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工种在城市无可替代。

深藏功与名!即使你从未听说过他们,也没了解过他们在做什么,但他们一直在用双手,温暖我们的生活。

小工种,大本事,杭州人社君带您领略“神秘”人物---水管听漏工的工作现场,领教他们身上不同凡响的技能。

下午3点,阳光刺眼。李文炳和他的“10年老搭档”刘国平又一次出发了。目的地,新坝小区。

在这之前,有居民反映小区半夜自来水小。作为杭州为数不多的水管听漏工,李文炳和刘国平要做的事,就是用耳朵来判断地下的自来水管有没有漏水。

一到小区门口,李文炳戴上听音仪,刘国平带上听漏棒,两人分工合作,开始忙碌。有居民骑着电动车经过,不免嘀咕一句:这是在做啥呀?有居民还好奇地跟了一段,想一探究竟。

李文炳已经习以为常。“在很多年前,我们半夜去小区听漏,还有人以为我们是小偷,‘哇啦’一盆水就倒下来了。”李文炳说,“现在不会了,就算有疑问,顶多也就吼一声‘干什么呢’。不过我们也尽量白天去小区检漏,晚上去一些公共场所,这样更方便些。”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作为杭州为数不多的专业听漏工之一

李文炳(左)和刘国平已经搭档十年

“听漏”到底是做啥?

“听漏”有一套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程序。

先来说说听音仪,这个和老式收音机差不多大的设备,连着拾音器和耳机。拎着拾音器,两步一听,地底下的声音,经过听音仪放大好几百倍,继而再通过耳机传到耳朵里。

接下来就是考验听漏工本领的时候了。耳机里传出的声音很杂,汽车轮胎摩擦的声音、电缆的声音、无线电广播的声音……一律都能听到。要在这一堆声音中听出水管漏水的声音,很不简单。

李文炳说,大口径管道上口漏水,声音比较清脆,是最容易辨认的,但这种情况不常见。大口径管道下口漏水,覆土超过1米,声音“发闷”,遇到这种情况,要寻找到准确的漏水点相对复杂。不过最复杂的还是漏水时间较长的管道,漏水点已经在水里冲了很久,很难辨别。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李文炳正在用听音仪现场听漏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听音仪

再来说说听漏棒,这根直径不超过1厘米、长1.5米的实心钢杆,也是听漏的重要工具。听漏棒的一头长着一个“耳机”,里面有薄片,听漏棒探进阀门井,就能根据声音判断有没有漏水。

李文炳和刘国平总是交替工作的,因为听久了耳朵会不舒服。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刘国平正在用听漏棒现场听漏

在市水务集团城南公司,像李文炳这样的听漏工,共有4人,两人一组,值班和日常听漏交替着干。

在日常听漏的日子里,李文炳平均每天都要“听”上5公里,晚上9点出门,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12点才能收工。

最长一次听了近4天

“听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李文炳的印象中,最长一次,足足“听”了近4天。

在对艮山西路高速公路下口进行例行检查时,李文炳打开了一个电缆井盖,发现有一小股清水正在流出来。

水量不大,但经过测试,判定这是自来水。漏点没法一下子准确找到,再加上道路上车流量大,噪音明显,李文炳不得不选择深夜再去“听漏”。

凌晨,李文炳再度出现在了电缆井盖附近,但周边听了一圈后,依旧没捕捉到漏水的声音。

第三天,李文炳选择了用原始的方法来寻找。先用管线仪进行管道定位,再电钻打洞,用听音棒进行听漏。终于,在将近第四天的时候,漏点被逮到了。

果不其然,是情况最复杂的大口径管道下口漏水。“如果不及时抢修,一旦水管爆裂,路面就会形成大洞,可麻烦了。”李文炳说。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凭借一双“金耳朵”

去年,李文炳被认定为“杭州市首席技师”

不过,近两年,这样长时间的听漏几率慢慢低了。以前很多大口径管道都是铸铁管、水泥管等,现在很多都是用球墨铸铁做成的,抗压能力好多了。

不仅如此,检漏设备也变得多起来。尽管如此,李文炳说,设备再先进,还是需要人来定位,短时间设备不可能替代人,但设备不断改进,可以让操作人的准入门槛变低,这点倒是不错的。

杭州只有12个人还在专业做这事

凭借一双“金耳朵”,去年,李文炳被认定为“杭州市首席技师”。

从业28年以来,他一共带了20多个徒弟。他说,这个行业没有教科书可参照,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在市水务集团,像李文炳一样的专业听漏工,一共有12个

“真正出师独立操作,起码得两年,一般人熬不过去。”李文炳遇到一些前来尝试的年轻人,做了一年半载,实在等不起,就辞职了。

工作环境艰苦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入行的原因。夏天,市民用水需求量大,水厂出水量的上升,使得水管的压力变大,水管漏水的可能性增加;冬天,气温过低,也会导致水管漏水几率增加。而对听漏工来说,无论严寒酷暑,一有疑似漏水的消息传来,就得立刻行动,半点耽误不得。

目前,在市水务集团,像李文炳一样的专业听漏工,一共有12个。年龄最大的,马上就要面临退休,年龄最小的,仅有22岁。

看到有年轻人愿意加入到这一队伍来,李文炳由衷地高兴。他领衔的李文炳管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是希望通过“传帮带”,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如果觉得棒棒哒

↓ 请继续关注、推介“人社君”吧 ↓

用耳朵为城市“站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