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可能吗?

你好!共享单车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以及养身颇为看重。共享单车的健康生活绿色出行理念,得到了广大用户的积极响应。无论是在工作中,以及娱乐休闲都将骑行列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共享单车的一出现,就受到了学生和上班族们的青睐,解决了中国大城市的出行问题。使用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想方案。刚出地铁口或学校门,路途很近却不想走路或滴滴时,共享单车就发挥了它的好处。

共享单车的运作模式

小编刚开始很不理解共享单车是如何挣钱的?交不等的押金,每次出行有时候一块钱就能搞定。但是市场投入那么多的自行车。何时才能收回自行车成本。还不算损耗。

抱着好奇心。小编上网查了一下,(请原谅小编的涉世不深。哈哈)

1.共享单车有两大盈利来源,押金和预存费用。

使用共享单车,首先要交纳押金,再向平台内预存车费。日后骑车的费用,再从充值的车费里扣。

摩拜押金为每人299元,ofo单车的押金为99元,小鸣单车押金为199元,优拜单车押金为298元。为了确保用户正当使用其单车,同时也确保单车损害时出租方可优先受偿。

向用户收取押金合理合法,就像我们在房屋租赁和酒店入住时也都要缴纳押金。

不过,传统租赁服务的押金是,当用户不再租赁房屋或退订房间、自行车,押金就直接退还。但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则是,只要用户不申请押金退还,押金就一直处于平台的控制之下。

为了方便,用户不可能每次用完单车后都申请退还押金、等下次用车时再缴纳。大量押金就留在了共享单车企业手中。并且在这种“一个人对应一份押金”的模式下,只要适当增加车辆投放或特定区域增加投放,就能带来更多注册用户和押金。这其实具有一定的募集资金或无息融资的性质。

解析——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可能吗?

《物权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质权人有权收取质押财产的孳息,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就这样,押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或其他孳息收入(比如购买理财产品或炒股等)都归属于单车平台。

根据 App Annie 公开的数据看,每个月有 512 万人在用摩拜的自行车。每个用户都缴纳了 299 元押金来估算,摩拜收到的押金总额达 15 亿元。

如果用户要持续使用摩拜的自行车,那他缴纳的那笔 299 元的押金就会一直被存在摩拜的账户上。在你退押金之前,理论上它可以用这笔钱赚钱。

但押金本身并不属于摩拜的资产,所以即便用这笔钱做理财管理,一般也是购买银行、信托机构等提供的风险小、周期短的保本企业理财产品。

假设摩拜从银行购买一款期限为 3 个月的企业理财产品,年化率为 4% 左右。照此计算,摩拜每个月从这笔押金中的收益也大约是 500 万元。

解析——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可能吗?

除了押金,预存费用也是共享单车平台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吸收来的大笔预存费用也可以用于投资理财。

所以,低廉的使用价格进行自行车租赁只是其表,募集大笔资金用于理财投资,才是这些共享单车疯狂争夺市场的根本原因。更何况,自行车租赁并无门槛限制,只要平台注册用户数足够大,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入口级平台。

2、大数据的收入

对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儿来说,通过运营获得用户注册,获悉用户的一个电话信息,已经是天大的幸福。

“共享单车”的玩法,在你屁股跨上单车之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

解析——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可能吗?

等用户的出行数据累积到一定量后,就可以将数据给商家导流,作为商家做广告的决策。通过数据规模化分析,可以帮助广告主过滤得出比较精准的群体受众,并进行有目的性地广告投放,从而帮助广告主提升目标用户的转化率,节约广告成本,提升广告效率。

解析——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可能吗?

也许还有小编不知道的内情。但是但从这两点,请容小编感叹一句。不得了,不得了。

2有市场就有竞争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相信聪明人还是很多的。这么一大块蛋糕,着实让人眼红心跳。所以您看让我也来一口?

所以,近几年也相继出现了多个共享单车公司。截止2017年下半年,市场上已出现摩拜、ofo、小鸣、小蓝、优拜、hellobike等上十家单车品牌,依据界面数据,2016年市场占有率,ofo单车占据了整个市场的51.2%,摩拜单车以40.1%的占有率而位居第二,而其他的单车品牌将分羹余下的8.7%市场份额.。不难看出在2016年ofo独占鳌头!

解析——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可能吗?

您ofo独占市场51.2%的蛋糕,余下的不到一半还要分食。对不起,那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

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在2017年来说,真可谓“惨烈”。两大头部品牌ofo和摩拜用光了吸“金”能力,分别到了E轮融资才熬死了竞争对手。从最早宣布破产的悟空单车到3Vbike、町町单车,这些小玩家被首先淘汰出局。而一度跻身共享单车第三玩家的酷骑单车更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押金难退的窘境被人讨要押金。

截至2017年9月7日,共享单车企业竞争重地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以及武汉、杭州、福州、郑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共12城,自8月份以来先后发布通知暂停共享单车的新增投放。本以为市场就是他们两个了,结果12 月 4 日上午,哈罗单车宣布完成3. 5 亿美元的D1 轮融资,投资方为蚂蚁金服、威马汽车、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光源资本也为哈罗单车D轮融资提供了独家FA服务。

光从这个投资方名单我们都能看出,这个哈罗单车的背景不简单。不错,哈罗单车的“干爹”就是大名鼎鼎的蚂蚁金服。而它的“亲爹”则是有着“共享单车第一股”的永安行。蚂蚁金服控股永安低碳,可以说是哈罗单车背后真正的大金主。此次蚂蚁金服领投哈罗单车,已尽显对“干儿子”的鼎力支持。

万万没想到,就在ofo和摩拜千辛万苦把所有的对手都给收拾干净了,蚂蚁金服和它的哈罗单车却站了出来,大喊一声,“别走,再战三百回合!

2018年4月3日晚间,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引用知情人士说法称,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金现金出局。滴滴和软银也曾有意入股摩拜,双方给出了45亿美元的估值,意图以10亿美元投资摩拜单车。

在老对手摩拜卖身美团,新玩家哈罗拥抱蚂蚁金服后,始终没有跟定超级巨头的ofo,显得势单力孤。

最近关于ofo的传言是铺天盖地。例如管理层剧变。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同时,也有传言称,负责市场公关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南楠与主管杨汛即将离职。今年6月4日,共享单车企业ofo的员工比往常提前一天收到了工资。有网络媒体称,ofo资金链紧张。

还有一个属实的消息是ofo总部的大规模裁员这次裁员人数是ofo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且存在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据相关人员透露,裁员涉及ofo的全部业务条线,包括业务团队与职能部门。其中供应链团队80人,此前的既定裁员比例为47%,而虎嗅上周六(6月2日)得到消息,这个比例已经扩大至60%,也就是说供应链最终只保留32人

短短两年时间,共享单车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4月,摩拜并入美团。5月31日,哈罗,宣布成功融资20亿元,且获得蚂蚁金服的加持,势头正劲。而ofo3个月没能官方宣布新融资的到来,似乎已经给了流言滋生的温床,也说明着ofo正面临着被另外两家巨头逐渐拉开距离的事实。可见,ofo已经面临着背水一战了,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扭转乾坤,继续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解析——共享单车三足鼎立 可能吗?

结语

本来竞争激烈的市场,你发现曾经对手正在慢慢地放弃、离开,说明什么?如果你认为他们认输给你了,那未免过于乐观了,更大地可能,是他们看到了市场正在萎缩、消失,如果在竞争之后对手放弃占领、纷纷退去,我们最好也认真地审视一下,留下的到底是水草丰茂的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