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一顿饭能吃5斤牛肉,古代饭量超人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说书人思郁


首先要纠正下,“李逵一顿饭吃5斤牛肉”的事,只是发生在《水浒传》小说里,但放在真实历史上,下面这几位历史名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大胃王”。一顿饭吃五斤牛肉?那只是个小意思。

首先一位此中高手,正是北宋宰相张齐贤。

北宋名相众多,张齐贤却是其中出身比较苦的一个,却也早有好胃口。以至于宋太祖巡视洛阳,叫还是草根的张齐贤来行宫赴宴时,面对人生大好机会的张齐贤,上了宴会就大吃大嚼,边吃边拿一双油手画地,畅谈大宋治国蓝图,是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地十策》。如此忧国忧民不忘吃的表现,把宋太祖当场看了一头汗,回来就冲弟弟(未来的宋太宗)吐槽:张齐贤这吃货我不用了,你当皇帝的时候再用吧。

但千万别以为,张齐贤只是个吃货,后来宋太宗登基,不停委他以重任,让他抓司法,他就清理一批冤假错案。让他治理地方,他走哪都治出一片太平,典型“能吃又能干”。后来辽国犯边,北宋边防军都吓得躲猫猫,打着饱嗝的张齐贤,招来两千多民兵一番动员,一顿奇袭就把辽国北院大王主力打崩溃,连北院大王的儿子都给抓了俘虏。是为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土墱寨之战。

那么这能吃能干更能打的张齐贤,饭量该有多大呢?他当年在安陆当知州时,连安陆的厨子都很好奇,特意在宴会上给他算了算,结果一算吓一跳:张齐贤一顿酒宴,饭菜吃了整整一大桶,酒喝了整整一大缸。还有一次在天寿院养病,连吃药丸子,都是一次吃五六两,嫌药丸子太苦?夹上大饼卷上药丸子,再夹上大肥肉片子,照样一张张吃。吃药,都是这么大饭量。

而在明朝年间,以《晋江方志》记载,也有一位“能吃能干”的官员,常被当时好事者,拿来与张齐贤比饭量:
明朝正德年间名臣邱养浩。

邱养浩,明代福建泉州人,曾做过四川和江西等地巡抚,也曾在朝中做都御史,亲手提拔的名将,正是多年后的抗倭英雄俞大猷。这样一位做事干练眼光精准的能臣,饭量也毫不含糊,天生一副“腰带十围”的大身板,属于虎背熊腰的体型。吃饭场面更是震撼,每次开饭时,先来一只蒸猪外加二十张饼,瞬间就叫他全扫光。这还只是开胃小菜。

待到正餐开始后,这位邱养浩大人,更要被区别对待,明明一样的菜,却要给他专门配备大盘子,盘子里的菜肴数量,都是其他人的几倍。就是这么多菜,他几口下去,就吃得干干净净,以至于大家吓得忘了吃。好些明朝围观群众,得知后更连连感叹:大明朝能比宋朝张齐贤还能吃的,就他邱养浩了。

过,说到底,这二位“大胃王”,真正名垂青史的,却并非震撼的饭量,却还是一生过硬的业绩。能吃固然稀奇,但既能吃又能做事,才是真优秀。


我们爱历史


旧文,《吃货无极限》

一、

明朝兵部尚书彭泽,酒量很大。一次拜访武定侯郭勋,在他家喝酒。郭勋知道这人能喝,特意找了一个酒量大的张秀才来陪客。两人喝了大概十几轮,彭泽把皮带解开(勒得难受),说:“算了,晚点再去办公吧。”又喝了十几轮,彭泽破罐子破摔:“反正今天没啥公事,不去了!”于是放开肚子,也不知道喝了多少。

一直喝到晚上。彭泽摸摸肚子说:“酒不错,就是太甜了点。应该来点烧酒,调节一下口味。”张秀才跪了:“大人呐,我可是喝不下去了。”

彭泽挥挥手:“你走吧,我再喝一会。”于是又喝了十大杯烧酒,这才算完。

二、

曾棨身高体壮,特别能吃。英国公张辅好奇他能吃多少,偷偷让人量了他的身材尺寸,按他肚子的大小做了一个纸人,放在里屋,然后派人请客吃饭。

有饭可吃,曾棨当然很高兴就来了。张辅派一个人盯着曾棨,他吃喝多少,把同样的一份量倒进纸人里去。吃了一整天,纸人装满了,只好另外拿过一口瓮来往里倒,又装满了。曾棨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直吃到半夜,这顿饭才算结束。

