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地区撤销前的小成都,面积是不是不大?还有一块飞地哦!

温江地区撤销前的小成都,面积是不是不大?还有一块飞地哦!

1976年之前的小成都

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东汉时期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美誉,简称“锦城”;五代后蜀皇帝,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

古为蜀国地,公元前500—前400年蜀王于此建都。从战国秦置蜀郡起,成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先后建立封建王朝时,均以成都为都城。1928年析成都、华阳两县城区正式建立成都市。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改由四川省直辖,为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地。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成都市行政区划历史调整与变迁

新中国建立后,成都市行政辖区几经调整,面积由29.9平方公里扩大到1.23万平方公里。

1952年撤消成都县,部分划归成都市郊区。

1953年后,相继建立了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和一个区级办事处(黄田坝)。

1976年将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

1983年5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温江地区辖温江、郫县、灌县、彭县、新都、广汉、什邡、新津、崇庆、邛崃、蒲江、大邑12县并入成都市。(8月18日国务院【国函字156号】批复设立地级德阳市,又将广汉和什邡划给德阳了)。

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进行区划调整,五区划为七区。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

2013年12月,双流县1个街道和12个镇划归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托管,又形成了一个计划单列的准行政区,一般通称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

2015年12月,双流县撤县设区。

2016年5月,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12月,郫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郫都区。

目前成都已形成11区5市(县级市)4县的格局,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温江专区(温江地区)的历史沿革

1950年设温江专区,属川西行署区。温江专署驻温江县。辖温江、郫县(驻郫筒镇)、崇宁、彭县、新繁、新都、成都、华阳(驻中兴镇)、双流、新津、崇庆、灌县等12县。1951年将新津县划归眉山专区;原属眉山专区的大邑县划入温江专区。1952年温江专区属四川省领导;撤销成都县,并入成都市及温江、新都、郫县、新繁4县;温江专区辖11县。1953年,原眉山专区所属名山、蒲江、新津、邛崃4县及绵阳专区所属广汉、金堂(驻赵镇)、什邡(驻方亭镇)3县划入温江专区,辖18县。

1954年将名山县划归雅安专区。1958年,撤销双流、崇宁2县,将双流县并入温江县,崇宁县并入郫县、彭县、灌县3县,温江专区辖15县。1960年,撤销蒲江、新津、什邡、新都4县,将蒲江县并入邛崃县;新津县并入大邑县;什邡县并入广汉县;新都县并入新繁县;温江专区辖11县。1962年恢复双流、蒲江、新津、什邡、新都5县,温江专区辖16县。1965年撤销华阳、新繁2县,将华阳县并入双流县;新繁县并入新都县,温江专区辖14县。

1970年温江专区改称温江地区,地区驻温江县,辖温江、郫县(驻郫筒镇)、灌县、彭县、什邡、金堂(驻赵镇)、广汉、新都、双流、新津、蒲江、邛崃、大邑、崇庆等14县。1977年将金堂、双流2县划归成都市领导,温江地区辖12县。1983年,温江地区撤销,所辖广汉、什邡、温江、崇庆、大邑、邛崃、蒲江、新津、郫县、灌县、彭县、新都12个县划归成都市;同年广汉、什邡二县划归德阳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