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间的关系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搜神记》的作者干宝,他本是东晋初年领修国史的官员,赐爵关内侯,曾著《晋纪》二十卷,人称“良史”。如此史家,最崇尚秉笔直书,怎会成为一个搜寻采写鬼怪逸闻的“鬼之董狐”,胡乱中做了中国小说家的鼻祖?《晋书·干宝传》中给出了答案。干宝之所以相信鬼神的存在,源于他的两段离奇经历。

其一,干宝父亲宠爱一侍妾,母亲对此十分嫉恨。父亲过世,母亲令侍妾陪葬。十余年后,母亲也亡故了。因要与父亲合葬而打开父亲墓室。干宝却惊奇地发现,墓中的侍妾气息尚存,遂将侍妾救出。据侍妾介绍,在墓中,他与干宝父亲的鬼魂恩爱如生时,还育有子女。

其二,干宝的哥哥曾经患病气绝,但身体凉而不僵,大家就没有将其下葬。几天后,他居然苏醒,和家人谈论死后所见的天地间鬼神之事,如梦如幻,听得干宝如痴如醉。

因上述两事,干宝对鬼怪产生了兴趣,“撰集古今神祇灵异变化”,辑出《搜神记》三十卷,以证明“神道之不诬”。

神道不诬,鬼魅实有,这是魏晋人的普遍思想。但鬼与人的关系如何呢?与今天人鬼对立,鬼常以绿脸长牙、七孔流血、剖腹挖心、生啖人体等恐怖的面目举止出现不同,魏晋时期的鬼,有鬼害人、捉弄人的一面,但也有鬼救人、帮助人的一面,甚至还有人帮助鬼的时候。

永嘉年间,黄门将张禹出门赶路,走过一片湖泽。天色突然阴晦,眼看就要落雨。忽见一座高宅大院,府门大开,于是就走进去,请求避雨寄宿。

该家有一女主人,年约三十,穿着华丽,身后簇拥着十几名婢女。女主人令婢女为张禹生火做汤。张禹明明看见灶下有熊熊炊火,听到锅中汤水沸腾,可感觉不到热的气息,用手一摸,锅还是冷的。

人鬼间的关系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张禹正在诧异,女主人却幽幽地说:“先生莫奇怪,我本是已亡之人。这里是坟墓。很惭愧我们不能和人间一样为您生火做饭。”女鬼说着却哭泣起来:“我是任城县孙家之女。父为中山太守,将我嫁与顿丘李家,婚后生有一男一女,男孩十一,女孩七岁。我不幸早死,夫君续娶了我生前的丫环承贵为妻,可他们却不好好待我的子女,我的孩儿动辄得咎,每每被打得死去活来,我痛极心髓,打算杀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奴婢。先生,今日你路过此地,也算与我有缘,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张禹早已被吓呆了,推脱说:“夫人命运令人同情,但我是人,有王法限制,杀人之事,我哪敢动手?”女子说:“不劳先生亲自动手,您只需明日离开这里,去到李家,将今日遇到我之事和他们细说,并说您有禳除之法。那负心人一心袒护承贵那奴婢,定会请您设祭除灾。您要承贵亲自参加祭事,这时我便寻机杀她!”张禹也想帮助她,于是满口应承。

第二日,张禹按其交代行事,果然承贵在祭坛上被孙氏女鬼杀死。几天后,张禹再次经过那片湖泽,孙氏女鬼派使女送来五十匹彩绸,向张禹致谢。

这里我们看不到女鬼,只看到一个母亲,一个遭弃受辱、牵儿挂女的母亲。母亲做了鬼还存母性,小儿做了鬼也未泯童心。

元嘉初年,散骑常侍刘俊闲居在家。一日,刘俊见门前有三个年约六七岁的小儿,相互追逐嬉戏。此时天降骤雨,而三小儿的衣服却没有被淋湿。

人鬼间的关系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刘俊感到吃惊,怀疑此三小儿非鬼即怪。三小儿又争抢一瓠壶,刘俊用弹弓射之,正中此壶,三小儿受到惊吓,霍然不见。只有那支瓠壶落在地上。刘俊将壶捡起,很是稀罕,挂在自家阁边。

翌日,有一妇人登门,见此壶便抽泣着说:“这是我死去孩子的玩物,怎会在这里呀?”刘俊把昨天的事情说与了妇人听,并将壶送与妇人。妇人又将壶埋在了孩子的墓前。当日下午,那小儿再次来到刘家,举着壶笑说:“我的壶又回来了,哈哈!”说着,转身不见了。

