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确定了“晚、稀、少”方针,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二孩,在中国大陆实行40多年的“一胎化”正式走入历史。

近年来,中国人口的结构问题凸显,总和生育率接近世界最低水平,老龄化严重,儿童性别比极高。有消息称,计划生育政策或将正式取消,这项在中国执行了四十年的“基本国策”有望结束。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80年代计生部门街头宣传计划生育的横幅。

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提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确定了“晚、稀、少”方针,要求晚婚、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间隔四年左右,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1978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报告,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三年以上。

1979年1月,时任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陈慕华要求在全国性法律颁布之前,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先行制订地方的计划生育试行条例。此后,各地都出台了计划生育暂行规定,对违规生育者给予经济和行政的处罚。很快,计划生育政策又变为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胎。1979年下半年起,多地又按照一胎化的要求修改计划生育规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一胎化在全国城乡全面实行,仅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农村可生育两孩。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1985年7月,山西阳泉城区机关比赛举行“独生子女生活自理竞赛会”。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1982年3月13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育两胎的,经过审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中央将计划生育做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广东河源市和平县,路边的计划生育宣传牌。

1983年,中国开展了规模浩大的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时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钱信忠提出“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各地向农村派出了宣传队和避孕节育手术队。但是,这些急于求成的做法不同程度地激化了干群矛盾,形成了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与群众家庭组织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影响了社会稳定。1983年创下上环、绝育、人工流产手术数量的多项记录。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1983年, 福建某企业员工郑丽娟组织该公司首批独生子女上课。

1984年起,计划生育政策有所调整: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在农村全面纠正“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强制性做法,推行的政策是“开小口子、堵大口子”,即适当放宽农村群众生育第二胎的政策(开小口),减轻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但严防超计划的二胎和三胎及以上生育行为(堵大口)。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中国城市街边计划生育宣传牌。

199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各地推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快速下降。1990年代初,生育率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1.22的生育率已处于世界最低水平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02年5月,一个河北农村三口之家站在印有计划生育标语的宣传墙前。

因为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故又称为“独生子女政策”、“一胎化政策”或“一孩政策”,但如果第一胎为特定残疾、再婚夫妇合计只有一个子女、农村夫妇只有一个女儿(直辖市和江苏、四川除外)、自治区少数民族夫妇等情况下,是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的。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09年3月22日,湖北襄樊,一街巷口悬挂的“严厉打击名人富人下岗职工超生行为”标语。

2002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要求违规生育子女的公民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其征收标准按省级(即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规定,主要参考的是当地人均收入,当事人的实际收入以及超生情节。例如,在湖南省,违法多生一名子女的公民,将被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夫妻双方上年度总收入的二到六倍;而重婚、婚外生育或生育更多子女的,受征收的倍数还会更高,达到九倍之多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09年12月,重庆。弃婴长成大姑娘,18岁了还是黑户口。爷爷奶奶为李清菊户口问题伤透脑筋。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缴纳社会抚养费人员应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超生的员工可能被开除或受到行政处分。很多地方把计划生育和户口、教育等事项挂钩,超生子女沦为黑户,无法接受教育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06年06月31日,西藏纳木措湖边的藏民。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具体生育政策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各省份之间有一定差别。例如新疆的少数民族农牧民、青海少数民族牧民可生育三个子女,西藏农牧区提倡最多生育三个子女。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05年3月20日,山东聊城一家计划生育定点接生医院地B超室里“拒绝胎儿性别鉴定”的提示牌。

此外,由于传统重男轻女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胎化政策造成男婴比例的迅速增加,尤其是农村地区。据一项数据显示,2005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118.9:100,男性比女性多20%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广西桂林海洋乡墙面上的标语。

