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現結合 行穩致遠

 “期貨服務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四

在新時期市場競爭激烈的浪潮中,本鋼集團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嘗試、學習和靈活運用期貨衍生品工具。從場內期貨套保到基差貿易、場外期權,本鋼集團在期現結合、對沖風險的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本鋼集團地處遼寧省中部經濟帶核心區域,始建於1905年,是新中國最早恢復生產的大型鋼鐵企業,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和“共和國功勳企業”,現已發展成為員工8萬人、粗鋼產能2000萬噸的大型鋼鐵企業。在新時期市場競爭激烈的浪潮中,本鋼集團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嘗試、學習和靈活運用期貨衍生品工具,從場內期貨套保到基差貿易、場外期權,本鋼集團在期現結合、對沖風險的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鋼企低谷期,期貨團隊應運而生

本鋼集團開展期貨業務較早,在螺紋鋼、線材上市初期即開展期貨交易,但形成較為完整的期貨部門是在2016年2月。在此之前,鋼鐵行業經過了很長週期的低谷,勢必要利用金融工具來輔助企業生產和經營、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在這樣的經營理念下,本鋼集團的期貨部門應運而生。

“以前,市場價格波動週期較長。近年來,價格波動週期明顯縮短,波動幅度和頻率更大,導致鋼鐵企業利潤波動更大,企業經營風險更突出,對經營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不利於企業長期戰略性的發展。面對市場的‘無情’,我們逐步認識到,利用期貨等金融工具對沖掉市場風險很有必要。”本鋼板材銷售中心期貨貿易部負責人表示。

據他介紹,期貨部門2016年成立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理順制度和流程。“期貨操作流程都是根據現貨銷售和採購情況,結合我們期貨部門的市場研判,向領導小組提交期貨套期保值方案,由期貨領導小組在集團董事會的授權範圍內,負責套保方案審批,形成了逐級授權、逐層審批的事前風控管理制度。”

目前本鋼集團的期貨團隊共有11人,下設數據分析室、期貨交易室和風控績效室。經過2年多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分析體系、交易體系和風控評價體系。

期現結合,對沖經營風險

“對本鋼來說,經營風險主要來自於鋼材成品以及大宗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期貨團隊組建後,我們針對性地利用鐵礦石、焦煤、焦炭、熱卷、螺紋鋼期貨品種對沖相應的價格風險。”本鋼板材銷售中心期貨貿易部翟世海表示。

套保方面,翟世海介紹,根據生產經營計劃,本鋼從今年年初開始分別對板材的新1號高爐、5號高爐、6號高爐、7號高爐進行分批次的檢修,預計在8月底全部檢修完畢,檢修期間雖然自產冶金焦基本可以滿足高爐需要,但根據計劃,依據市場情況仍需擇機採購部分冶金焦備用。

“由於7月份冶金焦的現貨價格處於高位,且貨源緊缺、採購較困難,因此經與現貨部門研究分析並報期貨領導小組批准,我們買入焦炭期貨1809合約,在期貨市場構建了原料虛擬庫存。在落實冶金焦備貨貨源以及價格後,期貨上相應地進行平倉。如果現貨端無法採購到合格的資源,我們則考慮在期貨市場進行交割接貨,既降低了採購成本,又實現了原料補庫,確保高爐檢修結束後按正常計劃復產。”翟世海表示。

除場內套保之外,本鋼集團在定價方面嘗試了基差貿易的創新模式。據瞭解,以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模式是當前國際大宗商品貿易的重要定價方式之一,幫助企業鎖定成本或利潤、規避市場風險,滿足貿易雙方靈活多變的談判需求。企業可結合實際情況,擇優成為基差制定方或點價方,根據需求選擇靈活的點價期與交貨期,促進鋼鐵產業貿易模式的優化和完善。

例如,本鋼集團與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基差貿易的協議,標的產品為熱卷Q235B,貿易量5000噸。從鎖定原料價格起,本鋼即在熱卷期貨上做賣出開倉,同時雙方簽訂點價合同,點價期開啟直至提貨後15天,可分批次點價,全部點價後加權平均結算。由於本鋼在期貨端賣出保值,鎖定了生產加工利潤,而中儲公司通過多次低價位點價,也獲得了較低的採購價格,形成了供需雙贏的局面。

本鋼板材銷售中心期貨貿易部負責人介紹,通過業務開展企業對基差貿易模式有了更深、更直觀的認識,包括固定基差、浮動基差,例如在不同的基差時機下應如何開展業務,如何實現與下游企業合作共贏等。

除此之外,本鋼集團積極試水場外期權業務。據介紹,本鋼已經連續兩年參與了大商所場外期權的試點項目,參與的品種分別是鐵礦石和焦煤的場外期權。2017年,本鋼集團參與了鐵礦石場外期權,該場外期權是配合著期貨開展,期貨對應現貨端的實際採購。在2017年10月中旬,由於北方冬季天氣原因,需要對鐵礦石等大宗原燃料進行冬儲,預期在未來一個月有6%—8%的漲幅,因此在期貨上做了鐵礦石1801合約的多單,規避現貨端價格上漲風險。同時,為避免鐵礦石價格下跌的風險,公司買入平值看跌期權對期貨進行保護,並依據行情判斷,賣出了一個虛值8%的期權以降低權利金支出,將風險鎖定在一定的價差範圍內。最終,鐵礦石價格走勢與公司判斷較為一致,期權到期後,期貨多單也做相應平倉。期貨多單盈利8.6%,綜合期權和期貨後,即扣除賣出看漲期權的賠付和權利金支出,實際降低鐵礦石採購成本約15元/噸。

初嘗場外期權的甜頭後,2018年7月,本鋼集團做了第二筆場外期權,基於以下三點原因:一是人民幣匯率貶值,進口大宗原燃料價格有上漲預期;二是鋼材和焦炭的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焦煤漲幅較小,從利潤傳導角度分析,焦煤有補漲預期;三是國內安全、環保政策趨嚴,國內焦煤供給有減少預期。基於此,在焦煤品種上做了期限1個月的牛市價差期權,價差140元/噸。該筆期權於8月3日到期,扣除權利金後,預計盈利在20元/噸左右。

“之所以選擇鐵礦石和焦煤品種做場外期權,是基於鐵礦石、焦煤期貨流動性較好,大商所在場外衍生品推廣方面的力度較大,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學習和參與業務的機會。”該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