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筒和無后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許多人常常把無後座力炮和火箭筒搞混淆,有時候不仔細點還真認為是同一種類型武器,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都是反坦克武器家族的主要成員。除了在近距離能打擊坦克、裝甲車輛外,都可用於摧毀工事及殺傷有生目標。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美軍M10巴祖卡火箭筒

先聊下火箭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火箭筒就出現了,當時各國的火箭筒只有兩種,德軍的鐵拳和美軍M10巴祖卡。但這兩種火箭筒在二戰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二戰結束以後,火箭筒因為重量輕、造價低、使用方便、易於大量生產和裝備,所以得到了更廣泛使用。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二戰美傘兵的M18/57mm無後坐力炮

各國為了進一步提高破甲威力,火箭筒的口徑後來被逐漸加大。同時為了提高命中率,出現了測距、瞄準、計算提前量三合一的瞄準具,並在彈藥爆炸力方面取得較大發展。即使是在現代戰爭中, 火箭筒仍是步兵反坦克作戰的重要裝備之一。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無後坐力炮原理圖

而無後坐力炮的裝填方式非常類似於傳統火炮,但是在開火時,發射藥產生的氣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從火炮的後方溢出,從而產生一個接近於推動彈丸前進動量的反向動力。

世界上第一門能夠消除後坐現象的火炮是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研製的。戴維斯的設計思想非常獨特,他把兩顆彈尾相對的彈丸放在一根兩端開口的炮管內發射。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德軍的無後坐力炮

射擊時,向前射出的是真彈頭,另一顆向後拋的是假彈丸:鉛油質的配重體,使其作用力相互抵消,從而使炮射不發生後坐。

1936年,俄國人梁布欣斯在戴維斯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研製出一種75.2毫米無坐力炮,這是世界上正式裝備部隊的第一種無坐力炮,無坐力炮的第一次實戰是在1939年至1940年的蘇芬戰爭。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著名的RPG火箭筒

無後座力炮發射的是炮彈,火箭筒發射的是火箭彈,常見的炮彈也有區別。二者主要區別是無後座力炮口徑一般較大,更長些,重量也大些。火箭筒輕、小些,有些一次性的更小巧,影視裡常有比如蘇式RPG!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美軍試驗無後坐力炮

和火箭筒最大的區別在於,無後坐力炮就是一門輕型炮,標誌性的就是炮閂,再填裝的時候需要打開炮閂。而單兵火箭筒沒有這個特徵。無後坐力炮質量較大,機動性差,填裝不快。而火箭筒填裝快速,質量輕,可以做到步兵人手一把。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步兵依仗的火力支援利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50年代,是無坐力炮蓬勃發展的時期,各國軍隊裝備數量很大。當然無後坐力炮缺陷也不少,發射時要注意對後方的人員造成威脅,而且發射後揚起的沙塵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

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炮會不會搞混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武器

火箭筒一直是影視劇中的大殺器

70年代以後,隨著各國裝甲技術的發展和反坦克導彈的裝備,無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已經越來越小,在軍隊裡面裝備得也很少,而火箭筒比如RPG我們現在仍然能到處看到它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