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维生素D和钙需要补充到什么时候?微量元素有必要补充吗?

l林尔枝


关于补充微量元素,一直以来有很多坑。比如幼儿园上学、社区儿保、孕婴店购物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让你做个微量元素检测,然后告诉你孩子缺这缺那的,不胜惶恐!



人体所需矿物质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种,其中常量元素占了70~80%左右,包括钙、镁、钾、钠、磷等7种元素;

微量元素呢?就多一点,大概有14种。包括我们常说的铁、锌、铜、硒等等。微量元素虽然数量多,但占比非常小,只占到人体不到万分之一,所以才叫微量元素。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元素,宝宝还怎么补啊?补这个,不补那个不好吧?要都补,把宝宝都补成啥了呀?

其实答案很简单:常量元素适量补,微量元素不用检测不用补。即使宝宝有缺少微量元素的症状也不补,要补也只通过饮食来调整。


有妈咪就问了,这样恐怕不好吧?事实是:挺好的!为什么,我告诉你原因:

1,1岁之前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当中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足够宝宝需要。因为母乳是服从宝宝优先的原则,也就是说宝宝少了某种营养物质,妈妈会优先供给宝宝。但前提是:保证母乳喂养不要中断,并保证每天奶量维持在至少500~600ml左右。

2,奶粉喂养的宝宝,实际上只要奶量充足,宝宝没有拒奶现象,以上元素也并不会缺少。

3,如果是早产儿、多胞胎,可以适量补充钙,其它的元素也不用补。


维生素D,是一个例外

为什么说维生素d是个例外呢?不是说母乳服从宝宝优先的原则吗?对不起,维生素D分子量太大,无法通过母乳屏障,宝宝就吸收不到了。

1、什么时候补?

宝宝出生后2周就要补充维生素d,这是必补选项!不要偷懒!

2、补到什么时候?

国内建议补到宝宝2岁,国外有些国家建议补到宝宝成年。

3、维生素d补多少呢?

足月儿每天补充400iu,如果是早产儿、多胞胎建议剂量补到800~1000。

以上应该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祝各位妈咪和宝宝健康平安!


爸爸不讲理


总算熬到孩子会走、能跑能跳了,可是担心的事情一点都没少,担心他吃不饱、睡不好、不长个;担心他交不到朋友、被别的小朋友欺负。

在这么多的担心中,有一个是几乎所有家长都非常在意的,那就是“营养剂的补充”。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钙、铁、锌、维生素……哪些不用补,哪些营养剂必要补。也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对你在照顾孩子过程中能够有一些帮助。

需要说在前面的是,下面所列举的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一些营养补充剂,所有的“推荐”与“不推荐”仅仅是针对正常健康的孩子,如果孩子存在某些疾病,医生建议补充相应的营养剂,家长也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进行补充。

钙:不建议

正常来说,如果孩子每天能够摄入足够的奶量,而且辅食或正餐也吃得很好,这些食物中的钙含量就足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无需再额外补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13~24月龄幼儿每天奶量约为500ml;2~5岁儿童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

可是,有的父母会说,我家孩子现在特别不爱喝配方粉,每天连100ml的奶都喝不到,这种情况需要补钙吗?

其实,你可以给孩子尝试喝鲜牛奶,若连鲜牛奶都拒绝,也可以喝酸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奶量上的缺失。

另外,你还要观察孩子的具体状况,如果他辅食或正餐进食量正常、体重也在稳步增长、精神状态也很好,那么也无需额外给孩子补钙。

铁:不建议

同钙一样,如果孩子饮食正常,并且你在孩子的饮食安排中也尽可能多的搭配含铁食物,比如绿叶菜、红肉、豆类等,均衡营养、多样化饮食,完全可以满足孩子对铁的需求,通常也不会出现缺铁情况, 并且,即便孩子存在轻度贫血,一般也不需要补充铁剂,通过食补就可以了。如果缺铁程度已经达到了中度及以上,就需要咨询医生,适当给孩子服用补铁剂来改善他的缺铁情况。

♥目前监测孩子是否缺铁的方法,是采手指血检验血红蛋白的含量:

6岁以下的宝宝,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10g/L,就可诊断为贫血。

具体来讲: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但高于90g/L为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60~90g/L为中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30~60g/L为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

家长一定要牢记,铁的最好来源,是含铁丰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而不是含铁的营养品。若家长盲目给孩子补充铁剂,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进食量,进而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这就得不偿失了。

锌:不建议

锌在瘦牛肉、猪肉、鱼、豆类、干果、鸡蛋、牛奶等食材中含量丰富,并且充足的动物蛋白,比如瘦肉、鱼等,还能够提高锌在我们人体内的利用率。因此,如果孩子的日常饮食种类丰富、营养均衡,基本上也不会出现缺锌的情况。