张辅派人把曾棨送回家去,估计曾先生怎么也该喝高了,叮嘱仆人小心对待。

曾棨到家,招呼家中人赶紧拿酒来,犒劳送他回来的那几个仆人,拉着他们又喝一通,把仆人们都喝倒了,曾棨才心满意足,上床睡觉。

三、

张齐贤一顿饭能吃几斤肥肉。曾经身体稍有不适,打算吃一种叫“黑神丸”的药物。这种药正常人一次也就吃一丸,张齐贤把五七两药糅成一剂,夹在蒸饼里吃了。

他有一次请客,厨子准备了一个大桶,看他吃多少东西,就往里面倒多少。吃到晚上,一大桶都装满了。

四、

江阴侯孙铁舍,长了个大肚子,特别能吃,一辈子没吃饱过。永乐年间他进京觐见皇帝,请求恩赏。明成祖命令光禄寺准备茶饭,让他吃个够。孙铁舍好容易能放开吃一回,也不顾是在皇帝面前了,一顿饭吃了六十斤,以至于谢恩的时候,跪下去就站不起来了。

皇上这个汗呐,让两个卫士把他架起来了。估计朱棣觉得这人太不成体统了,就没同意他继承爵位的事,孙铁舍算是白跑一趟。——呃,也不算白跑,毕竟吃了顿饱饭。

后来孙铁舍家道中落(可能是吃穷的……),供不起他这大饭量了。孙铁舍改吃馒头,又吃煨茄子,都成筐成筐的吃,不然吃不饱。

五、

徐阶在江西当提学佥事(管教育的官)时,有次出行遇到了尚书毛伯温。徐阶到他乘坐的船上去拜访,俩人聊了一会,挺投得来,毛伯温就说:“阁下饿了没?”于是招呼下人:“上几道小点心!”

捧上来一看,所谓“小点心”是四个大盘,两个装切成大块的烤鹅,两个装馒头。那馒头有碗口大小,每个盘子里各有五十多个。又有两个银碗,倒满了酒。两人也不摆筷子,直接用手,一通大吃大嚼。

徐阶没毛伯温那种特殊本领,吃的并不多,但当时年轻气盛,和毛伯温对着喝酒,也不知道灌下去多少,倒是不落下风。

吃到晚上,徐阶告辞。毛伯温很高兴地送他,说:“阁下真是好器量!”(合着只要能陪你大吃的就是人才对吧?)

毛伯温此人特别能吃,曾经主持湖广的鹿鸣宴,在座考生共计七十五人,毛伯温和每人都喝了两大杯,结果一点也没醉。

(注一:鹿鸣宴,过去科举中第后的庆祝宴会。因为在宴会上要歌《诗经·小雅·鹿鸣》,因而得名。之所以唱《鹿鸣》,是因为按照旧时的解说,此诗是表达当政者求人才的心理。所谓“青青子衿”,即指读书人所穿的青色衣服。

曹操《短歌行》引此两句,也是取其求贤的意思。)

(注二:毛伯温就是嘉靖皇帝亲自写诗“朕与先生解战袍”的那位。)

六、

冯梦龙说:北方人一般个子大饭量大,你看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王恕,九十多岁的时候,每天早饭还能吃三十碗肉,每碗有一二斤。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碗熟菜,两盘面饼,都堆得有一根筷子那么高。还有清酒三大碗,每碗两升。全都吃完之后,出门慢慢散步,走大约二里地,这才坐下读书。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等到他九十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少吃了三碗肉,面饼也只吃了一盘,当天中午就逝世了。

杨博,每次吃一碗面,只动两下筷子。举十六下筷子,八碗面就吃完了。有一次蒙古人深入边境,人人都惊恐不安,杨博不动声色,吃了三斤多肥肉,三十个包子,又喝了几升酒,倒头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看见他这么镇定,慢慢也就安下心来了。

王国光,王崇古,都是身高七尺有余的大汉,尤其能吃。王国光把白肉切成大块,一顿饭能吃一百块。每次喝酒,一定要喝足三斗。曾经有一次喝得大醉,感觉浑身发热,于是拿过大柿子来吃,片刻之间吃了四十个。

(杨博和王崇古是儿女亲家,可谓是惺惺相惜了。古人云:吃货看吃货,越看越不错……)

七、

有个张县令,极其能吃,常常填不饱肚子。某户人家的驴死了,张某让人去买来,送到后厨做熟。正好在这时候,他妹妹的女婿上门来了。该女婿也以能吃出名,张某难得有棋逢对手的时候,怎能放过,当即热情邀请他留下来吃饭。

