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之我見

健康養生之我見

自古以來,國人便對養生之道厚愛有加,傾力而為。上至天子諸侯,下到平民百姓,芸芸眾生,莫不如醉如痴、樂此不疲,甚至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養生大軍浩浩蕩蕩,一路走到今天,更是如火如荼,勢如卷席。從養生理論的門派而言,專業的有道、儒、佛、醫等,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佛以治心,醫治未病;業餘的則有萬千民眾,自創自立,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從養生之術的行為來說,更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有采藥煉丹,點石成金者;有功夫強體,氣功健身派;有修身養性,天人合一宗;還有形神兼養,動靜結合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1、 何為養生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的意思。生,即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採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實現保養生命、增強體質、健康精神、促進智慧、減少疾病,延長壽命的目的。

健康養生之我見

《黃帝內經》是我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第一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其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是講怎樣不得病,怎樣能夠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健康、長壽、活到一百歲。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第一篇》的第五段"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當人們必須要面對造成疾病的虛火、邪氣、賊風時,往往是順之有損,逆之加害,唯有避之趨利,而避之的關健則在於擇時。擇時又突出在把握好四個要點,即:恬,安靜平和,怡然自得;淡,淡定坦然,得失隨緣;虛,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無,無慾無求,順其自然。做到這些,就會達到陰陽平衡,元氣充盈,真氣從身,如影隨形的境界。如此才會有心腎相交、神志安寧、閉關鎖精、氣血旺盛的體質。有了好的體質就會結出百病不找、憂煩不惱、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碩果。

健康養生之我見

二、養生養什麼

首先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比如戒菸限酒等)。第一,一切都以健康為主,包含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第二,務必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良好的心態。

其次養身先養心。養心貴在靜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養心難在養德,德高才能神凝氣定。養心重在養神,神清才能淨化人的心靈。通過養心使人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從而實現健康長壽之願景。

談到養生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三上五臺,遊覽名川大山、古剎舊寺,不少城鄉印有他的足跡,杭州十景均由他御筆題碑。他多才多藝,情趣廣泛,懂滿、蒙、維、藏、漢五種文字;他喜詩文,據傳他一生寫文1300多篇,作詩4萬餘首,他還喜歡聽戲、觀燈、看雜技、滑冰等,並親自演過戲,這些活動,對修身養性頗有裨益。他飲食多以新鮮蔬菜為主,肉類、野味少而食之,並且從不過飽。他每天日理萬機,五更上早朝,夜半批奏章,國事家事擔於一肩,年近九十卻思路清晰,自號"十全老人"。他在位60年,活到89歲,所有這些,都要歸功於他獨到的養生秘訣,即:"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十常"為: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為: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適時進補。"

健康養生之我見

我對他的這一養生秘決十分推崇,經過多年實煉和探索,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特點,本著繼承創新的精神,有一些膚淺的體會和做法,供網友們參考。

1、吐出肺腑之汙穢,納入天地之精華。每天清晨,在朝陽升起之時,面對紅日,步與肩寬,從下丹田開始用鼻子吸氣到上丹田停止,再從上丹田開始用嘴呼氣,至下丹田為止,然後再改用嘴吸鼻呼,循環往復,每做八次為一輪。

2、活動肌肉筋骨,舒通血脈經絡。通常用甩手打背,踢腿折腰,捶背擊腹,轉身側彎等動作,直接作用於身體的各部位即可。

3、常練強體二十招,勿做傷身四件事。二十招:發常梳,目常運,耳常彈,臉常搓,鼻常揉,齒常叩,津常咽,舌常繞,頸常旋,手常抖,指常捏,肢常伸,背常敲,腹常捋,腰常轉,胯常晃,肛常提,珠(睪丸)常握,腿常踢,足常摩。四勿: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每個動作做八次,每八次為一組,共做八組,每天早晚各做一遍。

健康養生之我見

4、合理飲食能補身,科學睡眠益延壽。

要想長壽,腸胃得清,不偏食、不怪食、不多食,不厭食,吃雜食,吃素食。吃得要搭配合理,每天至少要吃30種以上的各種食物,要定時定量進餐,還要認真地吃早餐。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並補充以水果、蔬菜等等,以確保有足夠的大便量。只有吃得香,排得快,吸收好,才會起到補身強體的作用。

睡眠能夠消除疲勞,保護大腦,增強免疫,促進發育,延緩衰老,利於美容。睡眠可使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起到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作用,這是養生不可忽視的重大功能。睡眠宜早,宜按時,睡眠不著,切勿強睡,夏日宜早起,冬日宜遲起。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5: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傷精害神。睡眠不可過多亦不可過少,壯年七至八小時,多睡則傷身;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亦勿礙;老年或病人睡足六小時即可。睡眠應以安神為主,安神應先安心,睡得快,睡得熟,睡眠深,自然醒,才能延年益壽。

健康養生之我見

三、怎樣養生

養生離不開鍛鍊,即要煉身也要煉心,還要煉意。要動靜結合,身心交融,天人合一,順其自然,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首先想煉。要端正思想,明確為什麼煉,為誰煉,自身真心想煉,只有心誠才能志堅,唯有心真才會恆久。如果意志薄弱,煉煉停停,淺嘗輒止,半途而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不如不煉。

其次能煉。養生之道,深似大海,養生之法,多如牛毛。每個人自身的情況不同,養生的方法自然不能一樣,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已的鍛鍊方法,做到現在能煉,將來還能煉,甚至終生都能煉的套路來。避免今天煉這個,明天煉那個,年輕時能煉,年老後煉不了,結果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不但不能養生,反而傷害身體,誤入歧途。

健康養生之我見

再次煉久。養生的方法即不能太複雜,又不能太簡單,要從長久計議,只要適合自已就要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為了保證鍛鍊質量,確保鍛鍊的持久,注意做到,身體不適時不要鍛鍊,情緒不好時不要鍛鍊,時間緊張時不要鍛鍊,還有不能帶著功利目的去鍛鍊,或者為了鍛鍊而鍛鍊,以免影響鍛鍊的決心和意志,使鍛鍊不能持之以恆。鍛鍊時每次以微微出汗為宜,在鍛鍊的過程中,要做到六排,即排水(淚水、口水)排汗排兩便(大小便),排液(痰、鼻涕)排毒排廢氣。六排是衡量身體好差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檢查鍛鍊質量好壞的標準之一。

人們常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我們應該不斷的探索研究養生理論,在繼承的基礎上改進創新養生之術,並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境界。

健康養生之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