三小儿举止诡异,联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显然是鬼所变化,但故事却并不觉有鬼魅的阴森可怖,而极富人间情趣。三个小儿鬼也与人间儿童的活泼顽皮无异,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一些调皮捣蛋的鬼魅也会偶尔捉弄、戏耍一下人类。《搜神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琅琊郡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汉名叫秦巨伯。有一次夜间出去饮酒归来,途经蓬山庙,见他的两个年幼的孙子迎上前来。秦巨伯以为是孙子不放心自己,特来恭候,心里十分高兴。

两个孙子扶着秦巨伯走了一百多步,忽然揪着脖子把老汉打翻在地,还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东西,前几日还敢打我,看我今天不杀了你!”秦巨伯一想,前几天真是揍过这两个孙子。见事不好,秦巨伯就装死躺下。一阵拳打脚踢,两个孙子才扔下秦巨伯气冲冲地走了。

秦巨伯爬起来回到家,见两个孙子在院中若无其事地玩耍,真是又气又恨,拿起棍子就要打孙子。家人来劝,秦巨伯哭着说了经过。那两个孙子不住磕头说:“我们做孙子的怎么敢做出这种事呢?是不是鬼怪作祟呀。”秦巨伯一想,孙子平时孝顺,怎么会这样无礼?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几天后夜里,秦巨伯装醉走到庙前,那两个孙子果然又出现了。他们跑过来搀扶秦巨伯。秦巨伯突然狠狠掐住他们的咽喉,一直拖到家里,见自己两个孙子正在院中嬉闹,才知抓获的这两个真的是鬼魅。秦巨伯用火烧它们,直到身体都烧焦了,才将它们扔出院子外。秦巨伯本以为它们死了,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看,那两个烧焦的鬼魅已经不见了。

人鬼间的关系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秦巨伯后悔没有斩草除根,决心再去捉鬼。他怀揣利刃,又假装喝醉徘徊庙前。而家人见秦巨伯夜深不归,担心他再遇上鬼魅,便派两个孙子前去寻找。结果,全部被秦巨伯杀死。

初读故事,丝毫没有恶鬼伤人的惊悚与愤怒,反而轻松愉快,为秦巨伯的霉运当头而窃笑。看到结尾,却不禁愕然了。但仔细想来,秦氏两孙之死的责任难道真的要鬼来负吗?起初,鬼只不过想幽秦巨伯一默,不料却被秦巨伯捉住炙烤,侥幸逃脱也没有再去搞恶作剧报仇。反而是秦巨伯不依不饶,非要置鬼于死地,结果乌龙到自家孙子身上,付出了“两个好儿孙”的代价。

世间确实有很多鬼魅作祟。按说人鬼殊途,鬼为何总好出来吓唬人呢?我们都知道这样一条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出处是《幽明录》中的一个故事。

有个新死鬼,总也找不到吃的,形色疲惫,身体消瘦。忽逢到一个胖鬼。新鬼一看,是他多年前的好友,已死去二十多年了。胖鬼调侃新鬼:“老弟,几十年不见,你怎么变得这么瘦弱了?”新鬼哀叹:“这是找不到食物饿的呀。老兄早死,现在又这么胖,一定知道不少觅食的手段,快教教小弟吧。”胖鬼说:“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到人们家里去作怪,他们一害怕,便会供奉给你吃的。”

新鬼得了要领,来到庄东头一个信佛的人家。这家西厢中有一盘磨,新鬼就推了起来,心想,看到鬼推磨,你们难道不害怕吗?没想到,这家主人见后,不但不怕,还呼唤他的儿子们来看,边看边说:“快看!佛怜咱家贫寒,派个鬼给咱家推磨!”于是大家齐动手,弄来很多麦子不断地放在磨上。新鬼磨了好几十斗,一点吃喝没有,还疲惫不堪,只好走了。他找到胖鬼质问:“你这家伙怎么耍弄我呀?”胖鬼说:“这次算你倒霉,你再去一家试试吧。”

