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承接產業轉移——開放合作路更寬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在鄰水縣高灘川渝合作示範園裡,“渝”字牌的車比“川”字牌的還多;不僅來自重慶的車多,重慶投資的企業也多,58家企業中,有50家來自重慶。因此,重慶給這個園區取了另一個名字:“重慶空港工業園區配套產業園。”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作為四川的地級市,廣安離成都遠,有約3小時車程,離重慶更近一些。其中,高灘鎮離重慶兩江新區只有15公里、離江北機場只有40公里。

離成都遠,難以接受到省會城市的輻射,是廣安的劣勢。近年來,在國家有關方面和川渝兩省市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強烈的開放合作意識使廣安加速突破行政壁壘,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作流動和優化配置,在推進成渝經濟區一體化進程中,探索出了適合廣安實際的“渝廣合作”新機制和新模式。

物流通道率先突破,經過幾年的努力,重慶、廣安兩地形成3條高速、5條國家級及省級幹道、2條鐵路、1條水路的交通網絡體系。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廣安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取得顯著成果。市區域合作辦公室副主任沈偉告訴記者,目前,全市累計引進來自重慶的項目1200多個,到位資金1300多億元,重慶成為廣安引進項目的最大來源地;廣安50%以上的工業項目為重慶配套,每年75%的農產品銷往重慶,33%的勞務輸出流向重慶,60%的遊客來自重慶,廣安成為重慶的製造業配套基地、農產品供應基地和旅遊休閒目的地。

近的“融進去”,遠的“飛進來”。在與重慶區域合作成功的基礎上,廣安市把開放合作的目光投向了深圳、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等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通過共建園區等形式發展“飛地式”合作,主動承接產業轉移。

經過多輪協商,2016年9月,深圳廣安兩市簽署《合作共建廣安(深圳)產業園協議》,並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兩地約定,計劃到2025年,深廣產業園將實現工業產值1000億元,帶動就業人口17.5萬人,將園區建成現代產業新城、廣安新的經濟增長極、深圳產業示範基地。

“深圳速度”在廣安得以呈現: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廣安(深圳)產業園已實現整體投資180多億元,一批企業已先後投產。

比亞迪集團投資20億元的比亞迪“雲軌”列車大西南生產基地率先建成,10餘家配套企業將入駐園區,預計產值超過500億元。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目前,廣安電子信息產業、軍民融合產業項目80%以上來自於深圳,帶動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裝配式建築等新興先導型產業,這些廣安原本空白的產業正成長為廣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突破傳統援建模式,深廣兩地以市場法則組建成深廣公司運作廣安(深圳)產業園;借鑑深圳經驗,廣安在四川省率先試行土地作價出資入股和招投標評定分離辦法等改革舉措,支持廣安(深圳)產業園區儘快發展。

嚐到“甜頭”的廣安,開放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寬。與北京中關村達成協議,在廣安建設中關村廣安高新區,主打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目前已組成7個專業孵化器,引進投資70多億元;與天津濱海新區達成協議,在廣安建設濱海新區廣安創新示範園區,發展節能環保、醫藥化工等產業,目前已到位投資60多億元。 (據經濟日報)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薦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合作路更宽

Vlinshui305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鄰山鄰水鄰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