某女婿听说是驴肉,本来不大想吃,推辞说自己已经吃过饭了。但架不住张某十二分的热情,还是留了下来。过了一会,驴肉做好,端上来两大盘,一盘装十多斤的肉,饼子一百多个。葱蒜蘸酱都齐备了。张某用手抓着吃,不一会就全吃光了,再看女婿,才吃了一半。张某笑了:“真是吃过饭才来的?太弱了。”把那半盘端过来,又吃光了。

亲戚有请张某吃饭的,必定先把他倾倒另外一间屋里,单独给他摆一桌,等他吃完了,再回到主宴席上,和其他宾客一起。否则他就不满意,一定要发怒。

张某每次吃肉,不让厨子煮的太熟,说:“肉做熟了,还要我这五脏干什么?”指指自己的肚子,说:“这不就是一口大锅吗?”

八、

嘉靖年间,有个姓亓的副使,巡查到山东莱州。当地县令是他同乡,知道他能吃,报告说:“有一斗白面,十斤肉,还有一小缸酒,不知道大人是否中意?”亓副使点点头:“不错。”等到晚上,亓副使吃了一顿晚饭,还不够饱,于是想起县令送的东西来了,让厨师包成水饺。这边做着,那边吃着,厨师的速度赶不上姓亓的吃饭速度,只好把所有下人都叫出来打下手,没过多久,面、肉和酒就都吃光了。第二天见到县令,亓副使道谢:“多亏阁下,否则我昨晚就变成饿鬼了!”

又有一次,在某个乡绅家赴宴。这家人厨子技术高超,亓副使吃了个酒足饭饱,满意回家,忽然想起来:“光吃肉对身体不好。”问厨子:“家里还有米吗?”厨子回答:“还有五升。”亓副使说:“都做了。”米饭端上来,亓副使一顿吃光,然后才上床睡觉。


北门猿


上海滩流氓三大亨之一,一代枭雄杜月笙一顿可以吃7碗蛋炒饭!(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爹妈死的早,在家乡吃百家饭过活。

但是有些人的思想,天生就有天马行空的基因,能够幻想出别人想象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杜月笙就是这样一个人。

吃百家饭的他少不了遭人白眼,但杜月笙却又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在日复一复平淡如水却又如履薄冰的生活里,杜月笙觉得人生不当如此,应该还有别的方式。

他渴望找到那种方式,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

没有别的办法,与老家外高桥一江之隔的上海滩十里洋场,就是不错的去处。

以现在的时空距离标准,外高桥到上海县城,决然算不上远,但对于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杜月笙来说,这段距离,似乎就是天涯到海角的距离。

他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在出发以前,他还少些东西,那就是路费1,正所谓穷家富路,既然要出门,即使平时再硒惶脓包,都会想办法在裤兜里装上些钱。

杜月笙没钱,他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也没人借给他钱,但在老家,他还有一样值钱的东西,那就是父母留给他的唯一财产――祖宅。

当然,祖宅最后由于亲眷的反对没有卖成,杜月笙在外祖母的帮衬下,顺利的来到了上海滩十里洋场,在一家叫鸿元盛的水果店做学徒。

这段日子好不好过?早年间杜月笙从来没对人提起过,倒是他偷鸡摸狗、赌钱的事情被人说道了不少。

但据杜月笙晚年移居香港后,无所事事,苦闷至极时就让家人做蛋炒饭,家人也不知道其中缘由,想着1杜月笙老糊涂了,放着丰盛的1山珍海味不吃,净吃那不咸不淡的蛋炒饭。

杜月笙曾对家人说:“想当年,我在水果行当差,一顿饭可以吃七碗蛋炒饭,但老板只给吃一碗!”说话间,老泪都掉了出来!

当时的杜月笙,显然是在想家,想念上海滩,但能吃7碗蛋炒饭,也算是大饭量了吧?


