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交通要開掛!海南對外交往的大門越來越暢通了

還記得今年春節的時候,上萬旅客滯留海南的心情嗎?還記得7個小時走一公里的那個夜晚嗎?還記得曾被上萬一張的機票深深傷害的心嗎?

自從大霧天氣造成的大擁堵之後,很多網友覺得海南應該要建跨海大橋,方便對外的交通。但是我們這次不建跨海大橋,不建海底隧道,我們建的是高鐵。

5月9日下午,海南、廣西、廣東三省區政府在海口簽署《2018-2019年推進實施合作重點工作》協議。據悉,這份協議重點推進海南、廣東、廣西三個省份的高鐵、港航等多方面重大交通設施的發展!

海南交通要開掛!海南對外交往的大門越來越暢通了

海南要建高鐵了,這在海南的歷史發展上是沒有出現過的事,也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對於四面環海的海南來說,對外交通的能力增強,也就預示著要進入新一輪的發展和騰飛。

海南的交通曆史變遷

我們都知道,海南的四周都是海,因為和中國陸地隔著瓊州海峽,沒有跨海大橋、海底隧道,無論是島內的人要出去,還是島外的人要進來,都不容易。唯一能靠的就是水運和空運。

海南的建省初期,島內外的人進出海南島,靠的是船。坐船到湛江也要一個多小時,在海面上晃來晃去,人坐在上面都要吐了。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廣東省開始在海南興建機場,位於海口的大英山機場,是海南的第一座機場。但是對於當時生活水平不高的百姓來說,坐飛機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飛機和輪船價格相比,更多的還是選擇了坐船過海。

2002年,"粵海鐵一號"火車渡輪運載的兩列鋼軌列車安全駛上海口南港碼頭,這標誌海南與內地不通火車的歷史終於結束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來往於海南和廣東和別的地方的火車不同,別的地方的火車都是跑在陸地上,但是海南的火車卻是坐船的。

海南交通要開掛!海南對外交往的大門越來越暢通了

每一列到達廣東湛江的火車,會分成一節節的車廂裝進輪渡底層,然後由輪渡運過海。輪渡的底層是火車,上面是載人,這就是通往海南火車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當時很流行的一句話是:火車坐船去海南。說的就是海南進出島火車的與眾不同。而從湛江的火車坐輪渡到海南,也只是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對於以前的海南來說,是不敢想象的。而粵海鐵路的開通,也提高了海南對外的交通運輸能力。

一個地方的發展好不好,看的是內部的交通和外部的交通。

2015年,全世界第一條環島高鐵在海南正式開通了,海口到三亞,只需要一個半小時;環島高速,一腳油門踩到底,輕鬆通往全島各市縣;在今年年底,海口至文昌鋪前的跨海大橋開通,輕鬆實現20分鐘的生活圈;5月,海南的第一條輕軌將在三亞試運行;三亞-五指山市旅遊輕軌高速鐵路項目,建成後,三亞至五指山僅需30分鐘;海南省內目前有美蘭機場、鳳凰機場和博鰲機場三大機場,儋州機場也將於今年的9月份開始建設……

海南省內的交通路網四通八達,高速路免費,機場航線多。但是為什麼省內的交通路網這麼發達,海南的經濟發展還是稍顯緩慢?在今年發佈的全國各個省份的GDP中,海南全省的GDP是4462億元,這樣的水平只能是等同於國內的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水平。

我們也常說:要致富,先修路。這話沒錯的,但是對於海南來說,因為是一個島嶼,不僅是要修好省內的道路,對外聯繫的交通樞紐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對外交通途徑之中,最重要的不是空運、不是海運、而是陸地運輸。

現在的海南火車、機場樣樣不少,但是這些交通方式有一個弊端,一旦天氣不好,無法正常使用。就比如大暴雨雷電、大霧等天氣嚴重時,火車沒法過海,飛機無法起飛,非常不便。今年春節期間的瓊州海峽的大霧天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雖然說,海南從建省到現在30年了,取得的成就和改變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經濟的發展速度還是稍差。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和中國陸地的交通聯繫沒有發展起來。

海運的時間久,空運的輸送量有限,而且有些東西不能走空運,比如一些液體、電子產品、易燃易爆的物品等,那麼就需要陸運。

今後海南探索發展自貿區、自貿港之後,勢必是要提高對外交通的能力,這樣改革開放的大門才會越開越大。如果僅僅是靠海運、空運,是沒有辦法滿足發展。但是今後的海南建成高鐵之後,海陸空三維立體的交通路網,出入海南島變得便利,不管是對海南輸送到國內的各個地方產品,還是其他地方物資運到海南,便捷度變高。交通方便了,人才和企業也就願意來海南,坐高鐵到廣州喝個早茶也不是事兒了。

交通便捷,海南變"大"了,海南對外交往的大門越來越暢通,世界在海南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