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親姥姥,後悔趕不及,家長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3件事!

​很多爸媽睡前的閒餘時間很短,但對孩子影響很大。

一位職場媽媽,因為每天上班應酬,大多每天回到家就晚上11點多,那時孩子也已經睡了。就算有時可以早一兩個小時回去,又因為各種電話忙的離不開手,也累的沒時間與孩子互動。所以,她常常與孩子的互動情形是,孩子常拿著玩具、拿著書來找媽媽,想媽媽陪他玩,卻總被媽媽委婉拒絕,至於爸爸,更是忙的長時間不回家。後來,媽媽發現“孩子現在更親姥姥.....”這位媽媽有些委屈,同樣也有些內疚,感覺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時間。

孩子更親姥姥,後悔趕不及,家長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3件事!

可能很多父母也知道,孩子嬰兒期到兒童期父母的陪伴很重要。也就是0-6歲,這個時期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有很大關係。如果6歲之前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引導,性格一旦形成,以後更難教育了。所以,父母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做3件事。

孩子更親姥姥,後悔趕不及,家長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3件事!

1、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和勤奮。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獨立洗漱、穿衣、疊被、整理玩具......等與孩子相關的基礎生活需要。

為什麼很多小孩子喜歡去模仿大人的模樣,別看他們還小,但孩子內心也認為自己是個大人,不論是收拾被子、還是疊衣服,當他們發現自己做出的效果和大人差不多時,孩子會有很大的滿足感,感覺自己也是無比的強大,這會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

但又有很多家庭,感覺孩子還小,孩子一旦模仿做某件事情時,就覺得孩子在“幫倒忙”,往往不讓孩子去做,但這反而阻止了孩子自理能力提升的機會,導致孩子動手能力變差,慢慢還養成懶惰的毛病。

孩子更親姥姥,後悔趕不及,家長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3件事!

2、親子玩耍,孩子智商發育的關鍵

睡前是很金貴的親子互動時間。

吃個晚飯後,父母要儘量抽出時間陪孩子玩耍,如:一起看繪本、玩玩具、做家庭遊戲、甚至一起跳舞唱歌也行,這些陪伴,能有效提升孩子智力的發育。

很多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一般在語言溝通方面和社交清晰上都與別的孩子差些;而從小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情商和智商都會高一些,在與其他小朋友玩耍中更會動腦、更會說。

孩子更親姥姥,後悔趕不及,家長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3件事!

3、睡前溝通,增進親子關係

睡前多關心孩子一天的變化,會給孩子帶了安全感和自信心。父母的一句“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一是孩子會感受到被父母關注,二是可以讓孩子主動敞開心扉,與父母聊一聊今天發生的事情。

每天睡前與孩子溝通,增進親子關係,同樣,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開朗。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孩子更親姥姥,後悔趕不及,家長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3件事!

不要小瞧睡前與孩子互動的環節,父母每天的引導對孩子良好的習慣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自信、勇敢的孩子與自卑、懦弱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未來定是與眾不同。

所以,0-6歲,正是孩子規則意識和行為意識的形成時期,引導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給父母帶來一點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