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已经消失农具,木制的“太平车”,非大户人家造不起

农村里曾经流行着一种太平车,小时候还见过几次,十分可惜后来全被拆了。全车是都是木头做的,有四个车轱辘,长大概两米多,宽在一米五以上。关键的连接点都订上了大铆钉,木轱辘的边沿也包裹上了铁条。看架势就知道非常的结实,事实上太平车就是用来载重物的。

老家里给太平车也叫做“轱辘头车”,四个车轮走起来的时候“咕噜”声不断,老远就知道是有人驾着太平车来了。太平车被称为“中国车辆的活化石”,保持这夏代“辀车”的雏形。在《清明上河图》里也能找到驾着太平车的图像,可见太平车是古代造车技术趋向成熟标志,从古代到现在基本没有变过模样。

农村已经消失农具,木制的“太平车”,非大户人家造不起

听村里老人讲,太平车用料非常讲究,通常都是用笨槐树,其次就是榆木。在制作前要先把木头阴干几个月,然后在用烟熏上个七八天才成。制作太平车有专门的木匠属于独门的绝活,期间需要铁匠帮忙打造各种零件,造好辆太平车要用个把月的功夫。据说一辆太平车能有上千斤重,每个轮子就有上百斤。在旧时候,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或商行货栈才会用,普通人家根本造不起。

农村已经消失农具,木制的“太平车”,非大户人家造不起

太平车最重要的就是载货功能了,和其他的木车不同,牲畜拉车同时需要人驾辕控制,因为转弯比较困难。在拉重货时每辆车需要配两三头牲畜,这使得速度偏慢。但太平车运行十分平稳,并且载重量大,特别适合一些平坦地形短途运送大批量的货物。过去生产队还没有解散的时候,队里有辆太平车算是最重要的家当了,拉粪拉粮食比其他人快的不止一筹。都当成宝贝,还专门为其盖个棚子。

农村已经消失农具,木制的“太平车”,非大户人家造不起

在农村的老辈人都拥有一个太平车的梦想,这是可以传个子孙的家当。过去农村里太平车的数量并不多,因为制造难度和花费较大,全村可能才只有一辆。太平车所有木质车中最结实的,其中一些甚至有几百年历史了,只要给轴加点油,继续用着不成问题。

农村已经消失农具,木制的“太平车”,非大户人家造不起

现在太平车早已经退出来农村的舞台,随着80年的新型畜力车的兴起,太平车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到了后来各种机械化,太平车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曾经被当做宝贝的太平车,被人们丢在院里,经过风吹雨淋逐渐的都腐朽,一些甚至被直接劈柴烧掉。关于太平车逐渐被人们遗忘,许多人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农村已经消失农具,木制的“太平车”,非大户人家造不起

太平车是农耕文明的见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今却面临绝迹,想要找出来一辆都难,对于此类的东西要好好保存,本身就是一部活历史,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