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里的脫貧車間

山溝裡的脫貧車間

“老婆孩子熱炕頭、家門口打工掙錢、打工種地兩不誤……”丁家溝村村民的幸福生活不過如此。

村裡剛剛開工生產的“脫貧車間”,讓丁家溝人實現了田間地頭、生產車間、老人小孩都能照顧上的快活日子。簡單加工服裝的小車間開到村口,村民學了技術又賺了錢,從此不再千里迢迢背井離鄉去打工了。

丁家溝村是甘谷縣大山深處的深度貧困村,山大溝深,雖然村子距離縣城28公里,汽車卻要在盤山的柏油路和水泥路上行駛近一個小時。當地農民完全靠天吃飯,主要種植花椒樹、洋芋、小麥、油菜等。2016年丁家溝人均收入4625元,收入主要是出售少量的花椒和外出打工。 如何讓丁家溝村脫貧?如何讓丁家溝村發生變化?是近幾年來丁家溝人和當地政府以及對口幫扶單位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

眼看今年花椒就能上市銷售,但清明前後花椒正開花時,一場多年不遇的降雪將花椒花全部凍死,今年花椒絕收。

花椒絕收,農民又要年復一年外出打工。看到這些,駐村幫扶隊長、省社科聯駐丁家溝村第一書記康忠芳急在心裡,四處奔走,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甘谷縣致富帶頭人張維林。張維林是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甘谷騰達勞務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康忠芳把丁家溝的需求與張維林的脫貧創新點子一對接,創造性的幫扶模式——“脫貧車間”應聲落地丁家溝。

騰出村上的3間辦公用房,擺上張維林提供的20臺縫紉機,由企業負責帶薪培訓、訂單生產、統一銷售。

山溝裡的脫貧車間

4月17日,“脫貧車間”辦起來還不到一個月,車間裡縫紉機的嗡嗡聲此起彼伏,20個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村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縫紉衣服。

今年52歲的丁志傑是“脫貧車間”裡僅有的兩名男性村民之一,妻子在縣城陪兩個孩子上學,丁志傑一個人在家種地,靠天吃飯的田地實在難以支撐兩個孩子上學的費用。縫製服裝的“脫貧車間”開在家門口,讓曾經因為在新疆開服裝加工店而賠得傾家蕩產的丁志傑看到了翻身脫貧的希望。

30歲的張彩霞是村裡的貧困戶,她是7口之家裡最主要的勞力,3個孩子還在上小學,兩個老人年邁多病,丈夫去年在打工時摔傷了腿,正在康復中。“脫貧車間”裡,年輕的張彩霞縫紉技術學得很快,深受領班的賞識。“在車間打工,前兩個月學技術的同時每天還能掙30元錢,等兩個月後手藝學成了,就按件發工資,老闆說那時每月能領到2000多元。”張彩霞邊幹活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車間每天打工的8小時外還能照顧地裡的洋芋、小麥等莊稼。

山溝裡的脫貧車間

看到“脫貧車間”順利開張生產,康忠芳像看著自己孩子健康成長一樣開心:“丁家溝村四面環山,乾旱少雨,沒有水源,發展果樹種植或搞養殖都比較費勁。脫貧,歸根到底是要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貧困戶直接在家門口上班,既不負責購買原料,又不操心產品銷路,只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做好加工活,就可以每月從投資老闆手中領工資,直接增加收入,穩步實現脫貧。”

山溝裡的脫貧車間

山溝裡的脫貧車間

“村裡要辦‘脫貧車間’”的消息在丁家溝村民微信群裡一經發出,村民便立即踴躍報名。目前,報名加入丁家溝村“脫貧車間”的村民52人,其中貧困戶32人。投資人張維林說:“‘脫貧車間’正在試點中,目前以村民易學的縫紉為主,以後還會開發編織類等其他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