♥孩子缺锌时,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易出皮疹、情绪不稳定、味觉异常、体重下降,甚至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孩子确实出现了明显的疑似缺锌的表现,家长仍旧有必要带孩子就医,来确定是否真的缺锌,如果是,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额外给孩子补充一些补锌剂。

不过,要注意,其他微量元素,比如钙、铁等的过量摄入,也会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这就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补充任何微量元素等营养剂,很可能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DHA:不建议

很多家长认为,DHA补得越多,孩子就会越聪明。

可事实上,DHA真没这么“神奇”,它只是一种脂肪。虽然我们人体不能产生这种脂肪,但对它的需求量也不是很高,而且很多时候,大家过多给孩子补充DHA,并不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因为多出来的部分仅仅会被当做脂肪消耗掉而已,如果长期大量的补充DHA,也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反而不利于健康。

那么,不补充DHA制剂,孩子可以从哪里获得充足的DHA呢?

对于还在吃母乳或配方粉的孩子,如果每天能够吃充足的母乳或含有DHA的配方粉,以及营养丰富的辅食,就不需要再额外补充DHA了;

对于不再吃母乳或配方粉的孩子,如果每周能够吃2~3次鱼,每天能吃1个鸡蛋,也不需要额外补充DHA。

但是,对于不爱吃鱼的挑食孩子,或者家长担心深海鱼里重金属含量高而不敢让孩子吃,这时就需要通过添加DHA制剂来满足孩子对DHA的需求了。

至于DHA制剂的选择,我们建议首选藻油DHA制剂,因为相对鱼油DHA来说,藻油DHA优势明显:纯天然、植物性、抗氧化能力强、DHA含量高等等。

不过要提醒大家,在添加DHA制剂上,还是最应该遵守的原则就是听医生的医嘱,尤其是添加量的把握上。

维生素D:建议

维生素D,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在人体内的实际含量虽少,但作用很大,它能够使钙元素通过血液到达并沉积在骨骼内,促进骨骼的生长。如果孩子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法使充足的钙进入骨骼,从而导致佝偻病等疾病。可是,维生素D在母乳和日常饮食中的含量都很少,晒太阳虽然能获得维生素D,但获取量依然微乎其微,因此,即便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仍旧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需要额外补充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如果孩子还在喝配方粉,大家还需要根据配方粉中的维生素D含量,来计算需要额外补充的量。

郑重提醒:

维生素D补充剂有两种剂量单位,即微克(μg)和国际单位(IU):1微克=40国际单位。

大家在给孩子补充时,一定要谨慎,切勿过量,造成孩子维生素D中毒等严重后果。


崔玉涛育学园


先来说说比较关心的钙吧。


缺,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跟需要的量相比,少了,那才是缺了。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本)》对于 0~6 个月的宝宝,推荐每天摄入量 200 毫克钙,7~12 个月每天 250 毫克,1~3 岁每天 600 毫克。


对一岁以内的宝宝,主要的食物就是母乳 / 配方乳,母乳或配方乳中的钙(每 600 毫升中就含 200 毫克钙)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且利用的效率也更好,只要宝宝吃好喝好,就不用担心宝宝会缺钙,更不用额外补钙。


一岁以后,钙的主要来源有奶类、绿叶蔬菜、豆类等,饮食均衡,各类食物都吃,均衡饮食,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钙,还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美国儿科学会也不推荐给健康的孩子用钙片之类的补充剂来补钙。


就算宝宝偶尔喝的少,也不用担心,推荐量是综合一段时间的平均情况来看的,只要平均下来是够的,那就没什么问题。


相对补钙,婴幼儿唯一推荐靠营养补充剂来补充的维生素就是维生素 D ,母乳中的维生素 D 的含量非常少,约为 20 IU/L,就算等到宝宝日后开始添加辅食了,从日常食物中能摄取的维生素 D 含量也非常少。


维生素 D 能够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如果缺乏维生素 D ,相应地就会影响到钙的吸收,可能就会间接造成宝宝缺钙。


所以呢,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就可以开始给他补充维生素 D ,每天 400 IU,并且建议至少补充到 2 岁。


那到底怎么选呢?从 VD 的结构上来说, VD 补充剂有两种,来自植物的 VD2 和来自鱼类等动物的 VD3。选择时可以参照如下标准:

  • VD3 优于 VD2

  • 单独 VD3 滴剂,优于维生素 AD(鱼肝油);

  • 胶囊型滴剂每粒定量(400 IU),优于溶液型滴剂,且不易氧化变质。

注意:

  • 鱼肝油中含有 VA,虽说里面的 VA 的量也不至于导致 VA 中毒,但你对于不缺乏 VA 的儿童,并没有必要补充。


  • 鱼油不是 VD 补充剂,鱼油不是 VD 补充剂,鱼油不是 VD 补充剂!鱼油主要补充的是 DHA 和 EPA(多不饱和脂肪)


至于微量元素呢,要不要补充呢?


