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民營企業利潤竟拼不過兩家央企,究竟差在哪?

“都說民企的機制比國企活、活力比國企強、負擔比國企輕,但是,盈利能力卻比國企‘差’了一大截。500家中國最強民營企業的利潤竟然拼不過兩家央企,聽起來確實有點不可思議。”財經時評人譚浩俊曾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幾年前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不等式。500家最強的民營企業的利潤總額為2179.52億元,竟不及中國移動和中石油兩家央企利潤之和2491億元。

如今,民企的盈利能力與央企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近日,央企和部分民營企業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業績,也印證了這一點。

中國最強民營企業利潤竟拼不過兩家央企,究竟差在哪?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製圖

冰火兩重天

國資委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實現利潤8877.9億元,同比增長23%。收入和利潤水平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幾家主要央企的利潤率也大幅提升。

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上半年合計共賺約817億元,日賺約4.54億元。其中,中國聯通的利潤率達到232%。

中石化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同比增長50%左右。中石油則預計淨利潤將同比增長 107% 到122% 。

與之相反,目前滬深兩市共585家民營企業披露了半年報和半年度業績快報,已披露半年度業績的民營企業上半年累計實現淨利潤僅為1030億元。

究竟差在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際剛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央企盈利能力較強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與降槓桿,企業負債率降低有關,

央企自身有一套考核指標體系,會更注重質量效應,盈利能力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也指出,降槓桿是上半年央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原因之一,企業抗風險能力在不斷增強。

國資委數據顯示,到2018年6月末,國資委重點管控的企業平均負債率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數據寶統計顯示,從負債槓桿增加情形來看,一季度民營企業總帶息負債同比增加了28%,借貸增速顯著高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同期貨幣資金規模的增速僅為12%,與負債相比增長較緩,債務風險有一定的提升,同期債務風險較去年有上升趨勢。

魏際剛認為,央企盈利能力較強的另一個原因,是央企通過兼併重組,獲得了更強的市場力量

“包括像鐵路總公司,以前作為鐵道部,現在成為企業後,也要考慮盈利渠道,進行成本效益的分析。現在中央要求央企做強做優做大,做優很重要。”魏際剛指出,“央企也面臨考核的壓力,在特定的行業、領域有長期積累的比較優勢,如果充分發揮這些優勢,不斷改進業務水平,績效,進行創新,進行業務結構調整,甚至進行兼併重組,資源整合,就會有更強的市場力量。”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翁傑明指出,隨著央企兼併重組的不斷深化,同時也推動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改革帶來的正向效應也在不斷顯現。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合併後,經營規模穩居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第一。中國遠洋海運綜合運力、幹散貨船隊、油輪船隊和雜貨特種船隊規模實現四個世界第一,集裝箱船隊規模進入全球第一梯隊。中儲糧重組中儲棉後,業務影響範圍擴展至整個大宗農產品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儲備集團。

魏際剛進一步表示,央企擁有電網,石油,電信,移動,鐵路企業等獨佔型資源,也是央企盈利較強的原因之一。但他表示,目前技術進步太快,很多顛覆技術出現會給央企帶來很大挑戰,比如鐵路也會受航空,快遞,物流企業的競爭,央企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減少,還要看企業自身能否發揮資源優勢。

以電信行業為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在電信行業一直處於壟斷地位。不過,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市場地位也面臨著挑戰。

工信部在《關於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正式商用的通告(徵求意見稿)》中指出,在中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正式商用後,將向外資企業開放。將按照WTO承諾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外資企業開放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非常歡迎外商投資企業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申請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

魏際剛認為,如果有些央企不能很好地利用獨佔型資源,不能對市場做出靈敏的反應,日積月累,由於外部市場新的進入者,包括技術進步,它的市場地位和份額也會逐步降低。所以盈利的企業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既有市場因素,自身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失敗的企業不能歸結為單一的因素,光擁有資源也未必能夠成為偉大的企業。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