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爲何不回家?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生活在城市,每天都是冷暖人間;

身處慾望都市,甭管是時尚麗人還是販夫走卒;

要麼低聲下氣、曲意逢迎,苦辣之中看盡世間百態;

要麼高聲喧鬧、低聲鼾息,紙薄命中刻畫人間景象;

與其,抱怨房價太高、怨恨房租暴漲,咒罵房東與中介成為喂不飽的德古拉;

不如,就讓他們把血肉吸乾、讓骨頭成渣,帶著仇恨最終看著他們毀滅崩塌。

高房價已讓人望其項背,漲房租緊接著又來撩人,城市這麼大,哪裡能容身。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大城市生活多年,工作多年,同事變成親人,親人變成同事,回家減少,聯繫減少,就連手機通訊錄常聯繫的人都是工作中的交集;

白天,西裝革履、油頭粉面,大談項目融資,創業發家;

夜晚,拖著疲憊的身軀,脫掉充滿腳汗的鞋子,累的一句話都不想說。

一日又一日,重複著“小時代”的光鮮亮麗,重複著曾經的豪言壯語,重複著買個大房子的慷慨言辭,卻是囊中羞澀連外賣沙拉都捨不得點的青年油膩。

你還在堅持,但所謂堅持不過是給自尊一個臺階;

灰心喪氣之餘,你也告訴朋友,與其在大城市當開發商和中介的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茬,還不如早點回老家考個公務員來的實在;然後你轉身跟同事抱怨,靠家鄉那點工資下輩子也買不起房。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然後,你依舊每日唯唯諾諾,生怕把稅前8K的工作丟掉,拼命加班,不求賞識但求心安,住在每月合租2K的次臥,擦的窗明几淨,收拾的乾淨整潔,倒愣是把日子活成電視劇中的小資生活。

再然後,西餐廳和電影院是週末約會必去之處,書城裡輕輕嘬著星巴克,一頁一頁將內心浮躁洗成了鉛華,豪華酒店的下午茶非常適合擺拍,襯托一下你剛剛分十二期買的Gucci限量款皮包。

同事覺得,你一定比他掙得多,鄉親對你紙醉金迷得生活羨慕不已。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嗨過之後你回到家,刷了刷頭條,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北京月均租金已升至近5000元,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租金環比上漲,漲幅分別為2.4%,2.1%,3.1%,特別是北京五、六環的房子,大多都是500、1000的蹭蹭上漲。

而天通苑原來預期售價7500每月的房子,愣是讓蛋殼跟自如在哄搶中抬高到了一萬多。

也不知是誰,在你剛到大城市的時候告訴你,年輕人要有理想和抱負,麵包和房子終究會有的。

房東發來信息,下個月開始房價漲了200塊,你冷哼一聲,咬牙切齒咒罵資本家都是吸血鬼!然後看著剛搬進的新窩,新鮮感還沒結束,厭惡感已然升起。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可是,你就真的差這200塊?多這200塊你過得能有多幸福?多交了這200房租你就要離開北上廣?結束夢想,結束北漂?

不,選擇往往是妥協,軟肋源於不平等,繼續搬磚,爭取不要砸到自己的腳。

現在看看,麵包是有了,房子卻不一定有。

說到這,不禁想起,前些天網上火爆的北京華為公積金下調。

某員工因為一個月“相當於降薪”2000元,在網上聲討公司的“葛朗臺”行為,並號召大家“千萬不要來北京華為”、“沒法幹了”。

網上抱怨,動動嘴皮子,敲敲鍵盤發洩,換不來公積金提升,換不來新的滿意崗位。

可是這真的只是華為的問題?調整公積金是公司的決定,也沒有違規操作,員工如果覺得不合理大可以離職另謀高就,可他為什麼不走?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不妨來算筆賬:

公積金的標準從12%降到了5%,每個月的公積金賬戶能少2000元,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這意味著,他的月收入至少在兩萬八以上。

月收入近3萬,年薪近36萬,加上各種津貼補助績效年終獎,年收入近50萬!

為了每月2000元的薪資變動,在人近中年、大齡已婚已育的背景下,作為家中的頂樑柱,離開華為,再去找個比50萬多的工作重新開始?怕還是狠不下心來。

有人說,萬科翡翠書院180平米的四居長租公寓,10年租金264萬,這就是活生生的吸血案例。

可萬科翡翠書院2020年交房,這個報價是2年後的水平!精裝交房,租期十年,且十年租金不漲價,租不起還能貸款,租滿70年還可以獲得產權,按照當前北京租賃市場的走勢,這個價格離譜嗎?

數據顯示,萬科拿這兩塊地的總價是109億,建安成本、人力成本、資金成本、70年的持有成本,加起來已經約50億,使得項目的總投入在160億左右。即使按照滿租的情況來計算,上述價格帶來的NOI(淨運營收益)回報率也不到3%。

當然,這個項目對未來的租賃市場價值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價格經過仔細測算,未來5-10年的租金,可能會達到一個比較誇張的程度,可能會是現在的2-3倍。

更何況,以現如今北京房租與房價的比例來看,那北京的房租真的是太低太低了!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目前北京市的二手房均價在6萬多。這就意味著,如果想在在北京購置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普通住宅,至少需要花費600萬左右。而北京2018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079元,也就是說在北京辛苦打拼的上班族1年的收入只夠買一平米!如果是夫妻兩人同時在北京打拼,要買一套入門級別的房子,也需要不吃不喝50年!多麼可怕的數字!

通常來說,30%是房租收入比的“黃金分割”點。也就是說,如果房租超過收入的百30%,其他消費的空間就會被大大壓縮,生活幸福感就會明顯下降。這樣看來,就算選擇合租,年輕人們也未必能夠進入幸福的及格線——更何況,合租本身,就在拉低幸福感。

而根據媒體報道,四個一線城市房價高企,但是租金回報率卻是最低的,北京為1.37%,深圳為1.38%、上海為1.48%,廣州為1.69%。要知道1%的租金回報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購房者想要收回成本需要100年,這已經超過了70年的住宅土地使用年限。這還沒有算貸款的利息成本。

所以相對於房價,北上廣的房租真的是太便宜了,而不是太貴了!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時間節點拉回到今年三月,各大城市的房租在悄然無息之中快速飛漲,沒有一絲絲準備,要麼接受,要麼捲鋪蓋。

有人說,房租上漲是市場結果,市場的問題就應該交給市場自己去解決。但是大家的居住問題,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市場問題。

北上廣的大城市,有超過一半需要租房,而大多數人在房東和品牌公寓面前,基本沒有議價能力。北漂的感覺,就是一次次為了別人而搬,那一次不是為租金髮愁,為押金和房東爭執。

連大城市的房租都付不起,你為何不回家?

這些年來,忙碌不停,終不過是在城市裡模糊縮影,依然說不出何時才能留下來,也不知何時才能頭也不回的離開。

再不買房我們就老了,再不買房留在城市幹嘛?

驚覺這些年來,彷彿一場大夢,除了臉上的周圍和身上的贅肉,什麼都沒改變。

這個房市,不過是這樣;這個社會,也是如此。

最終,房租耗光了我們的首期,也耗盡了我們留在城市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