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问题与低生育率对未来发展将有何影响?

小驴巴尼


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这些年中国经济衰退、消费萎缩、经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的根本原因,若把每年产出的经济体量比做一桶水,这桶水在越来越小。现在中国已经属于深度老龄化国家,并且由于我国实施了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老龄化还在以大约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高速加重,预计十年之后中国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25%左右,东北等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将超过25%,甚至达到30%,此时,未成年人口在20%左右,两个成年人供养一个老人,实质可能是一个人供养一个老人,因为这两个人跨度从20岁到60岁。一个家庭即要养育小孩还要照顾老人,还怎么工作?

由于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导致年轻人减少,许多企业出现的销量萎缩正是年轻人减少导致的,年轻人减少导致消费萎缩。

老龄化的加重导致消费需求的持续萎缩,导致产能的持续过剩,去产能导致工作岗位的持续减少,国家经济的水缸越来越小,虽然有经济有投资拉动但持续老龄化导致的持续消费萎缩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当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期,这种影响就更加严重了。

这几年的农民工返乡潮,实质上就是逆城市化,它是由农民工进入老龄化引起的,这是第一波逆城市化人流,今后会有更多的老人选择逆城市化回归农村。因此,老龄化会导致和加速逆城市化。

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导致生产力和创造力持续衰退加速衰退,会导致由于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隐藏的各种灰犀牛都一下子暴露出来,成为经济、金融、房地产乃至社会危机。

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口负增长,断崖式人口负增长,这种人口以每年数百万上千万的负增长,有多恐怖,给经济、社会和我们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影响,你去想吧!

十年后,你会为你多生一个孩子而感到庆幸,因为那时房子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是人,缺人,人的工资会远远高于现在,你会发现存的钱是纸,养的娃是宝啊😄!


淘玉缘


老龄化问题与低生育率不用说未来,现在己经渐渐体现出来了,非良性循环,因为现在生活医疗等各方面条件和二,三十年前完全不一样,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但是对适龄青年来说,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巨大,一般二夫妻养育一个儿女都精疲力尽,更合况去生二胎,三胎,根本不现实,所以说若干年以后,如不采取措施,以后人口数量和质量断崖式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尽快采取措施为宜。


风哥9529


有很积极的影响,首先人的生存空间大了,粮食不单存的追求产量了,质量会变好的!

如果人口下降一半住房不但价格便宜了,甚至不用花钱买了!

人口少生活压力就小,环境也更好了!

中国现在人口多吃闲饭的也多,活受罪的人更多!

人口少,生存压力小,社会风气自然好!人的正能量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个亿能力能超过一百亿的能力

不要老拿老龄化说事,一个老年人的智慧能顶多少年轻人呢?

再说了,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一定的财产,养老人“赔钱”的实际没有几个!!

我觉得人口适当的下降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如果144526904


掐指一算,我估计,未来16年内,中国人口将会突然下降到4000万。不到这个数,事情不会结束。

是对还是错,我也不晓得,让未来历史见证神奇吧。

鄙人用易经预测地震,百发百中。也曾经提前半年,预测到非典事件。



老冒574


最坏的结果是经济崩溃,生活质量下降,民族传承面临巨大风险与挑战,流浪者与饿殍遍野,当然也有可能推动各方面生产自动化的进程,达到先进的自动化程度,低成本和低劳动力制造出充足的物资,以足以养活过量的老龄人口和可能提高生育率后的民族未来。


二两


老龄化跟低生育率的影响就是“狼多羊少”,这里的“狼”指的是什么大伙心里也应该清楚,到时候羊不够吃了,渐渐的狼们会互相攻击,如果狼们能意识到羊的重要性,它们应该主动改善与羊的关系,如果意识不到,那天朝离四分五裂不远了,天朝又将进入新的轮回


南屯的LoserMan


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危机!老龄化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社会活力和动力下降,社会将进入低消费低水平发展时期!同时,低生育带来人口红利迅速消失,同样造成社会动力不足,劳动力市场萎缩,社会消费水平下降。将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龍行世明


坚决反对二胎。中国人比老鼠都多,超过50岁被社会抛弃而且55岁退不了休,因为小年轻都用不完?中国人口众多~环境污染~改变气候变暖~天降暴雨~找不到工作~城市拥堵~资源浪费!难道二胎不会老龄吗?


手机用户6030070


一个国家一个家庭利用生多胎来解决养老简直是笑话,比如一对夫妇生三个儿子,生一个养育到成人要十几万元,三个共要几大十万元,夫妻两人至少五年以上没收入,也减少收入十几万元,按照我国传统习俗要给三个儿子娶媳妇,一个最少要花钱20万以上,这样夫妻要承担上百万,这上百万的钱做为农民工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就必须优生优育,本人观点最多生二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