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雲湖:小浮標「釣起」大產業

臨湘雲湖:小浮標“釣起”大產業

临湘云湖:小浮标“钓起”大产业

8月20日,臨湘釣具浮標產業園,工人在忙著製作浮標。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唐俊 通訊員 喬雁城 攝

■開欄的話

小產品騰挪出大市場,小企業馳騁出大產業。近年來,我省許多地方依託當地資源稟賦或歷史傳統,集聚發展了一批很有特色的產業。這些產業以製造業為主體和核心,生產的產品不一定高大上,但精緻實用,獨具特色,很有市場。它們或興起於一鄉一鎮,或興盛於一些工業園區,甚至一個縣域,帶動服務業和旅遊觀光等產業同步發展,促進了園區社區產區和諧共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小鎮。這樣,既發展了產業、擴大了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又能開拓市場,提升一個地方的開放度和知名度,帶動一個地方的發展。

抓產業發展,既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大項目,也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通過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小鎮,這是“135”工程的提升版、“產業項目建設年”的別樣風景線。

從今天起,湖南日報推出“‘鎮’起風雲——湖南特色產業小鎮巡禮”專欄,報道我省一批異軍突起的特色產業小鎮,敬請關注。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鬍子貴 丁會雲

尋常蘆葦,生滿江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居易也吟過:楓葉荻花秋瑟瑟。這荻花,就是蘆葦之花。從古典中走來,蘆葦在臨湘演繹了一部“浮標壯劇”。

8月20日,記者走進位於臨湘市雲湖街道的臨湘釣具浮標產業園,生產、銷售、物流一派熱火朝天。臨湘市市長魏淑萍稱,臨湘浮標已佔有國內80%的市場份額,還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臨湘“中國浮標之鄉”稱號。

2016年以來,臨湘以浮標產業為依託,採取企業向園區集中、資源向小鎮集中的辦法,探索產業融合、產鎮融合、遊釣融合的特色小鎮建設模式,建成了兼具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全國首個浮標特色小鎮,帶動全市釣具產業年產值突破30億元,解決就業3萬餘人。

一個人,一群人,一大產業

臨湘浮標文化源遠流長。相傳東吳名將黃蓋曾在太平湖(今黃蓋湖)“折葦作標”,開啟了用浮標垂釣的先河。

清光緒年間,臨湘人劉璈出任臺灣兵備道,將浮標工藝帶上了寶島,傳給了百姓。

1992年,臺灣劉氏後裔和客商汪東城、陳濟昌等來到臨湘,投資辦廠,從此,浮標開始了企業化生產,首支在大陸市場有品牌的浮標名叫“白雪公主”。

2016年5月,臨湘市委書記李美雲看中這一行業低碳、環保的特點,提出規劃釣具浮標產業園,建成中南最大釣具產品集散基地,唱響“漫步江湖、遊釣臨湘”的品牌。該市規劃1000畝土地,組建了浮標協會,財政以獎代投鼓勵技術創新。

記者走進臨湘市釣具浮標產業園時,臨湘市市長魏淑萍和常務副市長凌曉明正在第二期標準化廠房建設工地調度。在水密碼釣具公司,五六個員工負責“成型”;六七個員工負責“打磨”……該市釣具產業辦主任龍志敏稱,這屬於手工密集的傳統操作模式,材料以蘆葦為主,自動化程度不太高,但每一支浮標都打上了手工藝術的烙印。

走進湖南省池海浮標釣具公司,李桃榮和同事正用機器加粗浮標標尾。車間主管方誌祥稱,浮標生產有50多道工序。

在“池海”塗裝工藝室,浮標立在自動輸送帶上緩緩移動,噴槍給每一支浮標上漆。正面一堵水簾牆,循環吸收噴槍尾氣。公司負責人李建明介紹,現在有了環保裝置,就解決了尾氣汙染問題。

李建明對記者說:“這只是傳統浮標。現在我們有了新武器:凌匯叮咚漁智能浮標。”在智能浮標車間,記者看到李輝正和同事給智能浮標裝芯片。

智能浮標有多智能?李建明說,只要手機下載一個APP,芯片就會把魚訊傳到手機上,你可以在一旁玩耍,只須看手機。魚訊來了,就可以輕鬆去收竿。

觸類旁通,臨湘人還開發了無線智能聲吶探魚器。它就像一個小網球,丟在水裡,就可實時準確探知魚的位置和大小。

農民塗銀良家堪稱“浮標王國”。他整個家族有10多個家庭從事浮標製作,還和9家電商公司成立了物流機構……

青山白雲相守,紫薇夾道相擁。走進湖南省小鳳仙釣具公司,80多個員工忙於發貨。這是臨湘400多家浮標電商中最大的一家。公司老闆朱明和夫人塗小鳳,本來在長沙工作,家庭年收入有40萬元。一天,塗小鳳突然發現網店有浮標產品,這“電擊”了她的神經:我父母就是做浮標的呀!她馬上註冊一家網店,把自家浮標掛上網,第一天賣出一支浮標36元。從一天的幾單很快做到幾百單,年收入60萬元,這讓她信心倍增。

