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省委市委全會系列評論之五:以開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系列评论之五:以开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市委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評論之五

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系列评论之五:以开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以開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鄭 旗

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當今時代,變革創新的潮流浩浩湯湯。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後於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

順勢而為,才能乘勢而上。

近年來,省會鄭州順應歷史潮流、把準時代脈搏,以“三區”建設為引領,實現了開放創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和品牌效應,鄭州由內陸城市走向開放前沿,成功躋身國家中心城市之列,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

不進則退,慢進亦是退。

當下,推動高質量發展,搶佔新一輪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高地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地你追我趕、百舸爭流,貫徹新發展理念行動堅決,爭奪優質高端資源各顯神通,改善基礎支撐條件不遺餘力,特別是核心城市的競爭空前激烈,鄭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壓力,稍有懈怠就會喪失優勢、失去主動。必須搶抓新一輪開放再擴大、改革再出發的重大機遇,進一步強基礎、補弱項、增優勢、提能級,建設高水平開放門戶和富有競爭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創造更加開放的條件,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對鄭州而言,就是要努力打通開放通道、搶佔市場資源、擴大規模效應,建設好空中、陸上、網上“三條絲路”。

當前,我市“三條絲路”建設正處於搶佔“摩天嶺”的關鍵時期,必須拿出滾石上山的精神和韌勁,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支持政策只能更優、不能退坡,全面增強空中絲綢之路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著力構建陸上絲綢之路國際樞紐,持續拓展網上絲綢之路。同時,要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工作的有效性,把錢用在刀刃上、力使在關鍵處,把優勢擴大、短處補齊,努力把先發優勢變成長期的市場優勢、競爭優勢。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

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

審視當下的鄭州,高端資源不足、創新能力不強,是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必須補好的短板。

從外部環境看,中央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研機構優化佈局、加快發展,科研人員投身國民經濟主戰場、加快技術成果轉化的動能增強,首都功能疏解步伐加快,特大城市佈局優化、資源外溢趨勢明顯,為我們集聚資源、借力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外部環境。

從自身稟賦看,高鐵發展正在重構中國經濟地理格局,鄭州區位樞紐優勢持續彰顯,商務成本相對一線城市優勢明顯,城市地位不斷提升、預期持續向好、功能日臻完善,承接高端資源的能力顯著增強。

綜合判斷,鄭州正處在一個需要創新發展、必須創新發展、完全能夠創新發展的歷史機遇期。我們要珍惜機遇、堅定信心,發揮優勢、積極作為,堅定不移走好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歷史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機遇屬於勇於創新、永不自滿者。

在新時代大背景下,以開放創新驅動鄭州從內陸走向前沿,有利於落實新發展理念,提升鄭州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有利於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有利於鄭州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帶動中原城市群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開放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我們必須保持強烈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搶抓機遇、科學謀劃、爭創優勢、應對挑戰,不斷提升制度供給能力、政策創新能力、環境優化能力、執行落實能力,構建富有競爭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確保在新一輪發展中厚植優勢、贏得主動。

中共二七區委宣傳部 鄭州晚報社

統籌:荊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