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中国课堂|不同奔跑场景下,掌握正确饮水方式

  喝水这件事情,乍一看非常简单,难道不是只要喝够量就可以了?当然不是,对于这件事情,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于那些拥有专家团队照顾的职业运动员来 说,喝水还会更加复杂:必须考虑温度、湿度、适应度、海拔、运动强度、跑前喝水量和个人出汗速度等。毕竟每个人的需求不尽相同。那么,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 喝水方式呢?

奔跑中国课堂|不同奔跑场景下,掌握正确饮水方式

  判定饮水情况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检查尿液。纽约市特殊手术医院的运动能力专家和运动营养师蒂凡尼·查格博士说:“浅黄色是尿的正常颜色。唯一的问题就是,除非看到尿液颜色,你才能知道。因此,需要在跑步前检查。”注意,某些食物和多元维生素补充剂也可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

  参加半程马拉松或更远距离比赛的跑者,应当更加用心。如 果你的日常跑步时间超过2个小时,就要计算出汗速度。方法就是在1小时轻松跑之前和之后分别称量裸体体重。并且在这1小时的跑步过程中不要吃东西和喝水。 每减轻500克体重,对应需要补充500毫升液体。如果在这1小时内,你的体重轻了1千克,就要在随后的2-4小时内,喝1-1.5升液体(如果在测试期 间喝水,请把它加到需求中)。生活在四季分明地区的跑者,如果在夏季进行测试,随着身体对高温的适应,对饮水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不要仅仅把感觉到口渴作为决定喝水的唯一依据。康 涅狄格大学斯托尔斯分校人类运动实验室的副主任、前美国运动医学院主席劳伦斯·阿姆斯壮博士说:“口渴并不是衡量水分流失的好指标。如果跑步的环境变了, 不要假装感觉良好。这样会让你陷入困境。当你喝水时,舌头和喉咙的神经末梢会把冲动传递到大脑,在身体吸收足够水分之前,就先减少了口渴的感 觉。”2017年,一项发表在《运动训练医学与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按照计划补充水分的运动员,运动表现要好过那些感到口渴才喝水的运动员。下面我们 将介绍如何为炎热天气下的跑步做计划。

奔跑中国课堂|不同奔跑场景下,掌握正确饮水方式

跑步时长:不超过60分钟

  喝什么:水

  如果跑步时长在1小时以下,只喝清水就够了,尤其是轻松跑的场合(跑步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的水平)。如果知道了出汗速度,就知道该补充多少水,或是每15-20分钟喝87-176毫升水。

  不过,2016年北卡罗来纳州艾隆大学的一项研究建议,如果你不喜欢在短时间跑步时喝水,也可以不喝,或漱漱口再吐掉。这项研究将喝水跑者和漱口跑者作了对比:当他们在20摄氏度的温度下跑80分钟后,发现两组跑者的表现基本相同。

跑步时长:60-90分钟(湿热天气)

  喝什么:水+电解质

  在出汗时,你会流失钠等加速吸收水分和延缓疲劳的电解质。天气越热,出汗越多。那么如何界定“热”?201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跑马拉松的理想温度是约6.1摄氏度。每升高6摄氏度,运动员表现就会下降10%。

  出汗会刺激眼睛,跑步后的衣服上也会留有白色汗渍,请注意电解质,尤其是钠。所以可以在每升水中加入750毫克的钠元素。检查运动饮料和能量胶的标签,多数产品的钠含量到不了这个水平,因此你可能需要通过吃电解质片和盐丸,进行额外的补充。

跑步时长:90-120分钟

  喝什么:水+碳水化合物+电解质

  这时,你需要通过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以及易于消化吸收和生成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专家建议,如果训练时长达到2.5小时,每小时补充最多60克碳水化合 物;如果跑步时间超过2.5小时,每小时补充60-90克碳水化合物;如果运动时间达到3.5-4小时,电解质对运动表现的作用就会更加重要。

  在炎热的天气里安全跑步,最重要的是制定和执行饮水计划,并让身体适应环境。如果你要在气温超过约32摄氏度时进行跑步训练或比赛时,那么就一定要进行调整,不要假装一切良好,否则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情况之中。

  来自:《跑者世界》

奔跑中国课堂|不同奔跑场景下,掌握正确饮水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