历史三日谈


《水浒传》讲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李逵、武松、鲁智深那都是一顿吃上四五斤牛肉不带点滚的主儿。其实,在古代,能打惯战的人物饭量都很厉害。

据《发蒙记》载:廉颇年老,日啖肉百斤。宋明帝啖白肉至二百片,蜜渍鱁鮧一顿数金钵。萧颖胄啖肉脍二斗。唐张兴一饭肉十斤。马希声食鸡五十。范汪啖青梅一斛都尽。齐王好食鸡炻,日食鸡七十。临江王妃江无畏好食鲫鱼头,日进鲫鱼三百石。晋宦者廖习之,食量宽博,晋祖曰:“汝腹中有五百斤铁磨。”

肚子中有个五百斤的铁磨,什么食物进肚里都磨成粉末了,这比喻形象。

宋朝的宰相张齐贤是个大胖子,饭量贼大。《邵氏闻见录》曾这样记载:张齐贤一人有数人的饭量,自言平时未尝吃过饱饭。一次村民请客,他先在前面酒席上吃;到酒宴的后半场,他看见村民家院子里挂了一张牛皮,就取下来煮煮吃了个精光。宋太祖光临西都时,张齐贤献十策于马前,太祖把他召至行宫,赐予酒食,这位齐贤兄就直接用手从大盘抓取肉块,边吃边说,毫无惧色。宋太祖归来后对自己的弟弟、即后来的太宗说:“我得了个好宰相啊,就是这个张齐贤。”

张齐贤被罢相贬谪知州时,当地官员不知他饭量多少,所以厨吏用置一大桶,他吃多少就往桶中倒多少,桶满了,张齐贤仍然在吃。

张齐贤不仅是体质丰大、食量过人,肚子里也真能盛事。早年他请客,一位家奴偷窃银器数件藏在怀中,正好被张齐贤看到,却悄没做声。晚年他做宰相后,门下杂役大都弄个一官半职,而偏偏没这家奴什么事。家奴痛哭,问为啥没我的差事啊。张宰相才把三十年前的事抖搂出来,说我肯定不能用你。连一个小小家奴偷盗银器的事儿都能存上三十年,在最后一刻派上用场,真可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

我有一同事,有次与几位朋友打赌,说自己一顿能喝下20只生鸡蛋。同事们都不信,纷纷押注,出400元赌他喝不完。于是我们来到菜市场,买了20只鸡蛋,借一海碗,当场打鸡蛋。卖鸡蛋的说自己看有的鸡蛋有缝了,就打开喝掉,才喝了5只就窜稀啦。谁知我这位同事喝下两海碗鸡蛋汁,啥事没有,拿起400块钱拍着肚子满意地走了!


迷楼


代表人物当然是老将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是能,就是爱上厕所。

据说他一顿饭能吃十斤肉,一斗米,还是在年纪老迈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非常能吃了。

另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樊哙了,这位仁兄在鸿门宴上逞英雄,生吃了一条猪腿。

当然也有专家研究说,猪腿不是生的。虽然《史记》中说“生彘肩”,但是“生”是形容词,就是一只很大很大的猪前腿,带着肩膀的意思。

不过不管是不是生的,能一顿整吃一条猪腿,饭量也是惊人了。

还有一位将军,也是饭量界的魁首,这位就是薛仁贵。



在《说唐后传》中,有这么一段,

“仁贵回身又走,只见前面有座凉亭,走到亭内,有一座灶头,好不奇异……仁贵团团一看,并没有什么人影,便将笼头除下,只见一个面做的捏成一条龙,盘在里边,拿起来团一团,做两口吃了下去。又掇开底下一蒸,有两只老虎,也是面做的,也拿在手中捏做一团,吞了下肚。又掇开第三架,一看有九条面做的牛,立在蒸内,也拿起来捏拢了,做四五口吃在腹中,不够一饱。”

一龙二虎九牛,还不够一饱,很棒了。

据说,薛仁贵因此有了“一龙二虎九牛之力”。

说一个比较冷的吧,诸葛亮在病重时,司马懿派探子打探他能吃多少食物,探子回报说,每天只能吃三升米,司马懿大喜过望,认为他食少而事繁,命不久矣。



专家估算,三升合现在1斤左右粮食,一天1斤主食,按现在的标准是不少的,病重还每天1斤,也算是超级吃货了吧。但是,史书记载,当时一个士兵每天吃7升米都是很少很少的,就是2斤多主食。

古代人因为烹饪方式,吃饭习惯和今天不同,所以饭量应该是比今天人大的。按今天标准算,古代人应该都算饭量超人吧。

《西游记》里说,猪八戒在高老庄做上门女婿的时候,食量惊人,仅早间点心,也要100多个烧饼。周末了,祝大家吃嘛嘛香。


光明大先生


仔细研究一下,古人饭量大的还真不少。樊哙在鸿门宴上可以生吃一整条猪腿,还是生的,注意这里说的是粗壮的猪腿,而不是猪爪子。还有符秦、乞活、夏默等人,据说可以好不费劲的一餐啖肉三十余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宋朝有位著名的将领与政治家叫张齐贤,听到这个名号,你很难把他跟饭桶联系到一起。但是,能人就是有各种嗜好,终于有一个名人是吃货了。初次见赵匡胤的时候,吃了五大盘熟牛肉还没吃饱。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从来没吃货饱饭,有一次村里大户人家施舍饭菜,他大吃了一顿之后还不过瘾,就趁人家不注意,把整张牛皮偷偷拿回家煮了吃了。

