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金华男孩年仅16岁却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

四年前,儿子小学毕业,究竟上哪所初中?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上本学区的学校——金华五中。

因为据说金华五中教师的整体水平挺好的(当时我对五中并无具体的认知);同时,我不希望郞思轲(我的孩子)在心灵成长的关键期离开父母;当然更重要的是跟五中的张震雷校长非常熟悉,他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常常引起我的共鸣。

别人家的孩子!金华男孩年仅16岁却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

郎思轲

金华五中2017届907班毕业生,现就读高一,因为成绩突出,已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在金华五中就读三年,他获“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解题技能全国总决赛金牌、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普及组一等奖等。

回顾儿子在五中的日子,曾经发生的具体事情已逐渐淡忘,但学校、校长、老师对我与孩子所说的一些话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金华五中对每个孩子说的第一句话。

上初中的第一天,我送儿子参加开学典礼,走到校门口,电子屏上的一句话让我略有触动:“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回家后又细细地琢磨了一番,不禁拍案叫好。

应试教育为什么盛行?其根源就在于评价的机制。所谓的“高考(中考)面前人人平等”,倡导的是学生间横向的比较,能否升学成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于是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成为自然的选择。

“做最好的自己”倡导的是纵向的比较,是学生自己与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正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何愁学生不优秀

看似朴素的语言,背后是深刻的道理。

别人家的孩子!金华男孩年仅16岁却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

△郞思轲和同学

“你不要按部就班地学”

这是班主任罗竹卿老师对我儿子说的一句话。

罗老师是名师,早出晚归,把全部的时间与心血都奉献给了学生。

她是一位严而有度、严而得法的老师。虽然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甚至是严厉的,但奇怪的是学生并不讨厌她,相反地,学生们都敬着她、爱着她,儿子郎思轲放学回家张口闭口都是“我们罗老师”。

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之后,接到罗老师电话,让我去她办公室一趟,有事情跟我商量。当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到底有什么事啊?期终考试成绩不好?在学校里做了什么坏事?

坐定后,罗老师把郎思轲好一通表扬!然后说:“照这样保持下去,考上一中没有问题。但我觉得郎思轲不能这样学下去。他不能只为升学而学习,目标要定得更高一点。有些简单的重复性的作业可以少做,腾出时间来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题目。还可以学到前面去,不要跟着全班按部就班地学习。”

啊呀,这不正是我期盼儿子能遇到的老师吗?不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接下来罗老师说的话就不仅仅是让我庆幸,更多的是感激了。她已经为郎思轲设计了非常完整而具体的自学路径与方案,具体到要买哪些参考书、要做哪些题目、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而在她所列的书单中没有一本是她所教英语学科的书,因为她觉得郎思轲的英语不需要课外花时间,只要随堂听课,适当做一些习题,中考时一定会好。果然郎思轲在没有占用任何课外时间的情况下参加中考,英语仍然取得117分的好成绩。

在罗老师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她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方案。这样做将增加多少管理难度和工作量啊?我想,这正是对“做最好的自己”这一理念的诠释吧。

“我上课布置的作业,你选着做”

五中有优秀的教师群体,给郎思轲上过课的有10多位老师,他们个性不同,风格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课堂都深深地吸引了他。

别人家的孩子!金华男孩年仅16岁却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

△郞思轲在全国获奖台上

“初一数学王琼老师,上课思路很清晰,一听就懂,课堂作业让我选着做,课外每周给我一张卷,那张卷上的题目有意思多了。”

“初二初三数学赵科跃老师设计的题目有意思,他是我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善于设计题目的老师。”

“英语罗竹卿老师作业总是那么少,全班成绩总是那么好,神了!”

“语文徐竹青老师优美的语言,绘声绘色的神态太吸引人了!”

“科学盛庆福老师,胡亚平老师神奇的实验常出乎我们的意料。”

“社会滕静媚老师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创意无极限!”

“信息陈洪棋老师解决问题时常有奇思妙想,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甚至,从小不爱运动的他对体育课也并不讨厌,因为体育尹燕飞老师常常给予他特别的关注与鼓励,还经常手把手地教他一些运动的技巧。

老师们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我在揣摩,各科老师与罗老师一样,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让每个孩子的每一分钟时间都用于做对他自己而言最有价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做最好的自己”,老师们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学校的教育理念。

“孩子的成长比学校名誉更重要!”

初三的时候,我瞒着校长和班主任去了解了几所杭州知名高中的情况,产生了去杭州读高中的念头。

征求班主任的意见,罗老师说:“好啊,我觉得挺好的。”我说,这样的话您班里上一中的人数很可能减少一个了。罗老师说:“没关系的,教书嘛,对得起学生最重要。”又说:“张校把学校的声誉看得比自己个人的声誉更重,你最好征得他的同意。”

别人家的孩子!金华男孩年仅16岁却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

△郞思轲在领奖台上

张校听了我的想法之后,思考了一会说:“好的,我觉得合适,我支持你。”然后他又分析道:“一中不管从学校管理、教风学风还是教学质量来说,都是很好的,但郎思轲的情况我了解,竞争对手越强对他越有利。”在我表达了自己的顾虑之后,张校沉吟片刻说:“你说得对,我很在意考上一中的人数,任何一位初中校长都不可能不在意,它关乎学校的声誉,但是孩子的成长比学校的声誉更重要!”

转眼间,儿子的初中生涯已经结束,顺利地升入高中,并在高中阶段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过头去看,我庆幸于儿子与五中的相遇。

庆幸之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五中,为什么能够卓越?因素一定是多元的,从学校、校长以及老师的所说所为,我似乎看到了部分的原因:“学生成长”至上的教育情怀、校长的先进理念、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践行先进理念的自觉行动。

别人家的孩子!金华男孩年仅16岁却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

△郞思轲在五中的部分老师合影

在人生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遇见五中,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别人家的孩子!金华男孩年仅16岁却被清华大学无条件预录取!

郎建胜,浙江省特级教师,浙师大特聘教授,郎思轲之父。

来源|金华日报 金华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