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历史上,建文帝的失踪一直是一桩悬案,坊间对他游历的故事众说纷纭。逃往西南到磁器口就是其中一种说法。他与磁器口的故事,经由历代重庆人口耳相传,逐渐成为磁器口文化的一部分,也为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再添一份神秘。

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传说建文帝往西南逃亡,被迫削发为僧来到重庆,隐修于白崖山白崖寺长达五年之久。故当地人将白崖山改名为"龙隐山",白崖寺更名为"宝轮寺"。借助建文帝的声威,宝轮寺也享誉蜀东,成为名刹,香火旺盛,信徒云集。

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据载,宝轮寺在明宣德七年(1432)和成化十一年(1475)曾进行两次大规模的修缮。这两次修缮,在大雄宝殿隐藏了一对龙。一条张口龙影射永乐皇帝,一条闭口龙影射建文帝。张口龙耀武扬威,闭口龙则无可奈何。至今大殿梁上仍保留有"大明宣德七年岁次壬子十二月九日甲戌修造"的墨书题记。

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款段久辞飞凤辇,袈裟换却衾龙袍。公卿此时归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从他留下的诗句中,我们大概可以体会到,原在万人之上的朱允炆,来到宝轮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除却曾经隐修的宝轮寺,磁器口仍存有大量与建文帝相关的传说。在磁器口正街,街边立有块石碑,名曰:深水井。井边曾立有一碑,碑文上说:"建文帝兵败南京,辗转四方直至渝州,为逃避官家搜寻曾暂避此口枯井,饥渴难耐时每有清泉涌出,后为农妇所救并投身白寺为僧,故此井得名' 生水井',也称'僧水井'"。

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磁器口素有九宫十八庙,香火最旺的寺庙数宝轮寺,道观中最热闹的是文昌宫,传说建文帝避难磁器口时曾多次拜谒文昌帝君。

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穿过文昌寨门,就可看到建文帝的塑像——一个留着胡须的老者在一位幼童的牵引下欲向前行的模样。此尊塑像为建文帝离开磁器口时的形象,人们将建文帝的塑像修建在文昌宫前。谒了建文帝,登上"文昌亭",即是当年文昌宫的屋基,楼亭的正门上写着"建文亭"三个大字。站在楼亭放眼四望,古镇街巷与白崖山上的宝轮古刹相映成趣,嘉陵江水如岁月般静静流过。

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回首楼亭之上,有两块匾额,分别写着"俯仰乾坤"与"烟波无尽"。建文帝的传说,九宫十八庙的繁华,都隐没在岁月的烟波里,唯眼前的美景,堪寻,堪留,堪恋,令过客们流连不已。

失意帝王“龙隐”磁器口,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而已?

现在,在马鞍山磁器口后街公园,百姓感其仁政儒雅,以其肖像为范塑此雕像,建文亭中建文帝郁郁而立,正视之,乃一位肃穆和尚,侧观之,恰一位雄才帝王,让人不禁猜测这位帝王传奇而神秘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