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許多人包括深圳的當地人,說到深圳,都以為它是一個從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只有短短三十幾年歷史的年輕城市,其實錯了!深圳是一個有著173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你不相信?今天小編就帶你去看看。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位於今天深圳市南山區的新安古城(又名南頭古城),始建於晉代,距今已有1730 餘年的悠久歷史,明清兩代曾經是深港澳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管轄著包括今天的深圳、珠海、中山、東莞、香港和澳門等廣大地區。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劃出南海郡的東、南部,設立東官郡,轄寶安(包括現在的深圳、香港、東莞部分、番禺南部、中山市、珠海市、澳門等地區)、興寧、海豐、安懷(今東莞)、海安(今惠豐)、欣樂(今惠州)等六縣,郡治就在現在的南頭古城一帶,這是深圳城市歷史的開端。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今日我們所見的南頭古城,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廣州左衛千戶崔皓在原舊城址上修建的“東莞守禦千戶所城”。 該城城基是用黃泥砂土堆築的,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四周有濠溝圍繞。城址範圍東西最長距離為680米,南北最寬處為500米。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近年來,深圳對新安古城開展了修復工作,目前已修復新安古城牌樓、南城門、縣衙、新安監獄、海防公署、東莞會館、關帝廟、文天祥祠、接官廳、聚秀樓、義利押當鋪、陶米公錢莊等十餘處歷史遺址,使其目前深圳最具規模的歷史文物旅遊景。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新安古城南城門。該城門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底寬10米,高4米半,拱形城門上有一塊長方形石塊,上用小篆陰刻“寧南”二字。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文天祥祠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是文天祥之弟文壁的後裔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信國公”是文天祥的封號。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南頭關帝廟位於新安古城南門外東側。創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為參將張萬紀建,原存建築物為三開間二進深帶敞蓬結構,包括前殿、敞蓬、後殿。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東莞會館又稱“寶安公所”。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是清代東莞商人在新安縣設立的商會會所。建築面積53平方米,內仍保存有修建“寶安公所”時立的4塊石碑。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海防公署,相當於今日之“海軍司令部”,據《新安縣誌·海防》載:南頭寨轄今深圳、香港一帶六處防地。明萬曆19年,有戰船112只,駐軍2000餘人,被稱為“虎門之外衙,省會之屏藩”。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聚秀樓就是當時的妓院,現在只剩下一座門樓。(文/吳波 圖/選自網絡)

被冷落的一個曾管轄香港澳門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的小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