其实一般来说,只要饮食均衡、特殊情况下注意补充(比如生病时),孩子一般都不会缺微量元素:

  • 6 个月以下的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微量元素是足够的;

  • 6个月以后,及时添加营养丰富发辅食;

  • 稍大一点的孩子,不偏食,有荤有素,营养均衡。


文章参考:

婴幼儿不需要额外补钙!别再问我要不要补啦! - 丁香医生

怀疑孩子缺乏微量元素,有必要做个检查么? - 丁香医生


丁香妈妈


以往认为,宝宝出生15天以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但近年来已经更新了,不再是15天以后,而是数天以后。宝宝维生素D和钙需要补充到什么时候?微量元素有必要补充吗?

1. 如何理解“数天”以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

根据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7》,宝宝出生数天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也就是说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从第二天开始补,也可以从第三天开始。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如果不额外补充,就可能造成机体缺乏,长期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佝偻病,尤其在北方的冬季,由于天气比较冷,宝宝外出晒太阳的机会不多,在没有推荐补充维生素D的年代,儿童佝偻病高发,甚至会影响一辈子。因此,母乳喂养的宝宝,从出生数天,每天就要补充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来预佝偻病,持续补充到宝宝2岁以后,当然每天800国际单位也是安全的。

2. 奶粉喂养的宝宝是否需要补维生素D?

根据最新佝偻病全球共识,无论任何方式,1岁以内的宝宝每天都应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例如每天400国际单位。当然,婴幼儿奶粉中通常强化了维生素D,如果不额外补充,只要宝宝奶量摄入充足,缺乏维生素D的风险也不是太高,这种情况下既可以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也可以隔天补充400国际单位。对于混合喂养的宝宝,最好还是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持续补充到宝宝2岁以后,免得算来算去还是搞不清楚该补多少。

3. 微量元素需要补充吗?

所谓的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含量低于0.01%的矿物质,如铁、锌、硒、碘等,是否需要补充看是否缺乏,如果有缺乏风险就要补充,例如缺铁、缺锌等,如果长期间缺乏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而钙不是微量元素,是常量元素,通常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补钙,6个月以后如果奶量充足也不需要补钙。如果确实有缺钙风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儿童营养师刘长伟


首先需要纠正一点,正常健康的宝宝通过健康母乳喂养或合格的配方奶粉均不需要额外补钙与微量元素,2岁以内婴幼儿建议补充400 IU/d的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防止佝偻病。

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宝宝补充维生素D分为两种情况 :

1、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16》建议: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两周左右,即可开始口服维生素D,每天10µg(400 IU)。可在母乳喂养前滴入婴儿口中,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

2、配方奶粉喂养:因为婴儿配方奶粉中已经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D,所以食用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的配方奶粉的婴儿是能获得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D,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维生素D产品的选择标准

1、维生素D3(来自鱼类等动物)优于维生素D2(来自于植物)

2、单独的维生素D3要优于维生素AD(鱼肝油),过量食用维生素A会造成体内蓄积中毒。

维生素D的来源

1、维生素D3或维生素D2补充剂

2、维生素D强化食品

3、日光照射: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

适当的日光浴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维生素D,在天气好的时候,带着孩子多到户外适当活动锻炼吧!


赵冬梅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注册执业药师

/大连营养师俱乐部王兴国老师特训班四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维生素D可以补,钙、铁、锌不建议补!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推荐:婴儿生后两周至2 岁摄入维生素D 400 IU/d(10 μg/d,维生素D 1 μg = 40 IU)。

是的,在宝宝2岁之内,都要单独来补充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时,尽量采用制剂的方式,不建议用晒太阳的方式来补充维生素 D ,因为宝宝皮肤比较娇嫩,过度的紫外线辐射,会对宝宝的皮肤产生危害。

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补充了维生素D,还用补钙吗?

通常情况下,无论孩子在哪个年龄段,只要孩子的食物中有足够的奶,宝宝钙的摄入量就不会少,若补充了维生素 D ,宝宝就不会缺钙。

所以,补充了维生素D就不用再单独额外补钙了。

除了钙和维生素D还有的妈妈也犹豫,要不要补充宝宝身体内的微量元素,

我的建议是,不盲目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补充过量,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吸收,还会加重孩子肝肾负担,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若孩子体内确实缺少微量元素,建议遵循医嘱,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哦!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很多家长在婴幼儿在补钙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孩子只要一出生都应该补钙,尤其通常新生儿出院时一般医院就会直接给爸爸妈妈开上两盒伊可欣和乳钙,美其名曰是补钙,预防佝偻病,但事实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需要补钙。

