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辰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正式开题!

2018年8月3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2018年专项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观察体系建设》开题研讨会在立思辰大厦举行。来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莅临研讨会,从教育、技术、应用等角度与立思辰课题组成员共同对课题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立思辰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正式开题!

课题研讨会现场

《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观察体系建设》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立项的第二批未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实验研究课题,由立思辰教育AI实验室承担具体研究工作。

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听评课方式,构建科学的课堂观察体系。具体来说,课题主张采用人脸识别、表情分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教学视频及音频进行细粒度分析。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场景中的客观数据,实现更微观的课堂观察,用更科学的手段辅助学校进行听评课等教研工作,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

立思辰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正式开题!

立思辰副总裁雷思东

研讨会上,立思辰副总裁雷思东做了开题致辞,从宏观上介绍了立思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科技教育愿景,对该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前瞻性表示肯定。立思辰教育AI实验室主任兼课题负责人张文铸博士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分工、进度和预期成果。立思辰教育AI实验室主任兼课题负责人张文铸博士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分工、进度和预期成果。

立思辰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正式开题!

课题主要负责人张文铸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对本次课题高度认可,并明确指出要注意技术服务的导向是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同样认同本课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并从心理学和情感研究方向为课题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立思辰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正式开题!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

此外,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沈建军、信息中心主任王向科、清华大学副教授王钺和副研究员张卫强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该课题的研究方向纷纷表示认同,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管理并未对教学数据做到全面的存储和有效的利用,该课题主张的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提取和可视化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切实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最后,立思辰康邦副总裁兼CTO、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那日松和立思辰康邦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杨坤对课题进行了应用实践层面的总结。

经评议,研讨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与国务院《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智能教育部分的政策紧密相关,极大契合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需求,并且符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体现了较高的创新水平。课题研究具备充足的基础参考数据支撑,方法得当,分工合理,研究成果具有普遍的实践应用价值。

立思辰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正式开题!

课题研讨会专家合影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起的“未来学校研究与试验计划”聚焦基础教育和儿童发展领域,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核心任务,倡导应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面向未来推动学校形态变革和全方位改革创新。立思辰作为教育行业的领跑者,始终秉承“用科技和人文改变教育”的历史使命,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教育领域创新,期待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观察体系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动未来学校的基础变革创新,最终达成“激发成就亿万青少年”的宏伟愿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