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老界嶺位於五里川鎮瓦穴子村和橫澗車場村的交界地,是兩鄉鎮的分界線,也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更是過去盧氏西南山到到盧氏交通要道的必經之地。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魚塘溝的魚庫位於北陽坡村閆家莊,所謂魚庫,其實是大山角下有條暗河,山裡溶洞的水從這條暗河流出,與魚塘溝河裡的水相匯流入鸛河,每到冬季外河水溫低暗河水溫高,外河水中的魚這時遊入暗河進入山洞越冬,而到次年穀雨前後,隨著氣侯變暖,外河水溫不斷升高,而山洞裡的水溫這時比外邊低,魚這時又從山裡的暗河遊出,這條暗河裡的溶洞就象一個魚庫。

每到穀雨前後的晚上,人們都會拿上竹籃到這撈魚,直到上世際六七十年代,這個自然景觀逐漸消失了。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加上地勢險要,老界嶺古道在整個二0九國道段,都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當年交通尚不發達之時,這條官道就很熱鬧。南來的,北往的,人歡馬嘶,絡繹不絕。有跑長路的,有走短路的。跑長路的,大部分是做買賣的客商。商,有大有小。小商,肩挑擔子,把一肩生活全部裝進籮筐裡,顫悠悠來,顫悠悠去。挑風挑雨,挑星挑月,挑幸福挑艱辛,全靠了三條腿和兩隻肩膀。

生於盧氏縣五里川的我國教育家、散文家、翻譯家曹靖華老先生,當年就是從這條古道上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縱貫盧氏縣境的盧西(盧氏縣城至南陽西平)公路,修築於民國31年(1942年),亦系河南省國民政府投資,由當時駐盧之獨立第五旅承包修建。該路起自盧氏縣城,自崗臺南渡洛河,沿洛河南岸西上,至橫澗河口南折,沿河谷抵橫澗,經七寸街、車場,翻越熊耳山之老界嶺,經瓦穴子出魚塘溝口,再經杜家店、朱陽關、花園口進入西平。時值戰亂時期,民國政府財政拮据,投資額很小,故該路系簡易公路,修築質量極低,路窄彎急,不堪使用,僅1943年冬至次年春,河南省國民政府及軍隊逃往西時走過一次之外,遂廢棄不用。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知道瓦穴子這個地名還是緣由我一個要好朋友的扶貧之路,我們閒時小聚經常聽到他介紹這個村的村容村貌,民俗風情,那時我就有了一定要去瓦穴子看看的想法,偶爾的一次說走就走隨心走,“誤打誤撞”到了耳熟依久的“瓦穴子”,上圖是瓦穴子學校,現在是村委會所地,也是過去寺院改造的。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這是位於魚塘溝古道、現在二0九國道邊山崖上的一處景觀,人稱石毬。

傳說過去石毬下邊的路旁開一飯店,而這石毬上流油,無論每天客人多少,流出的油剛好夠吃,不多不少。時間長了,店主想讓油流的多些,就用竹籤通那石毬上的孔,結果一通,油反而一滴也不流了。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重修後的二0九國道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這彎多圓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盧氏最美的扶貧路‘瓦穴子’‘魚塘溝’‘老界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