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桿子們都是通過這樣做擺脫了照抄照搬的不良習慣

很多同志在接到寫稿任務後,總會自覺不自覺的上網或者找以前的同類材料去抄,不抄就動不了筆,不抄就成不了文章,已至照抄照搬成了許多機關文稿的一大通病。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不外乎三個方面:

筆桿子們都是通過這樣做擺脫了照抄照搬的不良習慣

一是觀念上的原因。有的同志認為,只有照搬上面的東西才是“保持一致”,才能做到“執行政策不走樣”,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照抄照搬也是最大的保持不一致,因為中央從來強調各級各部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貫徹上級文件精神,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當然,有些同志在起草重要文件時,的確是因為思想上有顧慮,以為照抄照搬才保險,才不會犯方向上、政策上、提法上的錯誤,但這種思想同樣是要不得的,是不利於工作的。

二是習慣使然。這種習慣是由來已久的、成為某種定勢的東西。很多同志總是以為別人寫過的、網上搜集來的就是好的,習慣性的在寫文章之前先借鑑別人的,而不是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加上,有些單位領導過於相信傳統做法、他人經驗,當秘書寫的東西沒有跟其他單位或以前的一樣時,就認為是標新立異,不予認可。於是,習慣孕育了惰性,惰性束縛了思維,反正照抄照搬省時省力,何必自討苦吃呢?

三是經驗不足,方法欠妥。應該說,多數同志之所以想擺脫照抄照搬而又擺脫不了,根子還在這裡,而要挖掉這個根子,需要不斷磨練和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照抄照搬的不良習慣呢?有幾個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筆桿子們都是通過這樣做擺脫了照抄照搬的不良習慣

首先,接到起草文件的任務後,別忙動筆,先要吃透“上情”,把上級有關文件和領導講話找來看上幾遍,光看還不行,還要理解、領會,把精神吃透。“透”到什麼程度呢?丟開文件,能把發這份文件的意義和作用說清楚,能把主要精神說清楚,包括關鍵的關鍵、提法和要求等,要能夠記下來。這一點非常重要,有的同志所以擺脫不了照抄照搬的習慣,要害就在這裡,對上級文件精神沒有吃透就急於動筆,真正動起筆來又離不開文件,寫不下去時就來查看文件中是怎麼說的,看來看去總覺得文件中說的好,自己再也想不出別的語言來,於是只好一抄了之。而在“吃透”的基礎上再動筆,就好比甩開柺杖走路,是逼著自己朝文件指引的方向走下去,而不是被文件的結構、語言“套”的邁不開步。一些經驗豐富的“大手筆”正是因為吃透了上級精神,所以寫作時無須再看上級文件,可以直接下筆,而且寫的又快又好。

其次,吃透文件精神後,還是別忙動筆,還要摸清“下情”,把本地本部門的有關材料找來看一看,或者到有關部門和基層去走走,瞭解某方面的實際情況如何,對照上級文件,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好,要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如果上級文件所部署的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則要把執行該文件的客觀條件、工作基礎摸清楚,並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預測。走好這一步,心裡就有了底,就會有自己的話可寫,而不至於一言一語都離不開本本。

最後,吃透了上情,摸清了下情,接下來就是如何結合的問題了。簡單的說就是“上掛下聯,虛實相生”。“上掛下聯”就是既要遵循上級文件精神,又要結合本地實際;“虛實相生”就是把上級精神和實際情況糅合在一起,變成自己的話來說,使文章既貫穿著上級精神,又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當然,要糅合的好,不僅取決於深厚的文字功力,更重要的還取決於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較高的認識水平。

同志們,“磨刀不誤砍柴工”,吃透上情、摸清下情都需要時間,確實是筆直接下筆寫起步晚了,但是文章的好壞要看結果,最終的速度和質量肯定是比毫無準備、邊寫邊看邊抄要好得多。

筆者乃機關選調生一枚,從事材料寫作工作,會定期更新關於材料寫作方面的內容,以期與大家交流學習,感興趣的童鞋可以關注並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