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平凉这里的人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朝的开国皇帝。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静宁县西南),汉“飞将军”李广二十三世孙。其七世祖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创建者。西晋末年,李暠自领秦、凉二州牧,割据称王,是为凉武昭王。暠子李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子李重耳,北魏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太守。重耳子李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北魏六镇之一。故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因留家于此。熙子李天赐,为“幢主”。天赐子李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称“八柱国家”。周闵帝宇文觉代魏称帝时(557),李虎已死,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谥曰襄。襄公生李昞,袭封唐公,北周安州(治今河北隆化县)总管、柱国大将军,死后谥曰仁。

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平凉这里的人

李渊即李昞之子,生于长安,体有三乳,性格宽仁,七岁时袭封唐国公。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杨坚相周时,恢复了李渊姓氏,补为千牛备身。隋初,历任谯、陇(二州刺史。

隋炀帝大业(605-617)中,历任岐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炀帝征高丽之役,派遣李渊往怀远镇(今辽宁辽阳西北)督运粮饷。杨玄感密谋反隋,李渊察知后告于炀帝,炀帝立即班师回朝。大业九年(613)杨玄感起兵,炀帝诏命李渊驰驿镇弘化郡(今甘肃庆阳),以御玄感,兼知关右诸军事。

此时,隋政腐败,天下大乱,炀帝荒淫无道,经常猜忌杀戮大臣,有一次因事召见李渊,李渊有病,未能及时晋谒。李渊有个甥女王氏在后宫,炀帝向她询问,王氏说确实病了。炀帝问:“可得死么?”李渊听说后非常恐惧,于是就以纵酒作乐、行贿献媚来韬光养晦。

大业十一年(615),李渊出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毋端儿,连射七十发皆中,毋端儿败退后,隋军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又击绛州(治龙头城,今山西闻喜东北)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突厥犯边,李渊与马邑太守王仁恭率兵反击之,隋兵寡不敌众,李渊选精骑二千为游击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和突厥人一样生活,平时驰骋射猎,游而不击,示敌以闲暇,别选善射之士伏为奇兵,相机突袭敌人。突厥人一见李渊,惊疑不敢来战,李渊乘势掩击,突厥败逃。

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平凉这里的人

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拜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留守,击历山飞于西河,破之。此时,隋炀帝南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天下揭竿而起。渊次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之士,招纳亡命之徒,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议已决,而李渊犹未察知。世民心想以实情相告,却恐父不听其言。李渊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裴寂时任副监,素与李渊交好。李世民又在暗中与裴寂密谋,谋已定,裴寂就挑选了几个晋阳宫女私侍李渊。过不几日,李渊到裴寂处饮酒,酒酣从容之时,裴寂遂将密谋起兵的事详告李渊,李渊大惊。裴寂说:“正是因为宫女已经侍奉了您,事发当诛,罪在不赦,只得这样了。”世民也趁机入告其事,李渊起初假意不许,还要捉拿世民送官府,随即又答应了,说道:“我爱你,怎忍告你呀?”但还没有瞅准起兵的适当时机。这时山西太原一带义军蜂起,突厥又时来犯边,李渊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到太原,诏命押解李渊去江都,李渊大惧。世民说:“形势危急,可举大事!”正在此时,炀帝又派使者飞马前来赦止李渊,其事遂被搁置。

此时,农民起义遍布全国,群雄纷纷称王称帝,隋王朝分崩离析,山西已成混乱之局。李渊自知无力扑灭义军,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以自保,便与李世民募兵一万,在大业十三年(617)五月起事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继续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三万之师南下。此时,李密统帅瓦岗军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致书于李密,卑辞推奖,麻痹对方,利用鹬蚌相争之势,乘隙进取关中。十一月攻拔隋都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

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平凉这里的人

次年(618)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五月,杨侑禅位,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立建成为太子;以世民为尚书令,封秦王;元吉封齐王。任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不久唐朝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朝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但武德(618-626)年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波诡云谲,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文静又是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不甘心久居人下,是自己皇储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皇位继承权之争。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太子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幹曾经宿卫东宫,后出任庆州都督,受建成之命召募壮士送入长安,以供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武德七年(624),李渊去仁智宫避署,有人向他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急召居守长安的太子到仁智宫谢罪,并产生了废建成、改立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却犹豫不决,未能实现,只是简单地责备其兄弟不睦而不了了之。杨文幹知道事泄,遂举兵反,很快就被平定了。从此以后,建成与世民均加快了斗争的步伐,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终于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世民先发制人,杀建成和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同年八月,李渊退位为太上皇,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李渊退出政治舞台后,过了九年的闲散失意生活,于贞观九年(635)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