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幽默

在中國歷史上,宋朝的文化繁榮達到頂峰。宋朝人有一個習慣,就是愛讀書,從皇帝到一般的儒生,無一例外。他們不只愛讀書,而且很幽默。

1.大胡孫、小胡孫

劉攽[bān]是宋仁宗慶曆年間進士,官至中書舍人。他的詩詞清新優美,如《新晴》:“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劉攽曾與司馬光同修《資治通鑑》,任副主編,撰寫漢史部分,另有《經史新義》、《五代春秋》等史學著作多部。

這樣一個有詩歌情懷、做正經學問、經多崗位鍛鍊的官員,生活中卻從來沒正經,喜歡拿同僚的名字打趣,給那些大臣們下套、抬槓、逗哏,幽默戲謔,樂此不疲。

神宗年間,劉攽知太常禮院,與學士孫覺、孫洙交好。一次,孫洙向劉攽求書法,劉攽寫好後讓小吏給送去,孰料小吏張冠李戴,送給了孫覺。

孫洙求而未得,不免催問了一回。劉攽奇怪,不是送去了嗎?一問才知小吏把該送孫洙的送給了孫覺,此學士非彼學士。

劉攽對小吏說:“你不知道以鬍鬚區分二位孫學士嗎?”小吏回答:“都有鬍子,不好分辨。”劉攽說:“既然都有鬍子,何不以高矮胖瘦區分呢?孫覺高而胖,可稱大胡孫學士,孫洙矮而瘦,可稱小胡孫學士。”於是,大胡孫,小胡孫,就這樣在同僚間叫開了。

2.汗淋學士

還有一個酷暑天,秘閣校理王安國騎馬去上班,他體胖好出汗,一路顛簸,下馬後大汗淋漓,劉攽見狀,逗笑說:“君真所謂汗淋學士也。”

3.過目成誦

劉攽與王安石要好。一天午後,劉攽到王安石府上拜訪,王安石恰好在用餐,遂讓小吏引去書房歇息。劉攽落座後,見書桌硯臺下壓著一份文稿,好奇地取出一看,原來是王安石草擬的一篇《兵論》。劉攽記憶力強,過目成誦,這篇文章看一遍就記住了。

他突然想到:自己以庶僚拜見宰執大臣,這樣隨隨便便坐在人家書房裡不合禮數,隨即退出書房,在外面的廂房候著。

王安石吃完飯出來,見劉攽還在外面待著,便邀請他去書房坐,兩人天南海北,交談甚歡。王安石說:“先生最近有什麼大作?”劉攽回答:“近作《兵論》一篇,不過才完成草稿。”便把剛才王安石《兵論》裡的觀點和理由複述了一遍。

王安石一貫以文章推陳出新、不入流俗為傲,聽到自己的文章與劉攽的觀點一致,內心十分沮喪,好一陣沉默,然後慢慢從硯臺下取出自己的草稿,撕成粉碎。

喜歡下套的劉攽,玩笑間卻讓王安石的文集失去了這篇也許是經典傑作的《兵論》,真是害人不淺。

4.再掘一個梁山泊

劉攽與王安石雖然交情甚好,但他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是富國利民,因此,言談中往往“利”字當先,為許多清高的士大夫所鄙薄。

有人向王安石獻計說:“放掉八百里梁山泊的水用來造田,當獲利無窮。”

王安石沒意識到這是人家拿他開涮,興奮地問道:“破堤後,梁山泊的水何處可容呢?”劉攽在場,立馬接上話茬兒,一本正經地說:“在梁山泊的旁邊,再掘一個八百里泊,就可容了。”王安石聽後大笑,幡然醒悟。

