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年回国留学人员达到48万,但其中一半月薪低于8000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出国读书?

壐孖


我们都知道出国留学大致有两类人:

一类是在国内出类拔萃,成绩非常优异。通过考雅思、托福,层层选拔,进入国外知名大学。这类孩子一般来讲有几个共同点:多数进入了美国,也有少数去了欧盟、澳洲等国;绝大多数是拿到奖学金就读(因为国外对文科的奖学金给予较少,所以多数是学得理工科)

另一类是在国内水平平庸,成绩一般,好在英语还不是特别差,家境比较好。一般在国内考不上好学校,还有不少是考不上研究生的,通过留学服务机构,自费前往国外留学。

当然,也有其他类型,人数较少,不具有代表性。


第一类人在国外取得成就的概率比较大,回国后成为高端人才的可能性也大。是典型的,让众人羡慕的渡过金的学霸。但也有个别国内学霸到了国外由于环境、专业等原因产生了极度不适应,最终没有学有所成,令人遗憾。


第二类人属于题主所说的收入并不很高群体的概率很大。那么,为什么还要自费出国呢?

(1)在国内读不了好学校,在国外能上个相对好点的学校,顺便学习英语,长长见识,是大多数父母考虑的初衷。

(2)在国外留学的孩子,不乏有孩子因为不适应国内的应试教育,出了国以后反而学习成绩变好的例子,我身边就有不少,出了一趟国学渣变学霸。

(3)目前来看,留学人员就业渠道较宽,政策优惠还是存在的,从就业上考虑也是合理的。

(4)很多父母其实并没有考虑过教育成本问题,但凡经济能力允许,都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选择。至于付出和回报问题,家长本来就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家长对教育价格并不敏感。比如,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6、7的特长班,一年花费7、8万,难道家长都是对他们未来在这些特长上有所期待回报吗?再比如学区房,北京的学区房已经小1000万了,家长们如果认为上一个有名的小学,孩子未来真能回报1000万吗?(1000万20年的利息我也还不上啊)其实只是赌一个小概率,求一份心安,中国父母心啊!哪有那么难多斤斤计较,理性客观!


我是家族财富密码。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关注不迷路。如果您觉得不错,麻烦您点个赞,更有丰厚奖品不定期回馈,谢谢!



家族财富密码


物以稀为贵,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留学生的收入水平。


在2000年的时候,出国留学的人数还不到5万人,到2017年增长到60.84万,17年时间增长了十几倍。而且年份越早的时间,留学生的回国率比较低,在2000年附近的年份,回国率大概在10%左右,而到2017年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



回国留学生的大幅增长,必须会降低留学镀金的含金量。但留学生本身的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2000年前后,那时候出国真的可以说是“深造”,很大部分是出国读博士。但现在的留学生正在往低龄方向发展,出国读1年拿硕士,甚至出国读本科的比例的越来越高。而硕士学历和本科学历也就成了海归回国的主要构成部分:



试想,一个刚刚读完本科,或者只读了一年硕士的海归,相比国内念书的大学生有什么优势呢?可能完全没有优势,甚至只有劣势,毕竟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比如实习、义工)都和国内情况脱钩了。比如孔方兄在媒体从业期间,单位来了不少海归,这些海归有一定的外语方面的优势,但是对国内的情况完全不熟悉,以至于做新闻完全没有感觉,很是让人头疼。


这些硕士及以下学历海归回来之后,其实和国内本硕毕业的学生完全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海外留学经历,其实并不能加分了。(如果是非常好的大学,留学生可能更偏向于读完博士回国,而非止步于硕士,因为海外的硕士完全是一个过渡阶段,不太被认可)。而国内年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数量(2018年必然超过800万),对任何毕业生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导致海归留学生工资较低。现在的留学生家长,大部分是70后,之所以送孩子出国留学,一是高考不理想,二是面子,三是钱多无所谓,最后才是孩子确实优秀必须出国才能发挥其特长,家长们的出发点并非“学有所成”


孔方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其选择十分怪异:只要是能出国,管它哪个国家(还有去印度孟买的),学校好坏(有遇到野鸡大学的),专业如何,送出去就是胜利,有学世界史的,有学梵语的,有学国际关系的,这些专业放到国内都很难就业。


当然,深受“钱途”思想的影响,中国家长更多是将孩子送到国外学经济、管理、金融这类商科专业,专业太过集中,也会导致平均收入下降。


这些专业一是偏文科,学起来相对容易;二是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多,选择多;还有就是这类专业时髦,能赚钱。所以我们看到,回国的留学生,很大一部分涌向了金融专业,反倒是最紧缺的IT人才、生物制药人才,一直非常匮乏。


