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將於8月底運行

成都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将于8月底运行

汙水處理廠上方環境優美

成都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将于8月底运行

位於地下的汙水處理廠正安靜地運行

“這裡簡直太美了,有綠道、小橋、綠地,儼然鬧市中的小公園。”8月24日,從青島來蓉遊玩的陳雲莉和家人在鹿溪智谷下游綠道的一條河涌旁自拍,她和家人被這裡的噴泉、草木和鮮花所吸引。“其實,這裡是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一個出水口。”若非該汙水處理廠的建造和運營方成都興天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成軍在旁邊介紹,陳雲莉和家人不會發現,公園底下藏著一個巨大的汙水處理系統。

“面積達55平方公里、服務成都科學城片區和中央商務區、具備5萬噸/天處理能力的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將於本月底運行。”據劉成軍介紹,此工程目前已經形成了綿延4公里的生態綠廊(該綠廊全面建成後將長達11公里),不但可以緩解新區建設的生態環境壓力,還可以提升興隆湖入湖水質,塑造出“水暢、湖清、岸綠、景美”的成都科學城,為成都科學城生態保護提供良好的配套保障。

高顏值

地面設計成園林式公園 地下汙水處理全自動化

“除了地面嘩啦啦的流水聲,隱藏在鹿溪智谷下游綠道的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白天晚上都沒有噪音。”住在附近的市民張文建與記者分享了他的真實感受。綠道、汙水處理,幾乎沒有人能將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到一起。然而,在天府新區,這兩者和諧地共存在一個空間,地面是活水公園,地下是汙水處理廠,出水口則成為城市生態景觀。“我們這個汙水處理廠以‘環境友好、土地集約、資源利用’為建設理念,有效解決了新區的汙水處理問題,更華麗變身為綠道,為新區人民帶來了生活美感。”劉成軍介紹,具備應急避難和洩洪功能的該汙水處理廠智能先進,廠內不見“汙”,不聞“臭”,一流的處理水平讓整個工作區乾淨整潔,處理後的再生水清亮潔淨,潺潺流出,孕育公園。

為一探究竟,記者跟隨劉成軍從公園進入負一層的操作檢修層,見識了這座地下汙水處理廠把“黑水”淨化為清水的全過程。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型機器林立,乾淨整齊,聞不到異味,見不到汙物。現場沒有一絲雜音,機器運轉十分安靜,廢氣排放則是國內現行的最高標準。“汙水廠把主要處理構築物佈置在地下,地面設計為綠化和園林式公園,就是為了使城市生態景觀與汙水處理構築物融為一體。負一層的汙水預處理操作間和汙泥處理區乾淨整潔,透過格柵玻璃,可以看到滾滾而來的黑臭水體,從曝氣沉砂池到生化池,進行泥水分離,然後再經過產水泵經紫外線消毒後排往地面的整個流程。

不僅廠區的機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全過程自動控制,監控室裡的大屏幕還將廠區每個角落、每部機器一覽無遺,“廠區設有兩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現場監控,每一個處理數據都清晰準確地出現在屏幕上,一旦發生任何故障,系統將準確定位報警。”劉成軍說。

有實力

每天提供1萬噸高品質再生水 還是中小學生環境教育基地

據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汙水處理廠採用“MBR+臭氧活性炭”工藝,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類IV類標準,優於《城市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A標準;在再生水回用方面,高品質再生水規模將達到1萬噸/天,並通過綜合管廊再生水專用管道,用於成都科學城公建、市政用水;尾氣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優於國內同類型汙水廠。同時,項目採用了BIM技術、建築工業化技術等多種先進技術,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因為這個汙水處理廠是全地埋式,所以我們在其地面專門設計建設全開放式活水公園的同時,還建成了一個永久性中小學生環境教育基地,並配套建設了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車位數496個的地下停車場。”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國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裡不但可以為新區市民提供一個休閒遊玩的好去處,還將成為成都科學城重要的生態環境節點。

“汙水處理廠一期每年將為鹿溪河提供生態補水約1400萬方,還可以為科學城提供高品質再生水約360萬立方米,改善科學城的生態水環境。”據成都興天水環境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汙水處理廠的出水全部回用,其中1萬噸/天將成為高品質再生水,經綜合管廊輸送到科學城用於公建清洗、道路沖洗、綠化澆灑等。其餘作為普通再生水,為鹿溪河生態溼地提供景觀及生態補水。“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一期一階段(5萬噸/天)的投運,將大大降低汙染物排放負荷,COD和NH3-N年減排量可分別達到6752.5噸和611.4噸,對削減區域水環境汙染物總量作用明顯。”成都興天水環境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待將來該汙水處理廠一期二階段全部投運後(10萬噸/天),其汙染物減排量將翻倍,減排作用更為顯著。”本報記者 王李科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