南宋也有位能吃的宰相叫赵温书,也是特别能吃,号称吃遍天下无敌手。但是,整天因为找不到知己而苦恼,有一次,有个兵马监声称自己也很能吃,据记载,两人当天共进米酒三斗,猪、羊肉各五斤,蒸米糊五十碗。光看这个数据,一般人就饱了。最后,那兵马监押的肚子突然“砰”地一声巨响,众人都以为是他的肠子胀破了,原来是腰带断了。



这么能吃的人如果放到现在可能算是一种病,一般人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迟早会自己被自己吃垮的,所以,我们可不能学他们暴饮暴食,一旦把胃撑大了,变胖的日子就开始了。


历史密探


古代大将都比较能吃,留下了廉颇已老,尚能饭否的典故,说几个现代人,第一个是我爸单位晋华宫煤矿综采队的一位好汉,74年招工招到煤矿的,干活一个顶三个人,落道的黑牛车一个人就能双手抬起放到轨道上跟人虎把能把人端起来扔出去,赚工人最高的工资但不够自己吃饭的,最后矿长特批他的饭票一张顶三张才勉强糊口,每顿吃二十个馒头还要三份最便宜的烩菜,吃面就是一洗面盆。参加宴席什么样的白酒也得喝三,四斤,他坐的地方绝对没有剩菜剩饭,全包圆。不过老实人穷了一辈子,已经去世了。接下来介绍几个兄弟姊妹,张家口市张北县人,祖上有娶过俄罗斯姑娘,大姐最低也有180厘米,吃黄糕每顿饭至少五斤以上,有耐力,曾经有过一个人一晚上筛出六十吨成品料的纪录,也就是说把将近一百吨的兰炭用铁锹铲进机器里。第二天早上要装火车皮,神人。


武松


不说古代了。就说说现代

我想现在的直播平台里的大胃王也比李逵吃的多吧。

1. 大胃王密子君

能吃一只羊的选手。李逵不是对手。

2.日本的木下

能吃。李逵不是对手。

3.韩国的奔驰小哥

那一天不是吃个5斤。人家吃的还是猪五花好吗。李逵不是对手。


在多的就不说了。这些都是靠吃饭活着的。李逵真的不是对手。


三千热情


廉颇 日食斗米 肉十斤 一斗米相当于现在十六斤 得蒸多少米饭 还能吃十斤肉 酒都不算了

还有唐朝的张兴 一把陌刀 一斩数人 猛不可挡 也是日食斗米 肉十斤的主 我要是史思明就围而不打 这货能把自己吃降了

康熙朝有位汉臣徐乾学 顾炎武的外甥 早晨要吃饱点心才能上班 这点心包括50个馒头 50个鸡蛋 50只烤家雀 还得喝酒 这货后来被找个茬让先回家了 估计是康熙帝也养不起了 后来康熙晚年 国内国外的大局已定 经济好转了 才把这货叫回来接着上班

纪晓岚每日食肉数十斤 赶上乾隆朝了 富裕 要在雍正朝估计早让他回家待岗了 发个生活费饿不死就行了


喝龙井85918


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财富,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受益很深。学古人会做事,古人的一些做事方法,让我们现代的人不得不佩服。想想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方便,但是古人却非常的聪明。他们想的方法而且都是有智力,有才华的人。比如说诸葛亮,刘备等等。他们的一些思想和方法,让我们现代的人很敬佩。古人做事是讲究一定的原则的。他们的原则性很强,而且办事效率也比较高。


当然啦,古人留给我们的都是一些闪光的智慧。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智慧,去慢慢的摸索古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甚至是猜测他们当时的心理。比如说李逵一天能吃五斤牛肉,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一点点夸张。当然啦,它这种是一种比喻,李逵是一个大力士。现在的人也讲究是能吃才有劲儿。强调的是能干活的人,有体力的人,他们饭量也大。古代有一些饭量比较大的人。他们的形象时刻都在我们脑中出现。比如说廉颇,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话大家也许对这句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古人也许并不能吃这么多,饭量也许没这么大。所谓心宽体胖,古人的心胸比较开阔。一般饭量大的人,性格也比较开朗。

一般都是出现这个是一些饭量比较大的古人,一般都是出现在小说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