所以,对绝大部分家长来说,其实送孩子出国并非一项划算的买卖,出国一年的花销,至少要在30万元以上,回国几千元的工资,不吃不喝要好几年才能回本。即便是抱着让孩子出去长长见识的想法,也要谨慎,毕竟大学期间的时间也非常宝贵,容不得浪费。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近些年,留学归国人员,也就是俗称的“海归”,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下降。据统计,过半的海归,月薪达不到1万元。相比于高额的留学成本,让人很是困惑其留学的初衷。



有人将海归就业竞争力的降低简单归因为“物以稀为贵”,这是非常片面的,就该问题,结合自身经历,谈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建国后的留学生,主要兴起于八十年代。那个时代,出国留学是一件非常酷拽的事情,名额非常紧张,需要通过严格的语言以及预备考试,最著名的莫过于“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该项目由李政道先生发起,能够通过该项目出国留学的同学,大多都是清华北大中科大学业水平最好的同学;虽然80年代的留学,除了公费出国,也有自费出国,但总的来说,自费出国比例较小,出国的主要群体,确实称得上是“天之骄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自费出国的机会,有的甚至是单纯为了规避高考的竞争压力。目前,出国已经没有什么门槛,只要家里舍得烧钱,到国外的名校镀镀金并非难事。而这些原本学业基础并不太好的同学出国以后,大多和“自己人”玩,也不积极融入多元的留学生活,虽然有出国之名,但却没有真正学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前些年还能靠留学生的名头,在就业市场上混些名堂,这些年市场回归理性,留学光环不再,也就露了馅,不再有太大的竞争力。

其实,真正公费出国,或全奖出国的人才,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仍然是香饽饽,比之80年代率先走出国门的前辈,他们拿到的待遇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国家针对优秀海外人才搞的“青年千人项目”,入选者年薪往往都是百万起,而且还有非常丰厚的福利待遇。



说到底,名者,实之宾也,最终的竞争力还是取决于个人的真才实学!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以前出国留学,绝大部分是优秀人才公费留学,或者国家派出去学习的,还有很多自己家境可以的,小孩学习成绩也可以的,才出国留学的,再加上以前国内科学技术发展比较滞后,人才短缺,最近10年不一样了,中国大批高科技企业开始崛起,中国式创新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反而出国留学的错过了国内快速的发展机会,也就错过了国内快速成长的机会,最主要的是,出国留学的人太多了,大部分质量也不咋好了,现在国内教育水平不输于欧美了,国外留学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国外很多学校为了吸引中国留学生,成立专门的国际班,所谓留学,其实就是骗中国人钱的,另一方面国内有钱人越来越多了,本身国内高校竞争比较激烈,这些人都愿意讨拿高价钱混个国外文凭,其实没咋好好学习,反观国内的学生,越来越秀注重学习,基础也非常好,特别能去名校的,都是靠实力的,不是靠钱,所以很多留学生的水平比国内学生差很正常,非你莫属有一个找工作的,在国外待三年以上,既然英语还没有我这个从来没出过国,在中西部边远乡村自学的英语水平好,肯定没人愿意给高薪了


字符设计师


好蠢的问题!

你应该先问问他们为什么出去!

除了少部分是学有所成后出国进一步深造的,剩下大部分都是过不了高考这一关的。就目前国内大学的录取率,还考不上个像样点儿的大学的,出去套个马甲,能改变什么本质性的东西吗?


听雨踏岚


薪资收入与入职时间、岗位性质及地区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单纯这样统计数据是不科学的。即便是海归,刚回国时也要有个适应阶段。我当年第一份工作只有5000,工作3年后12000,非技术非销售岗非金融岗,这样的薪资说实话在同行中已经算很高了。从薪资涨幅来看,无疑学历给了我很大帮助。海外学习经历确实帮助很大,除学习方法外,对个人的信心、耐力都是一个突破,因为毕竟在一个非母语环境,要完全和当地人一样通过考试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要取得优秀的成绩更是非得脱一层皮不可。


cecile123


现在的留学不同以往,有些是想移民出国就业,有些是出国学习回国就业,有些是为享受国外优质资源接受好的教育,还有些是国内考不上一流大学找个跳板到国外读书等等,各种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因此回国薪酬不高并不影响出国留学。


手机用户52431681284


海归

1、自费:一般为富人家庭、主要为了回国,简单就是类似于刷学历

2、公费:一般为国家精英、出国留学科研学习技术、回国有这个经历,进高校也相对容易点,人才引进。


3w工程小硕


求学到底是不是主要为了打工和薪水,还是赋予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

我相信一半的送子留学的家长不是为了孩子打工的,也相信至少有一半孩子没想着毕业要拿多少薪水。在一个完全不同于前12年的社会环境里获得新生,是人生的一段重要路途,会有新文化,新观念,新思考从而开始一段更新的人生更为重要点吧。


zzm25234837


就像过去比喻人结婚一样,进城的人想进入,城里的人想出来,一样的道理,特别是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经历过子女出国的呢,都明白了,原来是一场梦,没有经历的还在做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