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装得下整个世界,你就是世界

当你装得下整个世界,你就是世界

如何获得宁静,除了形而上的内心开悟,还有些形而下的具体方法。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下载信息,心灵内存太满,就会难以更新,还影响运转速度,甚至“死机”,所为何来?所以,要学会定期“清空”、“归零”,重拾宁静,重识本我。

最简单的,下班回家,放下一切俗世杂念,静坐一二十分钟。过去这是读书人必读的功课,朱熹就教其门人郭德元:“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不做此功夫,虚此一生。起初坐下,可能脑袋里还是一片混杂,也无需刻意寻找清净。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只是坐下,放空,道就在你的身边。静坐功夫,可以养心养性、养精养气,可以养神养德,养慧养诚,可以养勇养仁,可以变化气质。古来多少大事业家,尤其是大学问家、大文学家,无不致力于静坐。

短期出家,也是“归零”的好方法。

在泰国等许多东南亚国家,许多人成年后都要进行三个月到三年不等的短期出家,借此“清空”,修身养性。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在事业巅峰时期出家为僧,托钵化缘。中国白领也在试行这种方法,去年8月,两百多位城市人来到深山,在珠海普陀寺“出家”七天。

还有特立独行者,比如耶鲁大学的一位副校长,每年都有一个月定期消失,不看地图,不上网查资料,独自背包搭火车,随意去陌生城市,边走边看,边打工边生活。长期坚持,神采焕发。

人们对旧的生活会有视觉疲劳,精神疲劳,不妨走出去换一种身份生活,寻找和心灵对接的地方,过一过“万事不如无事好,净名一榻但高眠”的逍遥日子。

所谓的人生,就是吃喝拉撒。所谓的旅游,就是在旅游地点吃喝拉撒。我曾经去庐山,就在山脚下住。晚上在山脚泡温泉,白天寻友访道,去了一个月也没有时间上庐山,但并不觉得遗憾。最好的旅行,不是对新环境新趣闻感兴趣,而是心灵的游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在小小的书房,就能够游遍地球的每个角落。把相剥掉,就是这回事。

在内求的道路上,需要不急不缓,从容清静。需要慢慢放下,自己感受自知、自觉的过程。需要不断归零,开始新一轮的重生。正如印度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言:“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

当你装得下整个世界,你就是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