連著三年自然災害,讓他們一家整日忍飢挨餓。

為了能吃上飯,13歲的楊守德拜老藝人陳立珠為師,從此他就走上了民間說唱的道路。開始的時候,楊守德和伴奏李成三一起走村串鄉演出。在村莊大街一站,弦子一拉,甩開嗓子一吼,村民們聞訊圍過來。他最拿手的是《三俠五義》,這一開場就唱上十天半月。

1964年,楊守德考入縣文化館曲藝說唱隊。“那時,我們說唱隊經常進學校、下車間、到田間地頭為群眾演出,來聽墜子書的群眾人山人海,那時的我們就是明星,到哪兒都受人尊敬。”說起當年演出時的情景,楊守德至今仍興奮不已。

恰逢改革開放東風,1978年曲藝說唱隊和生產隊一樣解散了,他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由於打破了“大鍋飯”,楊守德激情很高,依然四處奔波為群眾演出。當時供不應求,上門“請戲”的接連不斷,生意十分火爆,他的腰包很快就鼓起了。

電視搶了俺風頭

但是好景不長,從1986年開始,隨著電視機、錄音機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在家看演出、聽唱歌。再加上通俗歌曲風行,街頭巷尾播放著臺灣歌星鄧麗君的“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受此衝擊,楊守德的墜子書、大鼓書、山東快書的說唱黯然失色,再也吸引不住觀眾了。演出活動越來越少,最後整個人閒了下來。這段時間,他靜靜地思考三個問題:如何發展?如何創新?如何和市場經濟接軌?

“我要與時俱進,聯繫了一家音像出版社,錄製了自己的墜子書作品《惡媳婦》,由於貼近生活,語言詼諧,情節曲折,發行量突破5000盒。”楊守德介紹說。

楊守德又主動聯繫上交警隊、司法局等單位,用快板和墜子書的形式做普法宣傳,由於喜聞樂見,贏得了老百姓的歡迎。這期間,他還多次配合縣計生部門下鄉開展宣傳,倡導移風易俗、少生快富、優生優育,社會效果非常好。

民間說唱盼傳承

說起演出獲獎,楊守德搬出一疊證書,裡面有1992年他在省普法宣傳大賽中所參演的快板書《收水費》獲三等獎、1996年他在市曲藝調研中所演的快書《老財迷失算》獲演出一等獎;1997年在市文明辦組織的精神文明曲藝大賽中,他所演出的墜子書《路多長情多長》榮獲演出一等獎……

“由於民間說唱不掙錢,我三個女兒沒有一個肯唱墜子書的,也沒有他人願意拜師學藝。我有一肚子精彩唱段,可能要帶進棺材裡了。”楊守德滿是遺憾地說。

現如今,楊守德雖然年近古稀,但不肯放棄說唱藝術,仍在寧陵城鄉說書、唱書,和喜愛墜子書的老人同樂。每年的夏日文化廣場演出,還有梨花節時舉辦的農民藝術節展演,他都會在舞臺上盡情地唱上幾段。2012年,寧陵民間藝人殷保平找到他,將他的30多個唱段整理成文,出版了一本《曲藝集錦》,便於流傳和珍藏。

“我打算開辦一個夏日公益書場,墜子書、大鼓書等節目輪流上演,讓大家都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民間說唱藝術,更好地弘揚祖國傳統文化。”採訪結束時,楊守德老人坦露了心跡,“改革開放後,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現在吃不愁、穿不愁,但人們渴求更多的,還是精神營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楊守德的演出一場接一場,十分紅火。現如今,他又緊抓機遇乘勢而上,為傳承民間傳統藝術嘔心瀝血。一把弦子,將伴他一生時光;說唱彈奏,他謳歌的是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