回家創業!2011年,小兩口辭職,一心一意做線上銷售。湖北資深釣友老張,經常是一單2000元購買她的產品。小鳳開始做品牌,註冊了一個“鳳手作”。老張說,你本來叫小鳳,為何不用傳奇愛情故事的主角“小鳳仙”作品牌呢?小鳳茅塞頓開,成立了湖南省小鳳仙釣具有限公司,註冊了“小鳳仙”品牌。

2012年,塗小鳳把自己的小店變成了天貓旗艦店,設計了自己的logo,年收入200萬元。公司由最初的4人,發展到80多人,年銷售額增至5000萬元,今年獲評“湖南省百強電商企業”。

朱明開動腦筋,做活營銷,建立了一個自媒體直播間,員工方源正在眉飛色舞地推薦浮標產品呢。

一支浮標,一個小鎮,一張名片

產業是城鎮發展的基礎,城鎮是產業發展的載體。臨湘以遊釣為主題,建設集產、城、人、文於一體的浮標小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包含原料種植區、生產加工區、國際垂釣區、風情商業區、生態休閒區、教育生活區6個板塊。

該市引導群眾就地取材,利用低產林地種植芭茅和泡桐,變以往“當柴燒”的雜草雜樹為經濟作物,基地面積達1萬畝。

他們打造包含釣竿、釣線、操網、魚餌、鞋服的百億元釣具經濟,建設釣具及休閒器材產業園,入園投產浮標、釣竿等企業28家,申請入園企業51家。

目前,臨湘浮標小鎮已被列入“全國休閒漁業基地”“全國優選體育產業項目”“中國最具特色休閒垂釣產業園區”和全省“第一批產鎮融合示範鎮”“第三批湖湘文化風情小鎮”,成為臨湘的新名片。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記者來到青山清溪環抱的臨湘國際垂釣中心,20位釣友正在悠閒垂釣。

湖南惠臨漁樂文化傳媒副總經理曾求介紹,該中心2016年立項建設,2017年落成開園,一期投資6000多萬元。有8個標準競技池、85個休閒釣臺,具備常年承辦國際大型垂釣比賽、論壇的能力,一次可容納600餘名釣手。中國釣魚運動協會總裁判長郝衛東稱,這是目前國內標準最高、生態最美、魚情最好的垂釣中心。

臨湘結合“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依託優質水資源,著力開發野釣、競技釣、基地釣、筏釣、路亞釣、親子釣等遊釣產品。通過舉辦競技垂釣等節會活動,帶動第三產業蓬勃發展。2017年6月,成功舉辦全國垂釣俱樂部挑戰賽暨臨湘國際垂釣中心開園活動,全國160家垂釣俱樂部480名選手參賽。自開園以來,承接各類釣魚賽事40餘場,吸引10000多名釣手來參賽,接待遊客9.3萬人次,帶動相關產業實現綜合產值56.4億元,榮膺“中國休閒漁業旅遊魅力城市”。

一支浮標,一方賽場。臨湘人沿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道路,把垂釣旅遊業和浮標產業發展到一個極致。

■點評:

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浮標,居然能“浮”出30億元的大市場?

由浮標產品,到浮標產業,進而到浮標特色小鎮,臨湘市圍繞浮標做到了極致,取得了奇效。崇文好義、爭先創新的臨湘人民“折葦作標”,從傳統的手工製造,到現在融入高科技元素,擁有一大批創新專利;從單一的浮標產業,到現在完整的釣竿、魚餌、浮標等釣具行業全產業鏈;從第二產業到一、二、三產業(原料種植、垂釣休閒)深度融合發展,其中的奧秘就在於聚焦特色、主攻特色。

特色小鎮,特色是前提。發展特色小鎮,不能靠搞房地產,不能靠大規模投資來製造新城新鎮,或者脫離實際複製其他地方的發展模式,否則就會導致小鎮同質化、無特色依託,進而失去吸引力和競爭力。臨湘市浮標特色小鎮的成功說明,應當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挖掘出產業、生態或人文方面的特色優勢,找準產業定位,進行科學規劃,將小鎮的產業、文化、就業、社區服務等功能有機融合起來,有了特色才會有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