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戰以禮」的宋襄公,是君子之行還是婦人之仁?

宋襄公同樣是“春秋五霸”之一,只是這個春秋霸主的名號有點水分,因為宋襄公並未在事實上稱霸春秋諸侯,只是後世世人尊崇的,小編對宋襄公的感情也比較矛盾,他身上既有貴族諸侯身上對“禮”的尊崇,又帶有禮樂開始崩壞的時代特徵。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小編這麼說,且跟著小編細細看來。

一、春秋傳統

自周公制禮以來,“以禮治國”便在中原大地推崇開來。實時國人只知明謀,做事講求合乎禮儀規範。陰謀並未抬頭,成為中所接受的行事規則。包括打戰,什麼埋伏,設計是不存在的,眾人所行的打仗方式就是,大家找一個寬闊的地方,商量好打仗的時間,到時間了開打,有一方敗了另一方也不會追著不放,及時鳴鑼收兵。與其說是打仗,倒更像是一場軍事競技。

“約戰以禮”的宋襄公,是君子之行還是婦人之仁?

等到了後來,周朝式微,周天子不在受到眾諸侯的尊敬與愛戴,野心家才開始生長。齊桓公算是開了個頭,稱霸諸侯。也使得各諸侯紛紛摩拳擦掌,想要成為第二個齊桓公,號令諸侯。其中就包括宋襄公。

二、宋襄公其人

宋襄公名茲甫,是宋桓公的次子,母親是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衛昭伯和宣姜之女,小編之前介紹給宣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因此,遵從春秋時期“立嫡不立長”的原則,被立為太子。

但宋襄公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居然懇求宋桓公,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目夷聽後自然不肯接受,畢竟這根本不合禮制。而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目夷只能逃到了衛國。小編認為從這裡至少可以看出宋襄公是個很樂意包裝自己的人。

“約戰以禮”的宋襄公,是君子之行還是婦人之仁?

宋桓公剛死不久,齊桓公就約各路諸侯王在葵丘結盟,宋襄公去了。甚至接受了齊桓公的委託,照應齊國太子昭。而宋桓公確實如其對齊桓公的承諾,在齊國諸公子爭奪齊侯之位時,聯合了幾個小國出兵齊國,把公子無虧與豎刁殺了,趕走了易牙,迎接公子昭回國當上了國君,是為齊孝公。宋襄公也因此在諸侯中聲明震起。

三、泓水之戰

真正讓宋襄公為世人所爭議的就是泓水之戰。其時齊桓公死去,春秋霸主地位空缺,宋襄公與楚國爭霸,圖謀霸主之位。宋襄公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

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能大將支援,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相遇。

“約戰以禮”的宋襄公,是君子之行還是婦人之仁?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 宋襄公認為自己是仁義之師,不能趁人家渡河攻打楚軍,等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佈陣,宋襄公又要等他們列好陣的在打。而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

宋國損兵折將嚴重,軍隊的人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趁敵人沒準備時攻打,宋襄公卻說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失敗以後,撤退到宋國襄邑的行宮裡養傷。半年後宋襄公傷痛發作,不治而死。

所以對於宋襄公人們一直對他爭議不斷,很多史書肯定了宋襄公的做法,很多君子也認為他值得讚揚,因為在禮義缺失之時,宋襄公卻依然秉持禮讓精神。但後世也有很多人認為宋襄公婦人之仁,好名無實,更甚至毛主席評價其“蠢豬式的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