在计划生育政策强效稳定、降低生育率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负面影响,如

年龄结构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跨民族通婚比例上涨、城乡户籍的不平等、失独问题加剧等。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中国街边印有“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宣传墙。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截至2000年,计划生育工作20年来,我国少生了2.5亿个孩子,在3.5亿家庭中,平均每个家庭少生0.74个孩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于2011时指出,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减少了4亿。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3年3月15日,儿子、丈夫相继离世,孤苦无依的黄黔英只能独自面对晚年生活。

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超过百万个。在中国,失去独生子女对于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一方面,失独父母很容易失去精神寄托,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人的养老需要依靠子女提供资金和照顾,一旦失去唯一的子女,他们很可能会陷入养老危机。失独老人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社会问题之一,在近几年才逐步引起社会关注。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5年12月15日,福建宁德,屏南县屏城乡长桥乡,一个孩子在一面土墙上的计划生育标语前玩耍。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2007年估计,中国人口中,适用一孩政策的占35.9%,适用一孩半政策的占52.9%,适用两孩政策的占9.6%,适用多孩政策的占1.6%。生育第二胎通常需要受到生育间隔期(通常为3或4年)的限制,但一些省份放宽或取消了生育间隔的规定。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4年11月16日,刚刚满月的“米乐”和家人合影,她的到来改变了原来一家三口的模式。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即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随后,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8年04月14日,郑州街头,一位家长骑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

据翟振武牵头组织的一项样本数近万人的调查显示,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中只有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符合新政的夫妻不想要二胎。河南是最后一个实施双独两孩政策的省份,但生育率没有提高。而此前一项调研结果表明,实行“双独”政策后,全省每年将多出生1.8万人左右。但实际情况是,两年来,河南“双独”家庭申请二胎生育指标的只有600多例。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7年4月24日,山东德州,“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宣传标语。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中国推行了30多年的城镇人口独生子女政策真正宣告终结。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6年1月1日,广医三院首个受惠于“全面二孩”新政的幸运女宝宝。

2015年12月2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将正式宣告终结的同时,强制避孕节育也将成为历史。

主流的人口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还能带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缓和社会矛盾等诸多益处。2015年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服务蓝皮书课题组发布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从调查样本分布来看,

认为应该实行二孩的人数占到58.23%,超过半数,而选择继续坚持严格一孩的人数仅占到总体比例的9.17%。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4年2月27日,北京,产房里刚刚出生的孩子。

《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2018年人口走势分析预测》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低于2016年,远低于此前2261万人的预期。这个数字比2016年的出生人口数更低,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同样低于2007万人的预测值。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中国人口老龄化比重最高的如东县,王银银家里18个人,50岁以上的有13人。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比现在美、英、德三个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老龄问题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挑战。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7年5月27日,在山东临沂郯城县一社区,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向妇女们宣传国家“全面二孩”政策。

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相继推出政策鼓励生育。辽宁省政府率先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包括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

天津市规定对于生育子女的,男方所在单位给予七日护理假,女方所在单位增加生育假(产假) 三十日;不能增加生育假(产假)的,给予一个月基本工资或者实得工资的奖励。

湖北咸宁市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政策内二孩及以上产妇产假延长至6个月、配偶护理假延长至1个月,并将符合规定的分娩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另外出生的第二个及以上孩子,可减免一定金额的保教费。

新疆石河子市规定,生育二孩(不含领养)的家庭,可领取顺产500元/户、剖宫产1000元/户的住院分娩补助。二孩在0-3岁期间,每户还将给予适量奶粉补贴。

“一胎上环二胎绝育”到“全面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经历了啥?

2016年01月03日,辽宁省沈阳市,家住沈阳市浑南区的90后小夫妇喜添二孩。

2018年8月14日,有媒体刊发文章《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文章刊发后立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在低生育意愿—高生育成本时代,生育不仅仅是个人私事,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如何全方位构建起一个人口友好、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和老年友好的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生不生?何时生?生几个?年轻夫妇们考虑的问题或将不再这么简单。

(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编辑:吴闻达 仝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