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朋友圈殺熟=3億人都在用?

“在嗎?”

“在”

“幫我砍價,就差幾十塊錢了。”然後在拼多多上砍價的鏈接就發過來了。

拼多多+朋友圈殺熟=3億人都在用?

拼多多上市了,上市首日暴漲40%。在國內電商圈,拼多多以300美元的市值僅次於阿里和京東,成為第三大電商平臺。其300億美元的市值到底值在哪?完美上市後爭議卻更加突出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高市值和高爭議不在一個頻道上。以上微信好友對話情節主要反應了拼多多的電商模式,即“實惠、分享和互動”的新型電商模式。在目前看來,其模式的新穎是建立在了消費者貪小便宜和朋友圈殺熟的現狀上。

本來,很多人是沒有下載拼多多的,但在微信好友的再三勸說下——“砍了後再卸載就是了”就下載了。因此,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就不言而喻了。

也正因為如此,用戶有了、營收有了,可以上市了。數據好看是上市的前提,但真正值錢的應該是模式。也許爭議總會得到解決,但等到那一天到來時就是別人開始真正獲利的時候。

爭議是什麼?往往,越是貪小便宜的人越是在乎商品的質量和實用性。在費時費力拼到商品後,如果商品有問題,那消費者就開始站出來發話了,媒體緊隨其後,但還是無法保證下次同一行為的再次發生。

朋友圈殺熟是廉價的,這種廉價的行為卻能帶來高價的估值;在沒有解決商品保真問題前,爭議和貪小便宜還能繼續維持下去。當然,商品保真與否還是整個電商圈普遍存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