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认为种地不挣钱,先想想是不是思想太陈旧了

农民增收的方法很多,关键方法得当,有特色、有创新、有规模、绿色循环等等,成功的人成功的例子很多。

现在正是葡萄盛产的季节,来到赵屯村,不仅吃到酸甜可口的葡萄,体验了采摘的乐趣,也为他们的创新农业思维所折服,谁说种地不挣钱,他们这样种地不也很好吗?在家门口就业,过着甜美的乡村生活,美着哪!

土地流转流出一片新天地。为了让土地有更多的产出和效益,该村经过考察,选定种植葡萄这一项目,就这样流转了1000亩地,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引进了美国红提,金手指、阳光玫瑰等畅销品种。

如果一直认为种地不挣钱,先想想是不是思想太陈旧了

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是这样算账的:一亩地的流转费用是800元,土地流转前种植小麦和玉米传统作物,每亩地年收入是1000元左右,流转后种植露天葡萄每亩收入5000元左右,是传统农业的5倍,种植大棚葡萄每亩收入1.5万元到2万元,是传统农业的15到20倍,土地流转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还可以反包合作社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当股东,到合作社打工等形式,又有新的收入。

村民张某,今年65岁自己有11亩地,流转到合作社7亩,通过在合作社打工,每月2000元工资,另外不耽误自己的4亩地的种植。

如果一直认为种地不挣钱,先想想是不是思想太陈旧了

村民李某,是合作社的反包大户,他承包了10亩葡萄园,每年净收入5万元,他深有体会地说,流转土地规模化运作、高效种植确实是一个增收的好办法,一年忙半年,收入也不错,其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树挪死,人挪活。该村通过流转土地,流转出了一片新天地,村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说:下一步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依托合作社,通过果汁、红酒加工等深加工项目,拉长葡萄的产业链,围绕葡萄做文章,把土地增效,农民增收这篇文章做好。

如果一直认为种地不挣钱,先想想是不是思想太陈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