5.大風起兮眉飛揚

劉攽與蘇東坡來往一生,堪稱金石之交。劉攽晚年患風疾,也就是麻風病,鬚眉脫落,鼻樑斷壞。一次,幾個好友在劉攽家聚飲,席間商定套用古人聯句相戲。

輪到蘇東坡時,他用劉邦的《大風歌》拿劉攽的病相打趣說:“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樑。”劉邦劉攽同音,而翻改的聯句既合韻律又合情境,聞者紛紛笑倒,唯獨劉攽恨悵不已。

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劉攽病故,是年67歲。蘇東坡在《記故人病》一文中說:“十月十二日夜,一鼓後,故人有得風疾者,急往視之,已不能言矣。死生陰陽之爭,其苦有甚於刀鋸木索者。餘知其不可救,默為祈死而已。嗚呼哀哉!”表達了對這位至交深切的哀痛和眷戀之情。

6.資政想吃荔枝

歷經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的韓琦,曾任資政殿大學士。在鄴地任職時,有次參加婚禮,見桌上有荔枝,伸手想拿,白席(北方民俗:操辦紅白喜事時專門招呼客人或供使雜役的人)見了,拖著長聲唱道:“資政想吃荔枝,請眾賓客同吃荔枝。”

韓琦厭惡,手伸出去又縮回來,沒想到白席又拖著長聲唱道:“資政有氣,請眾賓客放下荔枝。”韓琦聽了,不禁為之莞爾。

7.宰豬?宰相?

宋太宗時,胡旦被稱為科舉史上最自信的狀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閒居,閉門不出。

使館為某貴侯作傳,因為出身貧賤,曾以殺豬為業,史官很是為難:不寫不是實錄,而寫又犯忌諱。躊躇不定,相約向胡旦請教。

胡旦得知原委,不禁大笑:“這有何難?就說曾‘操刀以宰,示有宰天下之志’不就行了?”史官們相視而笑,無不歎服。

8.甲乙丙丁,該得第四

學者丁謂拿著詩文去拜訪王禹偁,得到王禹偁欣賞,認為其文采和才子孫何不相上下,並與韓愈、柳宗元相提並論,賦詩一首:“五百年來文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自此,丁謂便以孫何當為對手。

同年參加科舉,孫何高中狀元,丁謂名列第四,忿忿不已。宋太宗知道了此事,不無幽默地對丁謂說:“甲乙丙丁,你既姓丁,該得第四,無需抱怨!”

9.河豚贗本

著名書法家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尤善臨摹。每次借得古畫,一定臨摹一幅,然後與原畫一起拿來,讓人分辨真偽;因為分辨不清,往往拿走贗品。

楊次翁任丹陽太守時,有次米芾路過,便挽留米芾小駐。臨走時,楊次翁狡黠地說道:“今日特地為你準備了河豚羹。”結果,上桌的只是普通魚而已。米芾不解,楊次翁哈哈大笑:“此是河豚贗本。”

10.死後好是不好

南宋孝宗時右丞相兼樞密使葉衡,因事被罷相職。回家後大病一場。朋友們來看望,怕刺激葉衡,都不苟言笑。沒想到葉衡倒是隨意,忽然問道:“我就要死了,只是不知死了以後,好還是不好?”

有人回答:“想必極好。”葉衡非常驚訝,忙問:“你如何得知?”那人答道:“假如死後不好,死了的人會逃回來。現在沒有一人回來,證明死後不錯。”頓時,滿座大笑。

11.瘦金省墨

“藝術上的天才、治國上的庸才”宋徽宗,其“瘦金書”鐵畫銀鉤,歷來久負盛名。

宋朝的幽默

瘦金書

一日,徽宗讓宰相李綱欣賞自己的“瘦金書”。李綱言字體太瘦。宋徽宗道:“朕新創字體,名曰瘦金體,如果推行全國,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

在宋朝,君臣之間,士大夫之間,讀書人之間,乃至尋常百姓,幽默時常可見,堪稱空前絕後,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觀。

宋朝的幽默
宋朝的幽默宋朝的幽默
宋朝的幽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