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古代水利机构设置,大体来说既有工部、水部之类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有都水监之类的工程修建机构;水官设置,既有中央水官系统,也有地方水官系统既有中央水利部门的官吏被派到地方管水利,起初为临时差遣,后逐渐成为常职,如明清之总理河道、河道总督等,也有中央非水利部门的官吏被派往地方管水利,但往往为临时差遣。

其中,不仅包括兵、刑、交通运输部门的派遣人员,还包括以监察身份过问水利的监察御史、给事中等;既有专司水利的官员,也有兼职水利的官员,前者如清代道员中专责河务的官员,后者如宋、金治黄官吏均带管河头衔,亦负实际责任;既有文职系统的官员,也有武职系统的官员,如长江、黄河等大规模工程需军队维持秩序或参与建设,则设武官负责。

事实上,明清漕运及河道就有专业军队及武官系统。官吏之下施工、维修的劳力有徒隶、兵卒、征丁、募夫等。维修管理则有一定名额的常设夫,常设夫在明清因其职守不同而有种种名目,如堤有堤夫,坝有坝夫,泉有泉夫,过洪过溜有溜夫,司闸启闭有闸夫,冬日打冰有冰夫,运河上导航捞浅有浅夫等。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总而言之,中国历代水利机构设置及其长官世异时移,没有定制,交互错综,极为复杂。这也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显示了我国在水利土木工程方面的专业性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四川都江堰 ,新疆坎儿井,京杭大运河,兴安灵渠。这四大水利工程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过人的智慧,也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敢于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

其中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四川都江堰现今不仅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且至今仍在使用,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近现代的人们所见到的都江堰工程,从上游数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鱼嘴、内外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宝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江鱼嘴、飞沙堰与宝瓶口。现在可以肯定这3项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筑的。

都江堰修建成以后,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以今天的科学水平来回顾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工程,仍然可以看到这个工程从规划、施工到最终的效果都是十分科学和正确的。

因此,这项工程能够成功地控制内、外江水量,解决西涝东旱的弊病,把原来的灾害地区变成“天府”粮仓。如果以现代的科技水平来从事这项工程,可能在施工手段、设备材料、工程进度上有所提高,而就最终的效果来说,则差距并不很大。因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对2000多年前这项杰出的工程与工程的主持人李冰表示钦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