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一个人不是世界,成功需要“伟大的友谊”——观《青年马克思》有感

「新声」一个人不是世界,成功需要“伟大的友谊”——观《青年马克思》有感

聆听·新声

多彩高新

诉说心声

体味文字

共赏佳文

“新声”带你走近高新人

共享他们的感悟

二零一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

本期【新·声】

●●●

近日,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全世界球迷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聚焦在了里奥·梅西(以下简称“梅西”)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以下简称“C罗”)两位世界顶级巨星身上,然而,同是万众瞩目,两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梅西在两场小组赛中状态低迷,未进一球,致使阿根廷队一平一负,小组出线堪忧。C罗在对阵西班牙队的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最终力挽狂澜,逼平劲敌,又在与摩洛哥队的比赛中打入制胜一球,使葡萄牙队稳居小组第一,出线前景一片光明。两人表现差距如此之大,于是有媒体开始报道C罗在球场下如何坚守自律以保持巅峰状态,也有媒体开始批评梅西状态不佳,拖累整个球队。事实上,梅西也好,C罗也罢,对于“英雄”而言,谁不曾壮志凌云,而谁又不曾暗自神伤?足球毕竟是十一个人的运动,一个人不是世界,成功需要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

扯的有些远,回到正题。6月20至22日,机关党委组织高新区两委全体干部集中观看了电影《青年马克思》,这次观影活动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教育引导机关干部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同时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所组织的一次极为重要和颇具意义的活动。

影片描述了26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传奇经历。影片同时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探索新的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批判并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让我们再回到影片中,与大多数人印象里那个留着浓密的“大胡子”、头发花白、表情略带些许严肃的“伟人”马克思不同,影片刻画的青年马克思也展现出了“普通人”的一面。例如,他也有熬夜、饮酒、不爱收拾整理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遇到找不到工作、养家糊口难等生活麻烦事,也有与妻子的爱恋缠绵和难分难舍等普通人都有的朴素情感。除此之外,影片中恩格斯与父亲叛逆的顶撞,与他人的几次争吵,与女友的亲昵,燕妮夫人的忧心和埋怨等情节,也都折射出了伟人身上的“普通人”特质,而恰恰是这种“普通人”特质,却让一个个伟人形象变得有血有肉而个性鲜明,也正是随着一系列生活情节的推进,隐晦地展现了马恩思想在实践和斗争中的演变过程:青年黑格尔派——人道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也正是通过对人物平凡生活的刻画,折射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里依然可以去慰藉穷人、凝聚无产阶级力量进而改变世界的不平凡生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

影片带给我的另一个最大感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植根于灵魂深处的默契与友谊。80后应该都学习过《伟大的友谊》这篇小学课文,它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亲密合作的故事。小时候,我们仅从文字上很难理解两个人的友谊之深,但通过影片的描述,让人直观的感受到了“一生挚友”的深刻内涵。从略带些许火药味的初次相识,到放下隔阂互道对方的长处,再到一拍即合于小酒馆彻夜长谈,历久弥新的友谊或许都从那么一点“看对方不顺眼”开始,又从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欣赏而升华。影片中,恩格斯在许多重要节点给了马克思莫大的帮助与鼓励。例如,他开门见山的指出了马克思的论著中缺少对李嘉图、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有关专著的了解,这为后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再如,马克思一家在流亡布鲁塞尔后,一度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当燕妮被两个男人困住讨要房租时,马克思拿着一束鲜花和一个大面包赶来,及时交付了房租,事后得知这正是恩格斯给予的帮助。又如,马克思在海边想到自己已30岁仍无固定生活来源,想放弃写作时,恩格斯给了他精神上的鼓励,从此写出了影响全世界的《共产党宣言》。影片最后的字幕显示,马克思在流亡英国期间,得到了恩格斯和燕妮的无私资助,使他能专心写作《资本论》。1883年,马克思逝世,悲痛万分的恩格斯放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夜以继日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列宁曾讲:“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但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我想,这长达40年的友谊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超越了一切物质和利益的拘囿,而在理想与信仰的高度契合中彰显出了人性的光辉。

世界杯盛宴仍在继续,无论是梅西还是C罗,都还有带领球队继续前行的机会,只是,缺少了当年在巴塞罗那队中乐于在梅西身后干“脏活累活”的哈维和伊涅斯塔的支持、缺少了在皇家马德里队中不断为C罗提供助攻的莫德里奇和克罗斯的支持,他们还能走多远?或许只能看运气了。

毕竟,一个人不是世界,成功需要“伟大的友谊”。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 源|高新区科技先导报

文章作者|刘毅

播 音丨红臣

「新声」一个人不是世界,成功需要“伟大的友谊”——观《青年马克思》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