人鬼间的关系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新鬼又到村西头的一户信道教的人家。这家门旁有个舂米的石碓,新鬼就捣起谷来。这家主人一看,高兴地说:“昨天鬼帮助村东头那家推了磨,今天又来帮咱家捣米,快多给他运谷子来!”于是家人齐动手,不断往石碓上放稻谷。新鬼一直干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一无所得。新鬼又去找胖鬼质问为何骗他。胖鬼说:“老弟,你太不会挑人家了。一户信佛一户信道,他们都不怕鬼怪呀。你再到一户平常人家去作怪试试,这次保证能成功。”

新鬼觉得胖鬼说得有理,就另寻得一个既不信佛又不信道的人家。新鬼一进门,见有一群女子在窗前,院中有一只白狗。新鬼故弄玄虚,将白狗举在空中走。那群女子一见大惊失色,连忙去请巫师捉鬼。巫师做了一阵法术,说:“这个鬼只是想讨点吃食,你们杀掉白狗,多备酒饭果品,在院中祭祀祷告,就不会有祸事降临。”这家人照办。新鬼终于饱餐了一顿。从此新鬼常常作怪吓人,得到很多供品,也逐渐发福了。这都是“友鬼之教”啊。

“友鬼之教”,恐怕我们大家也曾是那个疲瘦的新鬼,也曾聆听过“友鬼之教”并受“益”匪浅吧。

(本文节选自《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中华书局出版,标题为编者所拟)

内容简介

解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通俗读物。作者选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如《搜神记》《搜神后记》《拾遗记》《述异记》《幽明录》等,仔细研读、研究和考证,用轻松的笔调揭示深邃的道理,知识性和可读性较好。本书按照志怪小说的内容归类,分为七辑:人仙之恋、异度奇情、神话溯源、鬼话连篇、论怪谈玄、妖魅传奇、佛道斗法,计44篇。

纪陶然,河北廊坊人。专栏作家、评论人。长期为各类媒体撰稿,作品以历史文学、文化评论、艺术鉴赏为主,涉及文学、历史、考古、传奇、典藏、地理、音乐等多个领域。著作有《天朝的镜像》、《微言大义》、《口号中国》、《秦始皇:征服者与探险家》(“大名人小故事”丛书)等。

目 录

人鬼间的关系竟如此奇妙|《搜神志怪》

自 序

魏晋以降,至隋唐一统,凡四百春秋,其间征战频仍、兴亡勃忽。人处其间,多有白云苍狗、逆旅过客之感怀。加之祖师西来、天师方兴,佛道际会,争奇斗艳,多加持鬼神之功,张皇灵异之事。人闻其说,多信奉皈依,于上层惟愿羽化登仙、永享极乐,于下层则望脱离苦海、希冀来生。

刘勰有“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之宏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联。故而时至魏晋,鬼神灵异,其事其说,街头闲论,巷尾流播,每每传人一口,增益情节,由一鳞半爪的残丛小语,渐为全须全尾的完构佳章。故志怪小说盛行当世,蔚为大观。流布于今者,或完璧,或残帙,尚有三十余种。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虽写作技巧并不成熟,却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天真烂漫、简雅朴拙之美。

其中为要典者如曹丕(托名)《列异传》、张华《博物志》、王嘉《拾遗记》、荀氏《灵鬼志》、干宝《搜神记》、陶潜(托名)《搜神后记》、王琰《冥祥记》、刘义庆《幽明录》、吴均《续齐谐记》、任昉《述异记》、颜之推《冤魂志》等。尤以《搜神记》《幽明录》为个中翘楚。至于其他体裁文学名篇,如《洛神赋》《桃花源记》,并非以志怪小说面貌出现,而情节完整,志怪色彩浓郁,皆可目为志怪小说以解读。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根系驳杂,枝叶繁茂,上继先秦、秦汉神话传说之余烈,下启唐宋传奇、明清神魔鬼怪小说之端绪,同时沾溉诗词、散文、戏曲等诸类文学体裁,为其提供母题、范式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先哲已有充栋之论,毋庸赘言。

而跳出文学史的考量,小说情节背后所匿的民族历史、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等“隐情”,更是令人废书沉吟,再三玩味。惜乎古今之阂,很多小说未能进入今日读者的阅读视野,即使名篇也只窥其大貌,难忖“隐情”。

本书是解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通俗读物。笔者将志怪小说归类整理,串联解读,于叙述情节同时,揭示情节背后所蕴含的“隐情”。虽谓“通俗”,但笔者在目力所及内选取优秀版本,借鉴诸师贤学术成果,尽愚所能研读考证,力求使本书可读、易读、耐读。

2018年4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