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產存儲芯的「零」 紫光趙偉國:長江存儲明年量產64層內存

打破國產存儲芯的“零” 紫光趙偉國:長江存儲明年量產64層內存

繼2017年5月言辭犀利地抨擊了高通在華投資企業瓴盛科技後,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又“懟”上了高通。趙偉國稱“紫光在芯片上賺了點小錢,高通就很不喜歡”,“ 其實外國的芯片巨頭應該更有遠見一些,中國的情況非常複雜,跨國企業在集成電路領域應該給中國企業一口飯吃”。他在言詞批評的同時,高通總裁Cristiano Amon也在現場。

此外,趙偉國還透露,紫光將在在今年底量產32層64Gb的存儲器,在明年會量產64層128Gb的存儲器,並同步研發128層256Gb的存儲器。

打破國產存儲芯的“零” 紫光趙偉國:長江存儲明年量產64層內存

64層3D NAND:實現國產存儲芯片零的突破

紫光旗下長江存儲(YMTC)主要聚焦3D NAND閃存產品的研發和製造,目前由長江存儲自主研發的14nm製程,32層64Gb 3D NAND閃存芯片是中國距離世界水平最近的一顆存儲芯片。

雖然相較於三星、東芝/西部數據、美光、SK海力士等國際大廠在2019年量產96層3D NAND,紫光量產64層3D NAND落後一個技術等級,但彌補了中國在NAND Flash芯片自主研發領域的空白,這是國產存儲芯片的里程碑之作。

另外,長江存儲發佈了突破性技術—Xtacking,使得產品開發時間縮短三個月,生產週期可縮短20%,NAND I/O速度大幅提升到3.0Gbps,比傳統3D NAND擁有更高的存儲密度。

同時,紫光存儲在2018年閃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上向全球發佈了企業級NVMe 產品P8160、P8130、企業級SATA SSD產品S6110、消費類NVMe SSD產品P5120、渠道SATA SSD產品S100、渠道NVMe SSD產品P100、嵌入式產品eMMC、UFS全系產品,滿足大數據和本土市場存儲需求。

打破國產存儲芯的“零” 紫光趙偉國:長江存儲明年量產64層內存

紫光存儲的大棋局

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15年,國內半導體存儲器的市場規模2842.7 億人民幣,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4.1%,而中國目前存儲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在企業級存儲、消費級存儲容量快速提升等因素驅動下,未來 5 年以上將保持超高成長性。

面對如此龐大的存儲器需求市場,紫光開始了其半導體存儲器領域的自主研發之路。

早在2013年,紫光就通過收購展訊、銳迪科來進行自己在半導體產業的佈局。從此紫光的“買買買”一發不可收拾。然而紫光在存儲領域的動作,遠沒有像之前那樣輕鬆。

2015年,在試圖收購美光的企圖被美國政府禁止後,紫光豪擲38億美元收購西部數據15%股權,進而由西部數據出面,繞過美國政府的管制,以190億美元收購閃迪。然而,這項交易最後還是由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介入審查而折戟。

在國際併購案上的鎩羽而歸,並沒有讓紫光死心,紫光轉身選擇與國內企業聯手的方式,進軍存儲產業。

2016年7月,紫光收購武漢新芯的大部分股權,並註冊成立了全新的長江存儲,將武漢新芯變成其全資子公司;

2016年9月,紫光與西部數據成立合資公司紫光西數,佈局存儲器下游應用的大數據存儲;

2016年11月,紫光與臺灣地區主要封測廠南茂合作,入股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進入封測領域,存儲佈局取得實質進展;

2017年8月,紫光存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產品包括移動存儲器、企業級固態硬盤(SSD)、消費級SSD、存儲控制器芯片等;

2017年底,紫光集團收購矽品科技(蘇州)有限公司30%股權,進一步加強封測能力;同時,注資光寶科技蘇州子公司,獲得55%股權,發展包括固態硬盤在內的存儲產品製造能力。

2017年底,紫光入股光寶蘇州子公司蘇州光建,實現SSD產品銷售、市場端的佈局。

2017年底,紫光與光寶集團聯合宣佈共同出資1億美元成立一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聚焦存儲市場。後者作為深耕SSD市場十數年的供應商,勢必會給紫光的SSD產品帶來好的指導。

目前,紫光的武漢存儲芯片工廠(長江存儲)建設順利,3D NAND研發取得突破進展;總投資460億美元的南京、成都存儲芯片工廠即將開工建設;上海宏茂的存儲芯片封測項目已在進行中;蘇州SSD工廠已開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