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三櫻椒—玉米間作套種技術

大蒜—三櫻椒—玉米間作套種技術

該模式一般 667m 2 產大蒜 1250 公斤、三櫻椒 275 公斤,玉米 200 公斤,合計每畝產值約 8000元左右。

一、優點

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增加複種指數,提高土地的綜合經濟效益。玉米是喜光喜溫喜肥作物,而三櫻椒雖是喜溫喜光作物,但不喜強光和高溫,玉米和三櫻椒套種可以實現高、低杆作物優勢互補,充分發揮高杆作物的邊行優勢;同時玉米可以為三櫻椒遮一部分光,降低夏季田間溫度、改善小氣候,減輕三櫻椒“三落”(落葉、落花、落果)現象和日灼病,從而有利於提高三櫻椒單株產量。可以錯開農時,有利於解決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爭地的矛盾。

二、套種模式

大蒜收貨後移栽三櫻椒,三櫻椒株距 20cm;然後在1.6m 帶中間點一行玉米,玉米一穴點 3 棵,株距 80—100cm。

三、栽培技術及管理

(一)大蒜地膜栽培

1、施足基肥,整地做畦。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時,一般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 4000 公斤,專用複合肥 50—60 公斤,耕透耙勻後平整做畦。生產中多采用平畦栽培,一般畦長10—15 米、寬 1.3—1.4 米,畦埂底部寬 30 釐米。

2、種瓣的選擇與處理。宜選用高產、抗病、早熟的優良大蒜品種,如中牟大蒜、金鄉大蒜等。選擇瓣大、色鮮、無傷無爛、無病蟲害、未脫皮的蒜瓣作種瓣。將蒜瓣按大小分級後分畦播種,以便植株生長整齊。播種前,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浸種,每 100 公斤藥液浸泡 100 公斤種瓣,浸種 24 小時後撈出,晾乾表面水分後立即播種。

3、播種覆膜。在豫東地區,大蒜覆膜栽培的適期為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播種時,先按 20 釐米行距開溝(深 8—10 釐米),然後按株距 8—10 釐米點播,播深 3—5 釐米,要求播種溝深淺一致,覆土薄厚一致。擺蒜時,蒜瓣背腹連線與播種行方向應垂直以使苗齊、苗壯。

播種結束即可澆水,待水完全滲水後噴灑除草劑,一般每畝用 44%戊·氧·乙草胺乳油(二甲戊靈 10%,乙氧氟草醚 4%,乙草胺 30%)150—200 克,兌水 50 公斤進行土壤處理。噴藥後隨即覆膜。

4、肥水管理。蒜苗出土後,即可劃破薄膜將苗引出。由於覆膜栽培前底肥施入充足,因而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澆水。 翌春幼苗返青後澆足水,同時每畝追施尿素 10 公斤。清明節前後,蒜株易出現葉片黃尖現象,應及時澆水,同時每畝追施尿素 7.5—10.0 公斤,採苔後一般不再追肥,以免莖葉徒長,使蒜頭晚熟且不耐貯藏。蒜頭膨大期氣溫較高,水分蒸發快,應及時灌水;收穫前 5—7 天停止灌水,以增強蒜頭耐儲性。

5、及時收穫。當蒜薹露出葉口 7—10 釐米,尖端打彎,花苞變白時,為採苔適期。覆膜大蒜成熟期一般比露地栽培早 15 天左右,應注意及時收穫。一般來說,商品幹蒜的收穫適時期為採苔後 20 天左右,在植株頂葉枯黃、假莖鬆軟時,即可收穫。

(二)三櫻椒的移栽及田間管理

1、搶時移栽。三櫻椒應在 3 月上中旬育苗,宜選用高產、優質、抗性強的品種,如子彈頭、三鷹八號、山裡紅系列、豔紅系列等,注意培育壯苗。大蒜收穫後搶時移栽,每畝施入硫酸鉀型複合肥 15—20 公斤作為定植肥,定植行距 20釐米、株距 23 釐米。

2、及時中耕。三櫻椒定植成活後及時淺鋤 1 次,以後在每次澆水或下雨後均需及時中耕。初果期可結合中耕進行培土,田間封壟後停止中耕。

3、適時摘心。摘心是簇生型三櫻椒高產栽培的重要措施。摘心應及早進行。一般在頂端出現花蕾時及時將頂部分枝和花蕾摘除。

4、水肥管理。一般每畝追尿素 10—15 公斤作提苗肥,封壟前施三櫻椒專用複合肥 30—40 公斤,遇旱要及時澆水,但忌大水漫灌,雨後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5、病蟲害防治。防治真菌性病害時,如炭疽病、疫病等,可噴施 48%甲霜靈猛鋅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防治細菌性病害,如瘡痂病、軟腐病等,可用 72%農用鏈黴素 4000 倍液或 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 1000 倍液噴灑。在病毒病發前及發病初期,可噴灑植病靈乳劑 800 倍液或病毒 A 可溼性粉劑 400 倍液防治,7—10 天噴 1 次,連防 2—3 次,同時注意防蚜和輪換用藥。

6、防治蚜蟲時,可用 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1500 倍液噴霧;防治棉鈴蟲、煙青蟲、甜菜夜蛾時,可用 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 3000 倍液,或用 5%甲維鹽 6000 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 3000 倍液,在害蟲 3 齡前施藥。

(三)玉米播種及田間管理

玉米宜選用高產、抗倒品種,如先玉 335、滑玉 12、偉科702 等,注意做好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

大蒜—三櫻椒—玉米間作套種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