新生儿每日需要摄入的钙元素约为300mg,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母亲不缺钙,宝宝每日进食正常,暂时就不需要额外补钙;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因为对牛奶钙的吸收率低,所以通常医生会建议父母在宝宝出生半个月左右可以食用鱼肝油或AD滴剂,以促进钙吸收。


但是很少有医生会告诉新手爸妈维生素AD如果补过量反而会中毒,其实更安全低成本的做法就是保证宝宝每天能晒太阳2小时以上,就根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AD。当初我家小女儿就是出生后一粒乳钙和一粒伊可欣我都没有给她吃过,但是只要天气好,我就会保证让她晒太阳超过两个小时。所以孩子从来没有却过钙,身体各方面的素质也都很好,很少生病。

当然如果父母觉得一定要吃维生素AD才放心,那也一定要在合理用量之内。建议足月宝宝生后2周开始每日400U/d至2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或多胎生后可立即补充800-1000U/d,3个月后改为400U/d。

另外,对于没有明显缺钙症状的孩子过早过量补钙,不但不会让宝宝变得更健康更高大,反而还会造成很多不良反应。尤其是导致前囟门早合,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另外会造成肾负担过重,引起肾结石等问题。

对于其它微量元素,也需要医生诊断确诊方可补充,而且即便是有所缺乏,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症状轻微的无需药补,可以通过日常饮食上多摄入携带各种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一般不会有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好妈咪修炼手记


宝宝是否需要这些营养素的补充,关键看宝宝缺不缺。

维生素D3:

正常的足月的健康宝宝,每天推荐摄入量是400IU,如果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胎每天推荐摄入800IU,三个月后每天400IU。

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当中含有的维生素D3含量极少,因此需要从宝宝出院开始每天给宝宝补充直到2岁半。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要根据奶粉中含量酌情增减。

2岁半后,根据宝宝户外活动的情况多少决定是否继续补充维生素D3.如果户外活动比较多,晒太烫多,那么可以不用补充;如果是冬天,户外活动少,那么建议继续补充。

钙:

0-6个月宝宝每天建议摄入大概200mg的钙;6-12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250mg的钙;1-3岁宝宝每天需要600mg的钙。

而母乳中含钙大约在32-35mg/100ml,奶粉中含钙量大约在50mg/100ml,因此一般0-6个月的宝宝,每天母乳和配方奶的量,那么钙的摄入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6-12个月之前,每天如果摄入大约600ml的奶,另外再额外添加一些含钙的食物,基本上钙也是不会缺乏的。

1岁之后呢,由于宝宝钙的需求一下增加比较多,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特别重视含钙食物的摄入。一般这个阶段是建议奶要摄入大约400-600ml。另外要多选择一些含钙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绿叶蔬菜、海产品等。

如果在这个阶段宝宝吃奶少,又不重视含钙食物的摄入,那么很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就获取不到足够的钙,因此就需要额外的补钙了。不过一般只要奶量达到,基本是不会缺乏的。建议在这个阶段包括以后,每天都需要喝奶。

如果有更多的育儿或孕产知识,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芝士妈妈


审核:左小霞(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宝宝维生素D一般从出生十五天开始补充400IU,一直建议补充到两岁,两岁以后补充维生素D的最有效方式是日晒,经皮肤产生的维生素D3。在春秋夏阳光充足的时候,皮肤暴露十到十五分钟就能满足儿童的需要,温馨提示:不建议隔着玻璃晒太阳!

如果冬季或者雾霾天日晒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可以补充400IU维生素D,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内脏、蛋黄等,但是总量也较少,不能满足日常需要量,所以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日晒和补充剂。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不需要补钙和微量元素,食物中钙的来源很丰富,如奶及奶制品,海产品,豆制品,深色蔬菜及坚果类。保证宝宝奶的摄入量及食物种类多样化就能保证宝宝钙的需要量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需要。




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额外补充的。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缺钙,可以去

正规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如果确诊孩子缺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钙剂和维D可以同时服用,维D能够促进钙的有效吸收。

钙在服用2~3个月后,建议去医院复查,如果不再缺钙,可以停掉钙剂,仅补充维生素D或维生素AD滴剂(二选一)即可。

至于其它的微量元素,道理是一样的,不要想当然就给孩子补,也不要轻信母婴店的推销,说的自己像后妈一样,家长要理性消费。


孩子只要正常饮食,所涉猎的食物不要太单一,再加上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宝宝一般情况下什么都不会缺的。

如果盲目给孩子补这补那,反而会造成某种微量元素过量,比如钙过量时,会影响锌和铁的吸收,同时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或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症。

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确实不宜无缘无故或自己认为缺,就给孩子吃上了,毕竟药品或保健品它不是饭也不是水果。

祝宝宝们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