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尸在地下历经两千多个寒暑却不腐,解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

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为何可以保存如此长的时间,考古工作者从多方面寻找解答。女尸在地下历经两千多个寒暑,肌肤、内脏、形体、颜色仍十分完好。达到如此防腐固定效果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经过发掘之后的化学鉴定,在尸体处理上明显的特点有二:一为汞处理,二为浸泡。因为这座墓棺液沉淀物含有大量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物,而棺液中硫化汞等在尸体的防腐固定上的作用也是较明显的。

女尸在地下历经两千多个寒暑却不腐,解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

西汉时,社会上风行服石以求长生不老的习俗,这在统治阶级内更是十分普遍,汞、砷等丹剂当时尤为常用,由此引起慢性中毒甚至造成死亡者并不少见。汞、砷中毒是通过破坏细胞代谢造成的,细胞内外汞、砷的沉积也会对活细胞起到固定的作用。该尸体所以能保存两千多年,与此不无密切的关系。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手中握有花椒、茅香、桂皮、高良姜等药物。据分析,这些药物多系芳香辟秽之药,也可能为死者生前用于治疗“心腹冷痛”、“心痹症”等病症之用,由于手中握药量不多,对防腐的作用应该是不大的。

女尸在地下历经两千多个寒暑却不腐,解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

尸体和存放在椁室中数量很多的丝绸、漆器、木俑、植物种子、水果、中草药等随葬品之所以被保存下来,其间必然有着共同的保存条件。然而,尸体还有不同于随葬品的特殊保存条件,即尸体是居于椁和四层套棺保护之中,棺内空间远比椁室空间为小。尤其内棺是密闭的,尸体又为棺液所浸泡着,但保存尸体的这些特殊条件必须在保存整个墓葬的共同条件下才能长期起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密闭的墓室,随葬品中大量有机物必然很快腐烂,棺木也会腐朽,最后尸体也难免烂掉。因此,尸体入土以后得长期保存的基本条件是一个深埋于地下的密闭的墓室与密闭的棺具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有可能使入土前保存在棺内的尸体,在入土后得以继续保存下去。

女尸在地下历经两千多个寒暑却不腐,解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

马王堆一号汉墓为竖穴土坑墓,从坑口到坑底深16米。如果加上坑口上面的封土,就深达20米。位于墓坑深处的墓室,其周壁均用粘性强、可塑性大、密闭性好的白膏泥筑成。墓室周壁白膏泥的厚度除底面为15厘米外,其余五面均厚达100~130厘米。在白膏泥的内面还衬有厚为40~50厘米的木炭层,共约一万多斤。白膏泥和木炭层把椁室紧紧包住,四层套棺居椁室的中央。墓室筑成后,墓坑再用五花土分层夯实,填满。可以坚信的是,像这样一个位于地下的密闭的墓室,是能够有效地同地面的大气隔绝,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保持相对恒温(18℃左右)的,这样既隔断了光的照射,又能防止地下水流入墓室。

女尸在地下历经两千多个寒暑却不腐,解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

如此以来,就能排除许多外来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坏损因素,为保存整个墓葬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密闭,引起了墓室内环境的变化,逐步地向着不利于腐败菌生存的方面转化,这个转化的首要条件是缺氧。封墓之初,墓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等条件是可以让腐败菌生长繁殖的。以后,墓室中的氧气就逐渐为随葬品中大量有机物(特别是那些禽肉、兽肉、鱼类、蛋类等容易腐烂的食物)的腐败过程和一些物质的氧化过程所消耗。又因为内棺是密闭的,所以这种氧的逐渐消耗过程是在墓室内的棺外空间(即椁室)中进行的。氧耗逐渐导致墓室内的缺氧。缺氧条件形成后,需氧菌就受到抑制。

女尸在地下历经两千多个寒暑却不腐,解密女尸千年不腐之谜

当墓室中具备了缺氧条件时,在18℃左右的相对恒温和一定湿度的条件下,厌氧菌就开始繁殖起来。在椁室中存放有丝麻织品、漆器、木俑、乐器、竹笥、竹简等有机物,特别是大量的食物、植物种子、中草药材等,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就产生可燃性气体--主要是沼气。当一号汉墓的白膏泥层被捅开之初,曾经有气体喷出,燃烧试验时呈蓝色无烟火焰。这就证明了墓室中积聚了大量可燃性气体,也就是平时习称的“火洞子”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