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一泡茶

喝到心仪的茶无疑是一件让人激动的幸事,可若是开心的事无法与人分享,就如同衣绣昼行,委实郁闷至极。

然而即使是同一款茶,不同的泡茶方式、不同的泡茶人口感滋味都会有细微的差异,更何况不同的茶香气、口感、喉韵等都不一样的。然而正是要如何详细描述这份差异,以让人切身体会这是一款好茶苦了许多人。

如何描述一泡茶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茶的各种香气、汤色、滋味、喉韵,再带点文艺的风格加以描述,其实要描述一泡茶并不困难。

简单介绍,可从“色香味”、“口感”、“韵味”,这三个角度评一泡茶。色香味归为茶叶本身的味道,为理性层面;韵味属于体验精神层面,韵味的感觉需要不断修炼,是从内心到大脑不断交互刺激领悟的过程,不像味蕾天生就有,当然味蕾其实也需要多品才能增加敏感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下如何从“色香味”、“口感”、“韵味”几个方面描述一泡茶。

如何描述一泡茶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汤色

茶的汤色主要从颜色、亮度、深浅等方面把握,一款茶最起码要符合它的属性特征,比如红茶不可能出现绿色,它的汤色变化在黄橙~红浓~红艳~红褐之间,而好的茶一般汤色比较透亮,即使颜色深也不会影响它的亮度,一些特殊茶除外(比如信阳毛尖,汤色受茶毫影响很大)。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香气

在茶叶冲泡或者品饮过程中,我们最先感知的就是香气。首先是香气的高低和强度。注水入干茶,一阵茶香扑面而来,这样的香气强度通常是比较强烈的。我们可以用“馥郁、浓郁、浓强”来形容强度比较高的香气。

这其中“馥郁”的风格最为优雅,我们一般用来形容铁观音、水仙等品种的香气。

伯爵茶的佛手柑香气可以用“强烈”或者“浓郁”来形容。

有些茶的香气并不强烈,但很细腻比如白茶类、武夷岩茶中的名丛等。

“高扬”一般用于形容一些高香品种的香气,比如奇兰、黄观音、金观音、黄旦、瑞香等。

在感受了香气的高低和强度之后,一边品饮一边再细细分辨香气的类型和持久度。

如何描述一泡茶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滋味

滋味比起香气简单得多,可以从强度和类型两方面来描述。

强度给我们的感受最直观的就是浓和淡,这个很容易分辨。

茶味可能比较难理解,举些例子:相对于安吉白茶,龙井和碧螺春的茶味更加充足;相对于金骏眉,滇红的茶味更加充足。而茶味在陈年的过程中,茶味不断削弱。茶味充足并不完全等同于浓度,比如煮的老白茶可以很浓但茶味却不一定足。

滋味往大类上可分为酸、甜、苦、辣、咸、鲜。对于茶叶,最常见的滋味类型就是苦、涩、鲜以及甜。它们来源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和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综合构成了茶的滋味。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口感

口感是茶汤带给口腔的感觉,产生这些感觉的同样是可溶于水的各种物质。比如茶多酚,它除了带来苦味这种味觉,它还带来的一定的涩感。

茶多酚是一大类物质,不同的茶多酚构成也就形成了涩的不同感觉。比如有的茶虽然入口给人很强的刺激感或者收敛性,但这种感觉很快就消散了,随之而来的是回甘(甜甜的)或者生津(口腔中充满口水)的感觉。而有的茶喝了之后给人粗糙、凝滞的感觉且不愉悦。这都是涩的不同类型。

除了涩带来的口感外,所有可溶于水的物质(除了上述提到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还有一些果胶类物质、色素等等)还构成了茶汤的厚薄度。比如白毫银针,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它茶汤的厚度,稠稠的,但滋味上却并不十分强烈。

口感除了涩感、舌头能丈量到的茶汤厚度外,还可以从回甘生津的强弱来描述。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韵味

什么是韵味呢?简单的说便是咽下茶汤后,当身体与茶汤相接处后,给人的一种反馈。但这个反馈却又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品茶功力、品茶时注意力是否集中、身体敏感度的高低,产生不同的效果。

就连我们经常说的回甘生津都是属于一个前韵,只是这个韵比较常见而且很好辨别。

再往上一个层级,便是喉韵。即喉咙因为与茶汤接触后,所产生的如清凉开阔、温润通透;或者干燥等的感受。

更高层级的便是回味,你可能知道有一个词叫“回味无穷”。若是一款茶,饮后能够让你产生回味无穷的感受,那真的是不可多得的适合你的茶了。 要想品味到茶的回味,除了茶品本身的品质优异外,还要求品茶之人能够对茶汤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如何描述一泡茶

如何在生活中练习感官表达

自如的描述茶叶感官离不开持续地练习。除了集中授课的培训外,我们在平时喝茶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感官表达练习。

比如,按照香气、滋味、口感的顺序记录下自己每次喝的茶,尽量用更多样的词汇来形容茶叶的香气。

在逛超市买水果、选购鲜花的时候有意识地嗅闻各种花卉、水果的气味,并尽量记忆各种味道。爬山或者散步在乡间的时候也可以嗅闻诸如水井、青苔、土壤、干燥的树木、潮湿的森林等各种气味。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经验能够成为最好的香气形容词汇。

感官毕竟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如果身边有三两好友都对茶叶的感官描述感兴趣,那最好的方式是一同喝茶的时候彼此独立记录下感官体验,然后再进行交流修正自己的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